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宏慶
在日本,垃圾不是想扔就能扔
文/段宏慶

日本的干凈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嚴格的垃圾分類與處理。但如果沒到日本生活過,很難體會日本人對于垃圾分類以及處理的嚴苛。
我赴日本前,通過日本一家房屋中介訂好了單身公寓。隨后就收到中介公司寄來的厚厚材料,其中有專門關于垃圾處理的提示,教你如何正確對垃圾進行分類以及處理。我到達日本當天到房屋中介取鑰匙時,簽署的入住確認書里又再次詳細告知了垃圾分類處理的內容。
簡單來說,不同的垃圾要分開用透明或至少半透明垃圾袋(或者專門的有蓋垃圾容器)密封,在指定的時間、指定的地點扔指定的垃圾。比如我居住的東京都豐島區,垃圾大致按照可燃性垃圾、不燃性垃圾、資源垃圾(即可回收)、不可回收物品,還有大型垃圾進行分類。每周一和周四可以在樓下垃圾站扔可燃性垃圾,如廚余(必須去除水分)、廢紙等;每周二可以扔塑料瓶、易拉罐等可回收垃圾;每周三扔廢報紙、紙殼等資源垃圾;每周四在可燃垃圾外,還同時可以扔不燃性垃圾,如皮革橡膠制品、塑料品、玻璃瓶等;每周五扔不可回收物品以及含有陶瓷、金屬類的垃圾。
星期六、星期天呢?對不起,周末以及公眾假日不能扔垃圾,請自己存放在家中。另外,垃圾需要在早上8點以前放到垃圾站,不是一天中什么時候想扔就扔。
這些垃圾是可以“免費”扔的——我的房租里已經包含了垃圾處理費用,但我之前提到分類中的“大型垃圾”不在免費處理之列。比如大家電、家具等物品,必須專門致電“大型垃圾接受中心”,預約申請并另外付費。
如此復雜的流程,記不住怎么辦,可以不按規定亂扔嗎?不行!亂扔垃圾在日本屬于“不法投棄”,會被征收高額罰金。我的租房材料明確告知,一旦我被認定存在不法投棄行為,每袋垃圾要支付5250日元(約合人民幣340元左右)罰款,以及為了回收處理該垃圾的全部費用。如果不法投棄行為嚴重或者屢教不改,租房合約可終止,房租不予退還。
我入住前,房屋中介的員工再三提醒我,將來離開日本的時候,房屋必須恢復原樣,即我拎包入住,走的時候也必須把自己的東西全部帶走,不能留一點兒垃圾在屋里——包括入住期間添置的任何家居用品,否則會被額外追討垃圾處理費用。對這一規定我有些難以理解,從資源節省的角度而言,有些可以重復利用的二手家具為什么不能讓它們發揮作用呢?但既然要求如此,我也只能遵守。
入住后我去超市購買必備的生活用品,一邊盤算著哪些東西是需要的,一邊琢磨著哪些東西將來離開的時候可能處理起來會比較麻煩,然后竭盡可能縮短我的購物清單。在日本住了兩天后,我實在難以忍受在屋里只能席地而坐,用電腦得盤腿或跪在桌子前,跑去家具店買了一個小的折疊沙發。結果住在大阪的朋友來東京看我時大吃一驚:“你在日本就待三個月還買一沙發?你走的時候還得花錢處理掉!”
應該說,正是這種嚴苛的制度,使我從一開始就不想制造垃圾,盡量將生活保持在一種“極簡”狀態。而這正符合了日本人保持環境潔凈的第一理念:減少垃圾的產生當然比事后再處理要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