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澤



最近一年來,我為2016福州國際漆藝雙年展拍攝展覽畫冊,積累了一些拍攝漆藝術品的經驗和教訓。在此與大家交流拍攝漆器的經驗和體會。
大漆
大漆也叫生漆,使用大漆涂飾木制家具和工藝品是中國傳統工藝,有8000多年的歷史,楚漢時期便已逐漸成熟,獨步世界。
大漆制品指用天然漆制作出的器物,其作品形式無不與大漆的特性相關。比如,漆的特性之一是可以做防腐、防水的涂料,以前漢人殯葬所使用的棺木外面的防腐層就是大漆,據說萬噸巨輪水下部分的最好涂料也是天然的大漆,各種器物被漆妝裹之后不僅可以成為典雅奢華的日常用品,還可以作為藝術品供人欣賞。漆的另一特性是可以充當顏料,既可以像中國水墨一樣描摹,也可以像油畫顏料一樣一層層地堆砌、打磨、雕刻,甚至令其皸裂入畫。漆陰干之后固化成型,可以依托于一片麻布或絹為胎,做成一只碗或一尊佛等。此外,漆還是很強的黏合劑,可以黏合蛋殼、貝殼,還可以黏合起金、銀、青銅、陶、瓷等材料。
漆的特性為創作提供了豐富的延展性。髹繪(髹,音同休,指用漆涂在器物上——編者注)器物表面的工藝經過歷代傳承,人們總結了很多髹漆的方式和手段(如果有人對漆工藝感興趣的話,給大家推薦一本專門寫漆工藝的書《髹飾錄》)。本文所述拍攝對象是大漆衍生的器物及藝術品,部分拍攝技能適用普通漆器物體。
和大漆接觸后,我發現大漆藝術品在形式上不外乎有三種表現:平面髹繪,是近代藝術家新發現和演繹出來的一種新的繪畫形式,就是用漆作為繪畫顏料,通過漆工藝制作而形成的平面繪畫;制作器物器型,是以木質或者其它材料及物品為胎體,在胎體表面用大漆涂裹而制成器物,如漆碗、漆瓶、漆幾等;置景漆空間,是用大漆做母體和其它材料以及空間結合的綜合表現藝術形式。拍攝上面3種不同的漆藝術品,需要不同的技巧。下面分別談談具體的拍攝經驗和感受。
拍攝平面髹繪(漆畫)
拍攝平面髹繪(漆畫)是拍攝漆制品最簡單也最容易的一個種類。因為漆畫大都以二維平面形式出現,有光面如鏡的,也有粗糙如沙皴的。粗糙表面比較好拍攝,在此主要談拍攝光滑的高反光的漆畫時應該注意的問題。拍攝這類作品時,只要把控和處理好畫面的反光問題即可滿足畫面的拍攝要求。操作時,將燈光和畫面形成45度左右的夾角,避免表面反光,左右使用兩盞功率相同的影室燈使其畫面照明均勻,原則上是畫面越大,燈離畫面的距離越遠。如果是拍攝2米左右的巨型畫面,我會考慮使用對稱的6盞影室燈來解決照明的均勻問題。需要注意的是,拍攝大畫面時,如果作品橫著擺放,燈光應該是上下配置,如果豎著擺放則需左右配置。有人問了,我家只有兩盞燈或者一盞燈咋辦?可以把一盞燈當作6盞燈來用,6次不同燈位的多次曝光即可滿足畫面的整體照明要求了。如果還嫌麻煩,那你就將畫抬到室外去拍,拍攝時記得別讓相機反射到畫面中即可。
拍攝器形
傳統器形拍攝,難點在于如何忠實再現物體自身特質。
傳統器形不外乎方和圓兩種,異形器在傳統題材中很少見。方形器大都為盒、匣、柜、棺等器物形式。方形器的外觀特征就是有棱有角有平面,在拍攝過程中,攝影師自然要考慮的是方器形的體積感。大家知道方形器物在照片中最多只會呈現出三個面,攝影師就是通過合理處理這三個塊面關系把器物本身的體積特征如實傳遞給讀者的。控制各塊面的照明關系,就實現了對器物相對準確的再現接下來就是處理這三個塊面的反光問題。拍攝方形器物解決好這兩個問題后,拍攝就不存在什么難點了。
圓形異形器多為球、瓶、盆、盤、碗、罐、幾凳等,還有一種就是帶有弧線的異形器。它們的表面共同特質就是弧線,這類器物在形體變化時沒有明顯的棱角,總是以圓弧從一個面過渡到另一個面,它在照片上同樣呈現的是三個面,只是這三個面沒有明顯分界,無法避開對外界物體的反射。既然避不開,那么我們就要合理利用好反射光,拍攝時要注意光源形狀和器物反射光的位置和關系,照明和反射光首先滿足描述器物形體特征的需求。
拍攝漆藝術品展示空間
近年來,出現了一些把漆藝術品置于空間中展示的新藝術形式,比如2016福州國際漆藝雙年展就將8000多平方米的古院落作為這次展覽的空間,展示了8個國家和地區120多位知名藝術家的600多件作品。如何拍好在空間中展示的漆藝術品呢?這個問題實際是考驗攝影師如何準確閱讀藝術品,同時相對準確地把作品要表達的內容再現出來。下面就是我拍攝的一些空間展示的漆藝術品。
圖07是一組茶具,展示在一個特定的空間環境,器物的色調和環境高度統一和諧。我在拍攝時使用廣角鏡頭,把器物的組合當作前景,并給器物實施人工照明,完整地描寫院落環境,并透過兩把陽傘的紅色倒映在漆光滑的表面,使空間和藝術品的關系在照片里達到和諧。
圖09這件作品利用環境空間裝設特點賦予藝術品以韻律感。作品長達13米,懸掛在屋頂上,由于空間限制不得不穿插于其他作品中。在拍攝時如何將作品突出表現出來的確很費思量。現在大家看見的是和現場完全不同的光影效果,展示時展廳里全部照明燈都亮著。為了突出作品,我在拍攝時請工作人員關掉了展廳所有照明,打開了天窗的光柵。陽光從光柵縫隙涌進了展廳,沒有被陽光照射到的地方被黑暗淹沒,使這串差點被人“遺忘”的珠子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圖10這件作品描寫的是一個人早上起來面對鏡子審視自我的場景。我在拍攝時,刻意將作品移到園林的透窗,讓作品一里一外,滿足了作者意圖,又讓作品和特定的環境形成契合。拍攝圖11時也主要考慮如何貫徹作者意圖,這件作品是作者根據展覽環境特地創作的,用榻、琴、棋和茶來表述人們對理想生活的渴求。美好的理想不就應該在一個理想的庭院中展開嗎?
隨著大家對漆藝術品的關注和了解,相信大家會在此基礎上對拍攝漆器物衍生出更多的拍攝方法。攝影是一個好玩的事情,一旦人們癡迷進來,定會洞見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