韓秀紅,高曉鳳
華北理工大學附屬醫院,河北 唐山 063000
580例嬰幼兒微量元素水平及相關性研究*
韓秀紅,高曉鳳
華北理工大學附屬醫院,河北 唐山 063000
目的:通過檢測3個月至4歲嬰幼兒血微量元素鈣、鐵、鋅、銅含量,探討微量元素缺乏的相關因素。方法:取嬰幼兒手指末梢血,采用微量元素分析儀對580例3個月至4歲嬰幼兒進行微量元素檢測,利用全自動多功能兒童保健測試系統測試幼兒的智商,對嬰兒家長進行問卷調查。結果:580例幼兒鈣、鐵、鋅、銅4種微量元素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乏,不同年(月)齡組之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性別之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微量元素缺乏與嬰兒喂養方式、父母親文化程度以及幼兒的智商發育有關,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1)。結論:對嬰幼兒應及時做微量元素檢測,及早補充微量元素缺乏,有的放矢地做好宣教工作,保障嬰幼兒健康成長。
嬰幼兒;微量元素;相關因素
微量元素是維持生命的重要物質,與嬰幼兒的生長發育、防御機制及某些疾病的發生、發展有密切關系。機體內微量元素鐵、鋅、鈣含量的減少,可以導致嬰幼兒免疫功能下降,抗病能力減弱,細菌感染的病死率增高[1]。為掌握轄區兒童微量元素水平,隨機調查580例3個月至4歲兒童末梢血微量元素含量,并調查相關影響因素。
1.1 調查對象 以2013年1~10月兒童保健門診580例3個月至4歲健康嬰幼兒為調查對象,其中男童301例,女童279例。
1.2 研究方法
1.2.1 問卷調查 自制調查表格由嬰幼兒家長填寫,內容包括:嬰幼兒姓名,性別,出生年月,父、母親文化程度,喂養方式等。
1.2.2 體格檢查 包括身高,體質量,前囟,胸圍,頭圍,牙齒等。
1.2.3 微量元素檢測方法 爭得兒童家長知情同意后,取手指末梢血0.04 mL,采用天津蘭標電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LK98B型微量元素分析儀。微量元素參考范圍:鈣1.1~1.6 mmol/L,鐵42~310 μmol/L,鋅73~284 μmol/L,銅9.0~35 μmol/L。利用成都美歐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全自動多功能兒童保健測評系統(MO/TS)對幼兒進行智商測評。
1.3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定性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各年(月)齡組嬰幼兒4種元素缺乏情況 嬰幼兒鈣、鐵、鋅、銅4種元素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乏。缺乏依次為缺鋅,占22.24%,缺鈣14.82%,缺鐵14.31%,缺銅3.4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各年(月)齡組微量元素檢測結果比較
2.2 影響因素
2.2.1 與嬰幼兒性別關系 男、女性別微量元素缺乏,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2 與喂養方式及父母親文化程度的關系 510名3個月至2歲年齡較小的嬰幼兒,微量元素缺乏與喂養方式及父母親文化程度有關,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3。 2.2.3 與幼兒智商水平的關系 利用全自動多功能兒童保健測試系統(ppvt兒童圖片詞匯),對70名3~4歲幼兒進行智商測試,結果顯示:智商評分高的兒童,比智商評分低的兒童微量元素缺乏率低,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3 喂養方式、父母親學歷對微量元素水平的影響

表4 微量元素缺乏與智商關系的比較

表2 微量元素缺乏性別比較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人們對微量元素缺乏的診斷、治療、預防已有了一定認識。嬰幼兒生長發育需要多種微量元素,雖然其含量在人體中<0.01%,但在人體健康與活動中卻是必不可少的[2]。本研究結果表明,缺鋅居首位,占22.24%。其中<6個月至1歲年齡段缺乏數最高,占28.65%,其次是3~6個月年齡段占24.09%,隨年齡的增長缺乏率有所下降。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嬰幼兒食量小,且添加輔食中含鋅量較低,鋅元素攝取量不足;其二,生長發育過快,對鋅的需求量較大;其三,嬰幼兒消化吸收功能較弱,鋅元素的吸收不良。鋅是體內數十種酶的主要成分,與大腦發育和智能有關,缺鋅可導致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厭食、免疫力下降,易患呼吸道感染、口腔潰瘍,進而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3]。因此要指導家長從源頭抓起,提倡母乳喂養,母乳微量元素的生物活性遠遠高于配方奶,正確合理添加富含鋅的食物,如瘦肉、芝麻、核桃、魚蝦等。缺鈣居第二位,占14.82%。3~6個月嬰兒缺乏數最高占20.45%,隨年齡的增長,缺鈣程度逐漸減輕。原因是嬰兒生長迅速,對鈣的需求量較高,以及維生素D和鈣的攝入不足所致,缺鈣主要表現是骨骼病變,導致嬰兒發生佝僂病。兒保人員要鼓勵家長多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加強日光照射,針對本地區冬季較長,不便進行戶外活動的特點,指導兒童家長及時合理補充維生素D,以防止低鈣的發生。缺鐵居第三位,占14.31%,其中<6個月至1歲年齡段占19.88%,嬰兒出生后在肝臟儲存的鐵到6個月時基本耗竭,若不及時添加含鐵豐富的輔食,極易引起體內缺鐵。鐵是制造血紅蛋白和肌紅蛋白的原料,還是多種酶的活性成分,缺鐵會導致貧血,可致嬰幼兒營養不良,抗病能力降低,生長緩慢[4]。因此,要重視嬰兒在4~6個月時,添加蛋黃、動物肝臟、瘦肉等富含鐵的輔食。居第四位的是缺銅,占3.45%,各年齡組缺銅均在5%以下。銅是體內多種酶的合成成分,參與鐵的吸收。應提倡母乳喂養,及時、合理地添加銅元素豐富的輔食,如豆類、蛋類及動物肝臟等。
表2表明微量元素缺乏與男女嬰幼兒性別無關(P>0.05)。表3表明微量元素缺乏與喂養方式和父母親文化程度有關(P<0.01)。純母乳喂養組微量元素缺乏率最低17.41%,混合喂養組21.71%,人工喂養組37.31%,也證實了“母乳喂養好”這一觀點,因此應大力提倡母乳喂養。受過高等教育的家長,信息來源豐富,視野開闊,通過網絡、雜志等各種途徑獲取育兒知識,嬰幼兒微量元素缺乏率10.21%,大專及以下學歷的家長,缺乏率28.91%,因此要關注低學歷家長,做好他們喂養知識的宣教工作,以減少嬰幼兒微量元素缺乏。
18例智商優秀的幼兒中,微量元素缺乏1例,占5.56%,25例智商中等的幼兒微量元素缺乏7例,提示微量元素缺乏影響幼兒的智商發育水平,與謝肖等[5]調查結果一致。
本調查結果顯示的特點,年齡越小鈣、鋅、鐵、銅元素缺乏越重,隨著年齡的增長,咀嚼功能完善,食物由單一乳類,發展為各種輔食如蛋黃、谷類、瘦肉、魚蝦等,提高鈣、鐵、鋅、銅微量元素的攝入,是促進嬰幼兒體格發育和智力發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兒保人員積極開展健康教育,重視對3歲以下嬰幼兒定期查體,定期做微量元素檢測、智力篩查,以提高兒童的保健質量。
[1] 周麗玲.兒童全血微量元素水平1120例調查分析[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33(2):103-104.
[2] 高曉鳳,張淑芳,陳曉艷,等.唐山市584例嬰幼兒微量元素檢測結果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09,36(24):4627-4628.
[3] 曹志茹.微量元素鋅與兒童生長發育關系的探討[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24):3969-3970.
[4] 鄭玉連.360例0~6歲兒童5種微量元素檢測結果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14):2041-2042.
[5] 謝肖,成新寧,康如彤,等.920例嬰幼兒智能發育與血中微量元素含量的相關性分析[J].實用預防醫學,2012,19(12): 1844-1845.
Relative Research on Trace Elements Level of 580 Infants
HAN Xiuhong,GAO Xiaofeng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ffiliated Hospital,Tangshan 063000,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elative factors of trace elements deficiency by testing the content of blood calcium,iron,zinc and copper of infants who are between three months and four years old.Methods:The terminal blood,which were taken from 580 infants who are between three months to four years old,were tested for trace elements with trace elements analyzer.And then,their Intelligence Quotient(IQ)was detected with the automatic and multi-functional test system for infants'health care.What's more,a questionnaire was performed on their parents.Results:There are deficiencies of all four trace elements in different degrees.When compared in different age groups,there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s(P<0.05).And compared between females and males,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s(P>0.05).Apart from these,trace elements deficiency had a relationship with infants'feeding patterns,parents'educational level,and infants'IQ development,and after comparative,there were als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s(P<0.001).Conclusion:Infants should be tested for trace elements in time,if the elements are deficiency,they should be supplemented early.And missionary work should be done appropriately.In this way,the healthy growth of infants can be guaranteed.
infants;trace elements;relative factors
R174
A
1004-6852(2016)10-0090-03
2016-03-28
唐山市科技局指令性科研課題(編號09130202A-3-33)。
韓秀紅(1974—),女,主管護師。研究方向:兒童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