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杰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實驗室與資產管理處, 北京 100083)
?
·處長論壇·
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探索
王 杰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實驗室與資產管理處, 北京 100083)

高校實驗室作為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重要陣地,做好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是保障實驗室正常運行的前提。學習并借鑒國內外先進的實驗室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結合高校實際,建立全方位、立體化的實驗室安全防護體系尤為必要,這一體系包括決策層、管理層、執行層、督導層的實驗室安全管理的組織體系,建立職責分明、具有可操作性強的制度體系,建立人防、物防、技防、協防措施完備的管理保障體系,以及提高師生安全意識的教育體系和培育良好實驗室安全文化體系等,對于高校實驗室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高校實驗室; 安全管理; 安全意識
實驗室是高校開展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活動的重要場所,是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前沿陣地,是提高學生科學素養和綜合素質的重要基地[1]。隨著高校辦學實力和辦學水平的提高,與高校實驗室條件裝備快速發展不協調的是實驗室的安全事故層出不窮,成為實驗室健康發展的不和諧音,引發高校和社會的越來越多的關注。實驗室的安全是開展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等工作的基礎性工作。作為高校校園教學科研的重要場所,實驗室一旦出現安全事故,社會關注度高,傳播擴散速度快,且容易向社會波及,不僅影響高校的正常教學秩序,而且還會影響社會穩定[2]。如何持續完善科學有序的實驗室安全工作體系,更好地保障實驗室正常運行,保障師生的安全健康,已經成為擺在高校實驗室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重要課題[3]。
1.1 安全應成為實驗室建設的核心價值
實驗室安全是實驗室建設和運行的前提和基礎,實驗室的一切工作均應圍繞安全展開,安全應成為實驗室的核心價值所在。實驗室建設首先應考慮安全因素,做好安全的頂層設計,實驗室的安全要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實驗室管理相關人員要樹立安全理念,將安全思想裝在腦子里,體現在工作中,落實在細微處。
1.2 安全設計應從珍視生命和財產安全考量
歷史和現實中發生了不勝枚舉的實驗室安全事故案例,每次安全事故均會有大小不一的財產損失,有的甚至危及人的生命,給國家、單位和家庭帶來無可彌補的損失。一次次的慘痛教訓帶給人們很多啟示,實驗室的安全不能等,必須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對安全進行系統設計。加強高校實驗室安全與環保管理工作迫在眉睫[4]。
2.1 組織體系建立的必要性
高校實驗室種類繁多,規模較大,承載著繁重的研究任務,出入實驗室的人員參差不齊,這就決定了實驗室管理工作的復雜性。要確保實驗室的安全有序運行,必須建立一套科學的組織體系。
2.2 組織體系構架及職責
結合高校實際,學校應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無縫鏈接”的“學校、學院、實驗室”三級安全管理組織構架,在管理的每個階段、每個環節逐級簽訂安全管理責任書,做到“誰主管誰負責,誰管理誰負責,誰使用誰負責”。普遍來看,實驗室安全管理的組織體系分為決策層、管理層、執行層、督導層。
(1) 決策層。一般為學校成立的安全管理委員會或者安全管理領導小組,由主要分管領導任主任或組長,其職責為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市相關法律法規及方針政策,組織實施學校實驗室技術安全規劃和工作;審議經費投入、事故處理等實驗室技術安全重大事項;議定實驗室安全管理的重大問題及事項,對實驗室安全事故進行裁決;協調、指導有關部門落實相關工作等。
(2) 管理層。為學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的職能部處,如保衛部、實驗室管理處及各二級單位的管理機構,主要負責建立實驗室安全管理責任體系和應急預案;制定安全檢查項目規范或指標體系,提出責任追究建議并報領導小組決定;分析評估各項隱患并提出整改方案,開展安全事故技術鑒定等工作;推進實驗室技術安全防范公共設施的硬件建設,完善實驗室技術安全工作信息化建設等。
(3) 執行層。為各級各類實驗室,負責人一般為實驗室或實驗中心主任及各項目組負責人。其職責為具體落實實驗室安全管理的具體事項,負責落實實驗室技術安全規章制度,組織開展學校安全檢查及專項檢查工作,完善實驗室安全管理軟硬件條件建設,及時排除安全隱患,發現實驗室安全管理各種問題并向管理機構進行匯報等。目前,浙江大學制定了“高校實驗室安全檢查項目表”,可有針對性地開展督查和自查,避免檢查的盲目性、漏查等情況[5]。
(4) 督導層。為學校或學院聘用的安全督查隊伍,一般由兩支隊伍組成,一支為由實驗室工作崗位上退休的老教師組成。采取現場督導或者采取網上視頻監控的辦法,及時發現實驗室運行的不規范行為及安全隱患,及時向相關管理部門報告。另一支為由學生組成的檢查隊伍,這支隊伍主要是進行例行安全及衛生狀況檢查,做好記錄,及時向實驗室報告檢查情況,由實驗室決定是否進行整改。
在現代安全管理理念中,事故致因理論明確將人的不安全行為、處于不安全狀態的物、帶有安全隱患的環境和管理體制的缺陷作為引發安全問題的4個最基本原因[6]。不管是人的行為還是物的狀態的監管,以及管理的漏洞等,均與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有密切聯系。建立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體系實為必要。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應包括:① 明確安全工作誰來管,② 解決安全管理如何管,③ 出現問題如何辦,④ 安全責任誰來擔。
(1) 明確安全工作誰來管。從高校實際情況來看,實驗室安全管理中的最大問題是對實驗室安全管理的職責不甚明確,要么多頭管理,要么分割管理,要么無人管理。科學的管理制度要厘清實驗室安全管理的主體機構和主責部門,劃清各自的責任和主要任務,實現既分工明確又要通力合作,實現協同管理。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部門一般為保衛部、實驗室設備處(或國資處)、后勤處等部門,應有制度明確界定各自責任、任務、范圍等,確保實驗室安全有序運行。另外,二級單位也要建立相應的安全管理責任體系,層層落實安全管理責任。
(2) 解決安全管理如何管。實驗室安全管理涉及的范疇比較廣,有化學品、生物、輻射、電氣、機械、排污、儀器設備、安全教育等方面。學校要根據自身學科、專業情況,因地制宜制定各種規章制度,既要有宏觀管理制度,又要有微觀操作制度;既要體現完整性又要有實操性;既要科學又要具體。每項制度都要明確適用對象、具體流程等。
(3) 出現問題如何辦。危及實驗室安全的最大問題是放射性污染、電離輻射、化學品損傷、火災、中毒等,學校應制訂重大事件應急預案。實驗室應結合實際情況,根據安全評價結果,分別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形成體系,相互銜接,并按照統一領導、分級負責、條塊結合、屬地為主的原則,同公司和相關部門應急預案相銜接,落實應急措施進行應急預案演練、評審,發生事故和緊急啟動和實施應急預案。應急預案的內容包括目的與適用范圍、單位基本情況、危險源與風險分析、組織機構及職責、應急流程、應急操作程序、應急預案培訓與演練要求等內容。
(4) 安全責任誰來擔。既然任何一件安全責任事故都可能是由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和管理缺陷造成的,那么,為避免同樣的事故再次發生,應引入實驗室技術安全責任追究制度,做到事出有因,追責有果。逐級建立實驗室安全責任體系,明確教學科研二級單位和實驗用房的安全責任人及其工作職責,確保實驗人員嚴格遵守有關管理規定。對違反實驗室安全有關管理規定的單位及個人,依據相關規定追究其相應責任。
實驗室安全文化的定位是引領、規范、科學,是被師生廣泛認同的共同文化觀念、價值觀念、生活觀念,是一個學校科研素質、個性、學術精神的集中反映[7]。實驗室安全文化的核心是實驗室安全成為全校師生的自主需求,從被動式管理轉變成主動式管理,最終達成安全共識,形成統一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8-10]。
4.1 安全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
安全文化體現在方方面面,體現在每一個細微之處,是一個整體鏈條,是一個有機體系。是一個群體和群體中每一個個體共同營造出的氛圍、環境和體系。
4.2 實驗室的安全文化體現科學規范
(1) 實驗室要合理布局。比如大型精密儀器實驗室要遠離道路,要布局在相對低的樓層;微生物實驗室布局要與裝修、空氣調節、給排水、氣體供應、電氣設計、集中控制、安防、檢測、培訓等內容一并考慮,合理地劃分清潔區、半污染區和污染區,人與物要分別設置專用通道,設置必要的緩沖間,采用一次隔離和二次隔離等措施,避免交叉感染,防止危險性微生物的擴散、外逸,易于實驗室的清潔消毒,同時避免外部對實驗室環境的破壞;化學實驗室廢氣量大,成分比較復雜,尤其是研究性大學,科研項目多,研究生使用人員多,因此排風問題尤為突出。化學實驗室的通風柜及實驗臺位置、風量大小、排風設施的種類、風道的走向以及通風豎井的安排等應請有資質的專業人員設計,實驗室工作人員全程參與、密切配合方能盡善盡美[11]。
(2) 實驗室安防設施要完備。如實驗室的消防設施要包括呼吸器,ABC滅火器和二氧化碳滅火器,消防栓,手爆按鈕,噴淋、煙感、溫感設施,如果有條件可以配備七氟丙烷氣體滅火設備。另外,化學實驗室還要配備砂箱、滅火毯等。實驗室安全設施重在防患于未然,并要保持良好的狀態。
(3) 實驗室安全防護要規范。進入實驗室要穿合適的工作服或防護服,使用爆炸品、易燃品、強氧化劑、強腐蝕劑、劇毒品及放射性試劑,要佩戴防護眼鏡。
4.3 實驗室安全文化要做到潤物細無聲
實驗室要有安全警示標志、標語,要設立安全信息牌,包括安全責任人、涉及危險類別、防護措施和有效的應急聯系電話等。安全標識是最直觀、最快捷、最有效的提示方法和手段之一[12]。此外,要在一些細微之處體現安全文化。比如,化學試劑是實驗室較常見的物品,對試劑的存放要非常講究。化學試劑都應存放在試劑瓶里,塞緊瓶蓋子,放置牢固櫥柜架上,且放置應排列整齊有序,并方便取用。所有化學試劑均應粘貼標簽,標明試劑溶液的明稱、濃度和配制時間。標簽大小應與試劑瓶大小相適應,字跡應清晰,字體書寫端正,并粘于瓶子中間部位略偏上的位置,使其整齊美觀,標簽上可以涂以熔融石蠟保護。保存化學試劑要特別注意安全,放置試劑的地方應陰涼,干燥,通風良好。因試劑的種類多種多樣,一般試劑按無機物和有機物兩大類進行分類存放,特殊試劑及危險試劑另存。危險性化學試劑的存放更要規范,如易燃易爆性化學試劑必須存放于專用的危險性試劑倉庫里,按規定實行“五雙”制度;氧化性試劑則不得與其他性質抵觸的試劑共同儲存。
組織、制度、文化體系的建設,對于實驗室安全而言,屬于“軟建設”,管理中注重“三抓一管”的落實,即做好抓制度、抓要害、抓日常,管保障工作。 另外,更要注重從硬件建設和信息技術手段上做好保障。
5.1 建立實驗室安全人防體系
人的因素對于實驗室安全來講是最重要的,安全的防護工作離不開人的安全行為。① 安全工作要落實到具體的工作中,需要人的智力因素去解決安全管理中的制度、流程、規范操作等;② 組成覆蓋上下的安全監管體系,通過人的安全行為和安全意識保障實驗室安全。
5.2 建立實驗室安全物防體系
實驗室的安全“物防”方面,主要有三類;① 基礎建設類。如實驗室防火墻、防火門、防盜門一定要符合安全標準。實驗室水網、電網、氣網的實用性、安全性鋪設,通風系統的安全排放及實驗室家具的合理擺設。另外,對校內有關重點部位必須采取加強、加固等物防措施,要加大對現有的實驗室在防火、防水、防電、防爆、防輻射、防感染等安全設施的投入力度,根據實驗室的安全等級和危險程度,對必備的安全保障設施和物品進行改造、更新、替換、升級,預防和減少安全問題發生;② 信息手段類。保證負有安全監管任務的人員配備所必需的手機、照相機、攝像機、對講機等基本械具和計算機、傳真機、車輛、通訊等辦公設備;有存放安全資料、檔案的文件柜;在重點部位和內部復雜場所安裝使用先進的防盜報警、防火報警系統,有效預防災害事故的發生。③ 安全防護類。一方面,實驗室要配備氣瓶柜、冰箱、空氣凈化設備,防護服、防護手套等,另一方面,實驗室內必須存放一定數量的消防器材,消防器材必須放置在便于取用的明顯位置,指定專人管理,消防器材按要求定期檢查更換。
5.3 建立實驗室安全技防體系
(1) 建立實驗室門禁管理系統。目前,大多數高校都實現了校園一卡通管理,將門禁與校園一卡通實現聯動管理,可以有效實現授權管理模式下的集約化管理,對某些特殊實驗室也能實現安全管理,防止外人進入。從安防的專業要求出發,門禁系統在停電后處于打開狀態,以便于人員逃生和疏散。
(2) 建立實驗室監控管理系統。安全事故發生后,對于事故發生的原因追溯是個很復雜的過程,尤其發生爆炸、火災等致人死亡的安全事故發生后,究竟現場發生了什么情況,往往不得而知,建立全覆蓋的監控系統尤為必要。① 針對實驗室外部及內部建立可視監控系統,實行全天候值守制度,隨時調閱監控記錄;② 各個實驗室可以建立自我管理的監控系統,隨時掌握實驗室運行狀態及運行中出現的各種安全問題及不安全狀態,起到及時糾偏的作用。
安全事故的發生源于無知或者無謂,安全教育失范是根本原因,因此,建立面向全員的安全教育體系對于減少安全事故意義重大。認真落實教育部、北京市對高校安全穩定規劃中的要求,深入開展實驗室安全教育工作,切實提高師生的安全意識,實現實驗室安全教育“進課堂、進教材、落實學分。
(1) 建立安全培訓制度。培訓列入年度工作計劃,對受眾人員要分門別類,保證培訓的效果;
(2) 安全教育要主次分明。學校重點落實對實驗室主任、項目組責任教授的培訓,對于大部分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應由實驗室主任、項目組責任教授逐級進行;
(3) 安全教育要突出重點。安全知識太多太細,不一定所有人員都要求掌握,培訓要對于不同人員重點有別。對于操作特種設備及大型精密儀器設備,要建立培訓上崗制度。
(4) 安全培訓要體現多樣化。可以采取設立安全教育必修課、選修課方式,也可以編制實驗室安全手冊,發放到進入實驗室的每一位師生,由師生自學后將學習承諾書交由實驗室檢查備案,確保安全教育做到全覆蓋。
(5) 建設實驗室安全考試系統。推行“實驗室安全準入”制度,規定新教師入職、新生入學后必須參加實驗室安全培訓,并通過考試,不符合要求者,新教師無資格申請教師資格證,本科生不得進入選課環節,研究生不得進入開題環節。考試的目的是促進師生提高安全意識,在實際工作中,還要以其他安全教育方式提高師生的安全素養。
實驗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項綜合性較強的系統工程。樹立“安全無小事”、“安全重于泰山”、“安全在于預防”等理念;采用技防手段、安全知識普及、安全責任制落實、安全檢查等方式,營造實驗室安全文化氛圍。建立實驗室安全防范管理體系,形成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體的安全防范系統,層層傳導安全壓力,形成群防群治、人人重視安全、處處圍繞安全、事事落實安全防范,確保實驗室安全有序高效運行。
長期以來,學校致力于以上六大體系的構建,相繼制定了“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規定”“實驗室安全管理細則”“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辦法”“實驗室技術安全責任追究暫行制度”“實驗室運行管理辦法”等學校投入專項經費補充完善實驗室安全設施,建成了覆蓋全校實驗室的門禁管理系統和監控管理系統。在加強通過技術手段改善安全條件和環境的同時,著力提高各類人員的安全素養和安全意識,確保實驗室安全運行,服務于學校的教學、科研工作。
[1] 王 杰,劉曉鴻.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探討與對策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27(3):247-252.
[2] 王文通,趙賓賓,歐明勇.杜邦安全理念對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的啟示[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5,34(6):228-231.
[3] 武曉峰, 聞星火.高校實驗室安全工作的分析與思考[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31(8):81-87.
[4] 李五一,滕向榮,馮建躍. 強化高校實驗室安全與環保管理建設教學科研保障體系[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7,24(9): 1-7.
[5] 馮建躍,金海萍,阮 俊,等.高校實驗室安全檢查指標體系的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5,32(2): 1-10.
[6] 李秀珍,李 勤,王 征,等.落實實驗室安全準入制度 保障實驗室安全[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30(3):201-203.
[7] 黎 林,欽明皖,舒 堅,等. 高校實驗室文化創新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 實驗室科學,2013,16( 2) : 144-147.
[8] 黃如絨.高校實驗室文化建設途徑[J]. 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3 ( 13) : 26-27.
[9] 粱 松.基于目標管理的實驗室文化建設[J]. 實驗科學與技術,2013,11( 4) : 172-174.
[10] 王珍珍,花 榕,朱 青,等.安全標識在實驗室安全管理中的發展和作用. [J]. 大眾科技,2015,17 ( 185) : 179-181.
[11] 封紅旗.高校實驗室安全保障體系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31(6): 165-168.
[12] 孟兆磊,林 林,牛 梨,等.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長效機制的探索 保障實驗室安全[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5,32(4):231-233.
Exploration on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in Universities
WANGJie
(Laboratory and Asset Administration Office,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China)
The laboratory in universities has played a vital role since it is an important base in cultivating high quality talents and performing scientific researches. Thu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arry out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to guarantee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laboratory. It is highly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comprehensive and three-dimensional laboratory safety protection system by learning and drawing lessons from domestic and foreign advanced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ideas and method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ctual status of university. The laboratory safety protection system contains organizational system that covers decision-making, management, implementation and supervision, institutional system that has clear responsibility and good operability, management guarantee system that contains complete people defense, physical defense, technology defense and cooperation defense, and also educational system that is used to improve safety awarenes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 good laboratory safety culture system carries great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laboratory management in universities.
laboratories in universities; safety management; safety consciousness
2016-02-10
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技術物資研究會2012年學術研究課題(JSWZ201204); 中國地質大學 (北京)2012年度教學研究與教學改革重點項目資助(JGZHD-201205)
王 杰(1971-),男,內蒙古涼城人,副研究員,在讀博士生,實驗室與資產管理處處長,主要從事教育管理、工商管理、實驗室建設與管理。Tel.:13621047156;E-mail:wangjie@cugb.edu.cn
X 931
A
1006-7167(2016)08-014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