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翠華?周煒
一、素養課程開發理念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指出,學校在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同時,應視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結合本校的傳統和優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開發或選用適合本校的課程。[1]近些年來,北京市呼家樓中心小學非堂注重以學生和教師的發展為本,結合學校的傳統與優勢,不斷開發和完善多樣化的校本課程。
在校本課程體系建設中,學校逐漸形成了校本課程開發的基本理念。第一,以個性化素養發展為核心。即以學生需求和發展為出發點,著眼于學生個體認識的獨特性和經驗的自我主動建構,為學生個性化的素養發展提供廣闊空間,為學生定制素養課程。第二,多主體參與課程開發。建設滿足學生發展需求的豐富的素養課程,開發主體的開放性是關鍵。不僅鼓勵有意愿開發校本課程的教師提交課程方案,而且為愿意參與開發的學生提供支持,還吸納家長、校外機構等各種資源。由于開發主體的多元,素養課程的時空、主題、活動方式等都得到延展。第三,以機制為保障,即重視課程開發程序化和制度化,以確保校本素養課程具有可持續發展、不斷更新豐富的機制。
二、素養課程開發的途徑與方法
為確保素養課程開發的有序、有效和可持續開展,學校十分重視在實踐中總結素養課程開發的基本過程和方法。其過程主要包括四個基本環節:多主體調研、課程定項、多主體開發與申報、審核立項。
1.基于課程需求的多主體調研
校本課程立足校情、學情、師情進行開發,其研發、推進和再建構的主體也應該是學校教育多樣化的利益相關體。校本課程研發目標和綱要確定后,要進行多層面、多維度的調研,即每學期末學校科研部門,都會以問卷或訪談形式了解學生、教師、家長對學校自主開發課程的門類、內容以及形式要求。
(1)對開設素養課程的態度
對學生調研是否愿意參加學校原有課程以外的課程學習。從調研結果中了解到,絕大多數學生愿意參加校本課程。對家長、教師等支持孩子參加素養校本課程態度的調查表明,他們中的大多數(85%)支持孩子參加校本的課程。
(2)對于素養課程領域的需求
調查結果表明,學生所喜好的素養課程涉及多個領域,其中科普類、文學類和競技類占比最多,人文素養類、職業體驗類等也達到100~200人。家長的期待與學生有很高的一致性,教師選擇文學類最多,達到1/3,其他領域基本均衡。
(3)對素養課程開發主體和教材來源的期望
調查結果表明,期望教師承擔課程開發的學生人數最多,同時主張家長和其他專業人士參與課程開發的學生也為數不少。從這個問題的后續訪談中進一步了解到,他們對于參與課程開發的其他主體,如學生、家長等,不是不同意,而是擔心他們的課程開發能力,希望如果學校做相關嘗試,一定要提前做培訓。
2.課程定項
在多主體調研基礎上,我們分三輪對素養課程的門類和內容進行定項。第一輪,將教師作為課程開發主體,同時提交審批通過的31門校本課程作為第一批確定的素養課程;第二輪分別為其他教師、有意向參與課程開發的家長、學生和其他教育共同體進行課程開發培訓。在他們提交課程申報書的基礎上,由學校課程室審核確定17門素養課程。第三輪則是對社會公益組織開發的公益類課程進行考查,確定2門適合本校學生情況的素養課程。隨著素養課程的豐富,我們又對這些課程進行歸納和分類,以提高課程組織化和序列化,主要匯總為四大類:文學類、科普類、人文素養類和體育競技類。
3.校本素養課程開發與申報
(1)多主體開發素養課程
在實踐中,我們逐漸認識到,學校不是孤島式的存在,調動和發揮多方教育主體參與素養課程開發,盡可能形成更大的教育合力,是確保開發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的多元化課程的基本途徑。[2]
參與學校樣本課程開發、實施、評價的主體主要包括學生、教師、家長、社區和校外機構。
學生主體研發生本課程,如《朝陽區博物館攻略》《朝陽區郊野公園攻略》等,在大框架確定后,學生自主選取研發內容、自由選報呈現形式,而其生成過程也經歷了選擇設計路線、選取內容、實踐撰寫、多次修改編輯成書的過程。而實施階段則采取自薦、他薦、考核相結合的執教準入制度。
教師主體的校本課程開發,本著國家課程延伸、地方課程泛化等諸多方面因素相結合的原則進行。
家長主體的校本課程開發,即利用學校家委會的力量,在充分調研基礎上,將家長中散落的精品教育資源整合,并在學校科研室的統整下進行針對資源優勢的校本課程開發。如北京飯店高級廚師(學生家長)參與開發的“童趣烘焙課”等。社區、公益組織介入式校本課程開發。如“普樂課堂”“財商課程”等。
學校購買校外活動機構(青少年活動中心)的打包課程,如足球課程、籃球課程、航空航海等。
(2)素養課程申報
校本課程開發需要學校建立有效的保障機制,否則,在開發過程中就會容易出現盲目開發、重復開發、無序開發等諸多問題。[3]學校積極統籌開展素養課程的申報工作,需遵循以下流程(如圖1)。學校課程室在每一學年末公布基于先期調研的學校素養課程目標以及素養課程的分類規劃;有意向進行課程開發者(教師、學生、家長等)撰寫申報書提交學校課程室;課程審核室組成課程審核專家組進行課程審核,通過者確定為下學年可實施的素養課程。最后通知予以立項的課程申報者,請他們進一步規劃、撰寫并提交課程簡介與課程規劃、教材等內容。
4.審核立項
學校素養課程的審核立項分為三部分,一是將教師作為課程開發主體,同時提交朝陽教科所審批通過的31門校本課程作為第一批確定的素養課程;二是對家長、學生和其他教育共同體提交的課程進行審核立項;三是對社會公益組織開發的公益類課程進行接洽、考查,之后審核立項。
三、素養課程體系構成與實施
到目前為止,我校共開發并實施66門素養課程。目前素養課程主要覆蓋五大領域,涉及五大開發和執教主體,已初步形成領域多元化、主體多元化的素養課程體系。
1. 素養課程體系的構成
(1)從開發和執教主體角度梳理,素養課程的分布情況如下。
一是教師中有學科特長或是教學領域外的研究點的教師獨立開發的課程,目前本部和低部共36門。二是家長講師申報、審批開發和執教的素養課程,目前共21人9門。三是學生自主申報、審批開發和執教的素養課程,目前兩部共10門。四是校外公益組織開發和執教的素養課,如英文速錄等,目前6門。
(2)從領域分類角度梳理,素養課程的構成情況為文學類、科普類、藝術類、人文素養類、體育況技類、職業體驗類共和大類122門。
2. 素養課程的實施
通過審核立項的素養課程,納入學校教學計劃,供學生選修。學生選擇申請素養課程的流程如圖2所示。
素養課程的課時安排:考慮到學校課程的排課限制,在充分調研,聽取不同群體的意見的基礎上,將素養課程安排在每周三下午3:10 — 4:10,一學年20次課。
四、對素養課程的評價與反思
素養課程體系的構建已歷經五年,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十分重視對素養課程開發與實施的監控、反思、評價和調整。評價主要包括三種方式:一是學校課程主管部門的評價,從課程規劃、課程日常實施檢查等方面進行;二是學生的素養課評價,如金牌素養課評選。三是家長調研形式的評價。
基于評價和反思,我們看到,對于多元領域、多元主體進行素養課程體系的有效構建至關重要。
第一,學生生活的領域是多元的,包括他們的認識來源、知識建構、能力形成,甚至是價值體系的建構,都越來越開放和豐富。他們個人生活和成長的背景各不相同,步入社會之后,他們又將面臨不同的職場生活。因此,學校課程必須是開放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所給予學生得最大化幫助,就是通過科學合理、多元開放的課程設置,為他們提供最優組合的課程,實現培養多元化人才成長的可能。[4]
第二,多元開放的課程設置需要開放的課程評價與管理,但同時在課程內容的規劃上又不應該一味求精、求深,因為小學階段的課程,特別是素養課程,力求發現、點燃、激活并喚醒學生對課程學習的需求,為他們初步完成未來的人生規劃打開一扇窗。
第三,多元開放的課程設置要求我們必須打開大門迎接多主體參與課程開發的大門,也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在趣味性、領域性、科學性、創新性等方面彌補學校單方面素養課程設置的局限。但同時,這種多主體(家長、教師、學生、社區、公益組織等)又必須經過學校組織的課程專家的培訓,才能進行相應的課程開發。此外,學校也必須加強對課程的調研和監管力度,才能保證素養課程的實施效果。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EB/OL]. http://www.moe.edu.cn/edoas/ website18/info732 .htm, 2001-06-07/ 2007-11-05.
[2] 黃春梅,司曉宏. 從校本課程到課程校本化——我國學校課程開發自主權探尋[J]. 中國教育學刊,2013(03).
[3] 索桂芳. 基于區域的校本課程開發推進策略研究[J]. 課程.教材.教法,2016(04).
[4] 沈鳴. 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校本課程開發——以高中生物學校本課程開發為例[J]. 教育評論,2014(10).
(作者單位:北京市朝陽區呼家樓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趙彩俠
zhaocx@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