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夫


如果評選近兩年發布新品最多的相機廠商,那一定是索尼了。無論是機身還是鏡頭,索尼微單系列產品都在近一兩年內快速完善,目前已經形成了一個完善度很高,能夠適應各種用戶人群的龐大系統。
比如在中長焦變焦鏡頭方面,不久前剛剛發布的索尼FE 70-300mm F4.5-5.6 G OSS鏡頭就將FE卡口變焦鏡頭的長焦端延伸至了300毫米,解決了微單用戶中長焦愛好者的燃眉之急。
作為第一只焦段達到300毫米的FE卡口變焦鏡頭,索尼在FE 70-300mm F4.5-5.6G OSS這只鏡頭上不可謂不用心。在這只鏡頭中,索尼加入了4枚非球面玻璃鏡片、2枚ED(超低色散)玻璃鏡片和納米抗反射涂層。此外,這只鏡頭最近對焦距離僅為0.9米,配合300毫米的最大焦距,擁有非常不錯的微距能力。另外它還內置OSS光學防抖影像穩定系統,對手持拍攝有不小的幫助。
不久前,我們拿到了這只鏡頭,并對其進行測試。
大光圈成像測試
測試地點選在北京動物園,畢竟半自然環境下動物們有遠有近,在70毫米和300毫米端都能方便拍到大結像的動物特寫照片。在這個環節中,我們先后測試了這只鏡頭70毫米和300毫米端光圈全開的成像效果。
圖01使用70毫米端f/4.5最大光圈拍攝,可以看出這只鏡頭在70毫米端即使光圈全開也有不錯的畫質表現,合焦處纖毫畢現,銳度表現也非常不錯。同時大家可以注意觀察這只鳥頭頂的白色羽毛邊緣和脖頸處羽毛與背景高光光斑的交界,這里都是容易出現色散現象的位置。從圖中可以看出,這只鏡頭的色散控制還是不錯的,并沒有明顯的色散現象發生。
圖03使用200毫米端光圈全開拍攝,它的測試結果與70毫米端類似,FE 70-300mmF4.5-5.6 G OSS在300毫米端光圈全開也擁有很好的畫質表現。焦點處在天鵝的前額上,黑色肉瘤上的短小羽毛也根根清晰可見。需要注意的是,在300毫米端使用f/5.6光圈近距離拍攝時景深很淺,相機或物體稍有位移就會發生失焦的情況。如果要拍攝類似圖中天鵝的移動主體,建議使用AF-C連續對焦模式抓拍。
手持防抖測試
防抖能力一直是評價長焦鏡頭好壞的重要一環,尤其對一只最大光圈范圍僅F4.5~F5.6的長焦鏡頭來說更是如此。這時測試地點轉移到了動物園的觀賞鳥館,這里僅有小窗口作為光源,光線昏暗,用作防抖測試正是合適。
在沒有防抖的情況下,300毫米焦距時的安全快門速度應該為1/300秒及以上。圖05和06兩張樣張都使用300毫米長焦端拍攝,快門速度分別為1/20秒和1/25秒,低于安全快門速度約4擋,但在鏡頭OSS和ATRll機身5軸防抖的雙重作用下,我們依然得到了成像清晰的圖像。
不過由于快門速度已低于安全快門速度太多,拍攝時也只有約一半的穩定出片率。所以在日常使用中,還是建議大家提高感光度或使用三腳架來保證穩定的成像。
微距攝影,亦可一試
能夠進行微距攝影也是FE 70-300mmF4.5-5.6 G OSS的一項附加能力。從參數看,FE 70-300mm F4.5-5.6 G 0SS的最近對焦距離為約0.9米,而市面上與它同規格的競品鏡頭最近對焦距離大多在1.2~1.5米,因而,使用FE 70-300mm F4.5-5.6 G 0SS鏡頭,可以獲得更高的放大倍率,便具有更強的微距能力。從實際使用來看,FE 70-300mm F4.5-5.6 G 0SS應對普通的花草、靜物產品拍攝都沒有問題。
總的看來,無論是成像銳度,防抖性能,還是微距能力,FE 70-300mm F4.5-5.6 G0SS都是一只好用且實用的中長焦變焦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