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中國人的大航天時代早日到來
遠期則應當通過航天活動改造整個世界經濟和社會運行的方式,
讓航天因素滲透到各種人類活動中,也就是定義在“自身要走出去并開放合作”的“航天+”。
這將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大步。
我們錯過了大航海時代,不能再錯過大航天時代。中國人的大航天時代會在什么時候到來?有中國人參與的大航天時代,與大航海時代會有什么不同?
習近平主席指出“航天夢是強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中國航天事業快速發展,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會邁得更大、更遠”。基于習主席的講話,我們可以對屬于中國人的大航天時代做怎樣的憧憬?
中國人對大航天時代的憧憬,可以粗略的分為遠、近兩個目標范疇來討論。
近期首先要積極推行國家的戰略方針,通過國際載人航天、星際探索等方面的跨國合作體現中國的國際地位、科學貢獻和領導能力,特別是通過載人航天國際合作來打破美國對華高技術合作的壁壘,把更多有志于空間科學研究的國家、國際組織和科研機構聯合起來,推動國際宇航科學的進步。另外,還可以通過應用衛星和衛星應用活動,為“一帶一路”打造天基信息基礎設施,有效服務于各種國際合作和經濟貿易活動的開展。
遠期則應當通過航天活動改造整個世界經濟和社會運行的方式,讓航天因素滲透到各種人類活動中,也就是我們在去年專題撰文所提到的定義在“自身要走出去并開放合作”的“航天+”。這將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大步。
中國曾經在農業社會中對全世界做出了引領性的貢獻,雖然在工業社會中有所落后,但是在信息時代乃至大航天時代,我們應當再次努力追求領先地位。
航天成就能極大地激發民族自豪感和進取精神。中華民族為人類文明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做出過杰出貢獻,在大航天時代也應當延續這樣的光榮。航天夢是中國夢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從思想和情感上說,中國能否率先進入大航天時代并取得相應成就,決定了航天夢能否實現或其實現的深廣維度。
可以設想一下,當中國的宇航飛船在太陽系中繁忙穿梭,為全人類帶來繁榮和福祉,每個中國人都將為此光榮和自豪。今天看來,這樣的夢想似乎還很遙遠,但值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為之奮斗,為大航天時代的早日來臨奠定更扎實的基礎,并進一步做出更大的貢獻。

中國空間站想象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