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劉家芬
中圖分類號:F243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6)10-000-02
摘 要 隨著學習型社會和終身學習理念的深入推進,社會和企業對培訓越來越重視,通過對葛洲壩集團企業培訓調研,分析現在企業培訓存在的問題及需求,進一步提升培訓質量以滿足培訓的要求。
關鍵詞 企業培訓 培訓需求 培訓對策
面對社會的的瞬息萬變和企業的結構調整,轉型升級,企業培訓的方向是什么?重點在哪里?方式方法有什么新的要求?為及時了解企業培訓需求的變化,我們立足葛洲壩集團,對20多個子企業通過問卷、訪談等方式進行了調研。調研顯示,企業復合型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對培訓的要求越來越高。通過培訓既要提升技能、增加知識,更要開闊視野、轉變心態和觀點。特別是針對企業培訓,還要與企業的發展規劃相適應,促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一、培訓需求分析
企業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的競爭,要大力實施人才興企戰略,優化人才結構,提升員工素養,使企業員工具備與工作崗位相適應的能力、素質、意愿和奉獻精神。通過調研了解到,企業培訓需求旺盛,特別是隨著企業的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改革創新的深入推進,對各類人才的知識結構、能力素質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在企業的五類人員中(企業家和后備企業家、職能系統人員、國際業務人員、新入職人員、一線基層人員),由于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推進,對各職能系統的管理人員和新興業務的專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需他們轉變觀點,提升素質,調研中有73.6%的受訪者認為職能系統人員應該作為重點培訓對象,尤其是PPP系列人才、國際業務系列人才、投資并購系列人才、環保等新興業務系列人才需求量大,其中又以商務管理、項目管理、技術管理、財務管理、風險管控等各類專業人才最為缺乏,需要大量相應的培訓項目培養相關人才,盡快使各類專業管理人員滿足公司快速發展的要求,發揮專業人才重要的支撐性作用。
其次,面對新業務、新工作,出現了許多新課題,需要大量具有新觀念、新思維、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2016年急需重點培訓的各類人才,不再局限于某一類知識或能力,而是需要具有多種能力和知識的復合型人才。調研發現,不同的培訓對象所需能力與知識的側重點雖有差別,但復合型人才的要求是相同的。不管是中高層管理人員還是職能系統的專業管理人員還是基層操作人員,都對創新能力、團隊管理、戰略思維、市場意識、溝通協調等能力有較高需求。因此,培訓要根據人才需要,調整不同對象培訓計劃,將重點突出企業工作實際,將執行力訓練、團隊建設、風險管理、創新、誠信與責任等內容在職能系統人員的培訓中順勢融入;將國際通用規范與標準、公司國際業務新規新政、世界文化與風俗、溝通協調等內容在國際業務人員培訓中重點注入;將執行力、工作技能、團隊協作、心態管理等內容在基層人員培訓內容中強勢導入;將企業經營哲學、戰略思維、創新能力、PPP風險防控、情商管理、金融財稅,合同管理和商業模式等內容在中高層管理人員培訓中針對性輸入。通過多形式、多層次的培訓,既培養企業家,又培養各類專業技術技能人才,加快推進人力資源結構優化。
二、從培訓供給側改革入手,增加培訓的有效供給
培訓供給側改革,就是要結合培訓需求調研,在供給側著力,從被動適應需求到主動引領需求,從追求培訓數量到著力打造培訓品質,提高培訓質量,從單一的集中辦班培訓到多形式、多層次的利用現代傳媒手段的微課程、微視頻靈活便捷的培訓,為企業和社會提供更多有效培訓供給。
培訓供給側改革,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提前研究企業發展新態勢,超前預測企業人才新需求
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改革創新成為企業發展的主旋律。企業的結構調整可能怎么調?轉型升級升向何處去?絕不是拍腦袋拍出來的,一定是有規律可循的。基本規律一是在原有產業基礎上的上下游縱向延伸,或者橫向發展;二是國家鼓勵的具有發展前景的新興業務;我們要深入研究企業發展的態勢,超前預測企業的人才需求,提前開發企業轉型升級、結構調整的相關人才培訓計劃,建立菜單式培訓項目,豐富供給側培訓產品,引領人才培養方向,真正為企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二)培訓項目策劃更專業規范,課程設置更精準對標
在課程設置方面更加精準對標業務及問題,培訓內容相對模塊化,注重實用性,重點班次內容設計形成“形勢與戰略(制度)+相關主題理論體系與基礎實務+案例分析+重點問題研討(研修)+綜合素質提升”的“固定模塊”,保持各模塊內容有層次、有聯系、有立體感,內容注重思維方式的轉變和知識結構的更新,成員企業的干部培訓更注重戰略落地、制度輸出、價值導入,體現培訓的實用性;業務(系統知識)宣貫短訓班策劃設計直奔主題,更強調業務知識的實用性。例如在金融財稅班學員普遍要求加重財政方面、財務管控體系方面、管理、溝通方面的課程,以及有關經濟學的基礎理論知識,如M2、CPI等經濟學工具的課程。
(三)師資選聘更加精細,內主外輔,疑有所解
調研顯示,73%的學員傾向選用相關實戰派企業專家以及咨詢機構顧問授課。在選聘授課老師時,將避免學院派教授純理論的泛泛而談,將對所有授課教師提出明確具體要求,必須針對性地集中解決一些重點內容,盡量聘請行業內部管理專家,結合企業實際,講企業的改革,企業的管理,企業的故事。師資配置要實現講授教師與指導教師結合,講授為主;實操專家與理論專家結合,實踐為主;系統內專家與外聘教師結合,內部教師為主;咨詢型與講授型相結合;領導指導與學員分享相結合。
(四)教學組織問題導向,精準靶向,學有所用
調研顯示,81%的受訪學員希望培訓過程中重點圍繞企業的中心工作,研討工作思路和對策,九成以上的學員要求教師在授課時,結合企業工作實際,針對性的解決集團公司發展的問題,93%的受訪者希望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學習,并對考核方式的選擇也體現出更加關注實際操作的傾向,合計超過七成的學員選擇通過綜合鑒定和撰寫調研報告的方式對培訓效果進行考核。所有這些信息,都要求培訓教學組織更加圍繞問題,精準靶向,解決問題。因此,在教學組織過程中,要加強與授課教師的溝通,提前將企業的情況、上課要解決的問題等發給老師,針對性備課、授課,做到授有所指;要注重學習團隊建設,在班級成立專業性較強的學習研究小組,研究相關專業重點問題,帶著問題來,不帶疑惑走,學有所思;成果匯報要形式多樣化,重點問題要專題匯報,重點案例要分組研討,做到多種考核方式相結合,學有所得;發揮培訓后置評價的功能,減少培訓結束后“還是老樣”的現象,做到培訓回頭看,跟蹤培訓效果成為常態,實現學有所用。
企業培訓是企業人力資本再生產的基礎,是企業轉型升級的助推器,在現階段企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有針對性地將企業存量人才進行轉型培訓尤為重要。通過調研,對結果分析后再開展培訓,可以增加培訓的實時性,有效提升企業人員的即時知識和專業能力,助推企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