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麗
中圖分類號:D41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6)10-000-02
摘 要 隨著社會經濟秩序的規范與發展,高新制造業建立健全工會組織的比例比較普及,作為企業職能組成部分的工會組織,如何在企業框架內既做好行政經營的輔助,又能代表員工保障基本利益,其中的技術技巧、獨立思維運用非常重要。
關鍵詞 高新制造企業 工會 獨立思維 組織角色
我國《勞動法》規定:“工會代表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依法獨立自主地開展活動”,“獨立”指什么,個人以為,工會要獨立自主地開展活動,應該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1、組織獨立(含工作人員的獨立);2、工作過程實質性的獨立;3、財務獨立。
組織獨立是指工會在組織上是一個獨立的系統,有自己的組織機構、組織領導與成員和組織體系,工會不是其它組織的附屬物。工作過程實質性的獨立是指工會的工作內容、工作方式和工作要求,要由工會自主決定,而工會工作的決議必須通過工會的組織程序,以廣大會員群眾的意愿和要求為出發點,以其專業的判斷不受影響,能夠保持客觀、公正為準。財務獨立是指工會在經費的獲得、使用、管理等方面,由工會組織通過內部的規定和程序來自行處理,其他組織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以上3個方面,組織獨立是基礎,工作過程實質性的獨立是核心,財務獨立是保障。
事實上,上述3條獨立性內容,也是國家《勞動法》、《工會法》等相關法律法規有明文規定的,但在實際運用中,獨立性真正能執行較好的基本為各級組織相對獨立的行政總工會,對于基層企業工會,操作上目前還存在莫大困難。究其原因,涉及面較深廣:有工會的公法人地位因素、與工會基本經費的獲得有關、也與黨和政府在社會主義發展初級階段要實現的主體目標有關、還與工會組織人員的任用與身份有關,不一而足,作為企業的基層工會,短期內我們無力改變,只能在現有的體制環境下,按照廣東省總工會的指引,切實貫徹落實全總提出的“組織起來,切實維權”的要求,根據本企業的具體實際,勤于思考、勇于創新,在“要求”與“可能”兩者之間找到結合點,雖然無法達到完全獨立性地工作,但能變通地運用獨立思維去開展工作,也能將工作落到實處,也能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對于工會的組織角色,《工會法》明確了4個社會職能:1、維護職能:工會須維護職工群眾的合法利益;2、建設職能:工會須吸引和組織職工群眾參加建設與改革,努力完成經濟和社會發展任務;3、參與職能:工會須代表和組織職工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參與企業民主管理;4、教育職能:工會須幫助職工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文化技術素質,成為職工群眾在實踐中不斷提升各項技能的學校。其中最為重要的基本職責,也即外部環境和基層員工所認知的工會的最具代表性職責:就是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本文重點闡述的獨立思維運用,重點和難點也在于此。
具體到自身所處的高新制造業,其自身的特點就是:高新制造業擁有一定的技術優勢,在制造行業中企業的整體效益屬于中上檔,高新技術制造型企業的勞動者整體學歷素質較高,部分企業存在勞動密集型的生產流水線,90后新生代勞動者漸成規模,維權意識、自我意識較強。目前,隨著社會經濟秩序的規范與發展,存在于高新技術制造業的內部主要矛盾為:高新制造企業隨著技術的更新換代等要求而競爭壓力越來越大與勞動者要求“更有尊嚴地勞動”的標準逐步提升之間產生的矛盾,雙方不可避免存在發生勞資“對立”關系的隱患,勞動爭議事件也時有發生。
廣東省總工會對中小型企業工會開展工作的指引是:不拘一格,采取與企業相適應的多種形式開展民主管理活動,條件成熟時再引導企業逐步建立長效機制。這與《工會法》要求的工會開展工作要做好“兩個維護的統一”是相一致的:維護職工群眾具體利益時不能與維護企業員工整體利益相對立,要把兩者有效統一起來。因此在基層企業中要做好維權工作,也要建設好和諧理念、立足和諧發展、主要通過協商協議、調解仲裁等途徑解決勞動關系矛盾。結合工作實踐,個人認為在高新制造企業要履行好組織角色,要從如下幾方面運用好獨立思維:
一是找準定位:目前以工會存在的體制來看,企業工會本質上還是依附企業生存,只有企業發展好了,工會的組織活動開展才能得到實際的保障,故而企業工會在新時期的活動組織、開展等應該圍繞促進企業經營、協同企業發展為基本原則,以建設企業內部團隊活力、增強員工凝聚力、促進企業文化建設為目標, 做好行政的輔助,而非先天的對立面。
二是突出特色作用,工會在現有體制下開展工作,本質上接近企業內部獨立部門的角色,在履行部門職責的范疇內,是可以充分發揮其獨立職能作用的,此時,工會可以較好地利用好工會委員、工會會員等杠桿,開展些群眾性的工作,如組織開展廣泛的比武練兵提升業務能力競賽、開展“節能降耗”合理化建議活動、搭建技能競賽平臺為企業構建、完善技術人才梯隊、結合企業績效樹立先模代表和進行困難幫扶等,突出能夠幫助、促進企業建設軟實力的作用,共同進步,推進企業軟、硬核心競爭力的不斷完善。
另一方面的作用,也是充當企業與員工爭議、矛盾的緩沖帶。也許有很多工會專家定位企業工會要“屁股坐正”,日常業務、出現爭議等情況時,要時刻維護員工利益、代表員工訴求,這從工會設立的初衷以及工會的相關法規是統一的,但問題是執行難,個人覺得這是企業工會在現行體制下的必然,北京市總工會曾在2010年提出嘗試由上級工會給基層工會主席發薪酬,以此來矯正實際中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問題,我們廣州花都某個工業園也嘗試過派駐工會主席的形式,最后都不了了之,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個人也認為在工會不能實現前文所述的真正意義上的獨立時,一味要求基層工會主席、工會成員全心全意代表去為員工個體的利益為訴求,是不現實的,在現有的體制環境下,工會充當企業資方與員工的內部第三方,承擔一個緩沖、調解的角色,反而更能更好地發揮和實現工會的職能作業,畢竟,并不是所有的爭議需要兵戎相見才能解決,調解、調和才是最低成本解決勞資爭議的最好辦法。
工會主席、工會工作人員多了解企業經營的具體情況,日常工作中更要多融入與新生代員工的交流,發現問題于萌芽狀態、解決問題于初始階段,在出現問題時,積極奔走、多方斡旋,協調雙方用最低成本解決爭議,才算是發揮了基層工會的正向作用。
三是循序漸進抓重點。企業的發展是循序漸進的,也會有高潮和低谷,我們作為高新技術制造業,技術更新換代的競爭壓力也很大,企業本身有企業經營的負擔和壓力,我們因為本身是國有企業背景,縱然不去觸碰法律法規的底線,但為適應生存,企業總有些變通的靈活做法,可能存在輕度損害員工短時利益的情況,但從本質上,像我們這樣背景的企業并沒有靠剝削員工來提升效益的意圖,因此結合企業發展的階段,循序漸進地促進企業不斷完善民主管理、提升員工福利,比如逐步爭取簽訂集體合同、然后再爭取簽訂工資專項合同、進而是女工保護集體合同、休息休假集體合同等等,首先從大面上爭取基本保障,然后再對具體事件進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利于將工會職能逐步落實到位。
四是要加強工會成員自身建設,謀求隱性監督角色。“打鐵還須自身硬”,工會工作人員應該在勞動政策法規上多下工夫、掌握企業合法經營的基準,多學習企業管理的系統知識,了解企業經營的具體問題,才能在必要的環節,控制、減少企業可能發生的違法違規行為,比如提前介入與員工息息相關制度的制訂過程、參與企業內部考核標準的制訂等,善用預防的手段,提前發揮監督能力,控制企業或主動或被動的可能出現的違法違規行為。有針對性代表員工向企業爭取利益,也利于在第一時間向有爭議的員工宣灌相關的規定,合理地向企業爭取利益,真正做到以理服人,客觀公正。
總之,企業發展任務繁重,工會工作千頭萬緒,在體制基礎問題沒有得到解決的現階段,要在高新技術制造業運用獨立思維履行好組織角色,需要我們在紛繁復雜的工作中,立足當前,放眼長遠,找準定位,抓住重點,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工會工作的新思路、新辦法,切實轉變觀念,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才能促進工會職能的高效、切實履行。
參考文獻:
[1] 金廉侃.勞動關系三方協調機制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08.
[2] 黃娟,邵文濤,龍蓉.完善我國勞動基準實施機制的探討[J].科學與管理,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