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苗,曹培基
(1.山西省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2.山西林業職業技術學院實驗林場,山西太原030001)
不同藥劑對玉米粘蟲的田間防治效果研究
張苗1,曹培基2
(1.山西省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2.山西林業職業技術學院實驗林場,山西太原030001)
本試驗比較了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劑、5%氰戊菊酯乳油、30%乙酰甲胺磷乳油、48%毒死蜱乳油對玉米粘蟲的防治效果。研究表明:試驗藥劑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劑防治玉米粘蟲有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藥后1~7天防效均大于87%,可以用來防治玉米粘蟲。5%氰戊菊酯乳油、30%乙酰甲胺磷乳油有較好的持效性,施藥7天后防治效果接近90%,可以與其他藥劑的輪換施用。
玉米粘蟲;田間防治;高效氯氟氰菊酯;氰戊菊酯;乙酰甲胺磷;48%毒死蜱
玉米粘蟲(Mythimna separata walker)是一種玉米作物蟲害中常見的主要害蟲之一。 屬鱗翅目,夜蛾科。玉米粘蟲以幼蟲暴食玉米葉片,嚴重發生時,短期內吃光葉片,造成減產甚至絕收。為害癥狀主要以幼蟲咬食葉片。1~2齡幼蟲取食葉片造成孔洞,3齡以上幼蟲危害葉片后呈現不規則的缺刻,暴食時,可吃光葉片。大發生時將玉米葉片吃光,只剩葉脈,造成嚴重減產,甚至絕收。當一塊玉米田被吃光,幼蟲常成群列縱隊遷到另一塊田,故又名“行軍蟲”。成蟲喜在潮濕、作物生長茂密的地塊產卵,成蟲產卵于葉尖或嫩葉、心葉皺縫間,常使葉片成縱卷,田間雜草叢生地塊產卵也多,因此,在密植、多肥、灌溉條件好、生長繁茂的小麥、谷子、水稻田或玉米、高粱地里粘蟲發生較多。天敵主要有步行甲、蛙類、鳥類、寄生蜂、寄生蠅等。因玉米粘蟲群聚性、遷飛性、雜食性、暴食性,成為全國性重要農業害蟲。
玉米粘蟲屬遷飛性害蟲,其越冬分界線在北緯33度一帶。在 33度以北地區任何蟲態均不能越冬;在湖南、江西、浙江一帶,以幼蟲和蛹在稻樁、田埂雜草、綠肥田、麥田表土下等處越冬;在廣東、福建南部終年繁殖,無越冬現象。北方春季出現的大量成蟲系由南方遷飛所至。在全國出現大規模爆發,2012年 8月上中旬,氣候極端異常,三代粘蟲偏重發生,特別是粘蟲在河北、內蒙古、吉林、黑龍江、遼寧、天津等地暴發危害。據不完全統計,北京、天津、河北、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和山西等8個省(區、市),發生粘蟲已超過 5000萬畝,嚴重發生面積 650萬畝,對農業影響巨大,2013年部分省市同樣大面積爆發。
本文以玉米粘蟲為研究對象,通過比較了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劑、5%氰戊菊酯乳油、30%乙酰甲胺磷乳油、48%毒死蜱乳油、對玉米粘蟲防治效果,為農藥的輪換施用、交替使用,提供可靠的理論與應用基礎。
1.1 試驗對象
粘蟲;玉米(品種:并單669)。
1.2 供試藥劑(見表 1)

表1 供試藥劑試驗設計
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劑。(河北威遠生化農藥有限公司)、5%氰戊菊酯乳油 (山東省聯合農藥工業有限公司)、30%乙酰甲胺磷乳油(南京紅太陽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市售)、48%毒死蜱乳油(江蘇蘇州佳輝化工有限公司)。試驗劑量為藥劑推薦施用制劑量。
1.3 試驗設計與方法
本試驗設面積5畝,土壤為壤土,略堿,有機質含量中等,土壤肥力一致,管理水平中等。試驗期間未使用其他殺蟲劑。本試驗共設5個處理,4次重復,20個小區,每小區30平方米,隨機區組排列。在玉米粘蟲發生處理進行常量噴霧,要求噴霧均勻一致,不重噴、漏噴,空白噴等量的水,使用容量約30升/畝,且試驗期間確保天氣良好,避免出現大風暴雨天氣。
1.4 調查方法
施藥前調查蟲口基數,施藥后 1天、3天、7天后,調查粘蟲幼蟲數量。每小區五點取樣,每點取1平方米,調查作物上及調查點內活蟲數。
1.5 防治效果計算方法
防治效果(%)=(1-空白對照區藥前蟲數×處理區藥后蟲數)/(空白對照區藥后蟲數×處理區藥前蟲數)×100%。全部數據根據方差分析結果進行顯著性比較。

表2 不同藥劑防治玉米粘蟲試驗結果
全部供試藥劑 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劑、5%氰戊菊酯乳油、30%乙酰甲胺磷乳油、48%毒死蜱乳油試驗后,作物長勢良好,沒有出現任何藥害癥狀(見表2)。
施藥1天后,供試藥劑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劑防治效果最高,達到 87.3%,其次是 5%氰戊菊酯乳油、30%乙酰甲胺磷乳油、48%毒死蜱乳油,防治效果分別是 80.7%、76.5%、69.3%。經過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四種藥劑對玉米粘蟲的防治效果差異顯著。
施藥 3天后,供試藥劑 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劑、5%氰戊菊酯乳油、30%乙酰甲胺磷乳油、48%毒死蜱乳油的防治效果,分別是90.2%、86.6%、84.5%、75.3%。其中,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劑防治效果最好,其次是 30%乙酰甲胺磷乳油、5%氰戊菊酯乳油、48%毒死蜱乳油。經過方差分析結果表明,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劑防治效果與其他藥劑差異顯著,而30%乙酰甲胺磷乳油與 5%氰戊菊酯乳油防治效果差異不顯著。
施藥 7天后,供試藥劑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劑、5%氰戊菊酯乳油、30%乙酰甲胺磷乳油、48%毒死蜱乳油的防治效果,分別是 93.7%、87.0%、88.6%、80.7%。其中,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劑防治效果最好,其次是 30%乙酰甲胺磷乳油、5%氰戊菊酯乳油、48%毒死蜱乳油。經過方差分析結果表明,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劑防治效果與其他藥劑差異顯著,而30%乙酰甲胺磷乳油與 5%氰戊菊酯乳油防治效果差異不顯著。
由此可見,試驗藥劑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劑防治玉米粘蟲有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藥后 1~7天防效均大于87%,可以用來防治玉米粘蟲。5%氰戊菊酯乳油、30%乙酰甲胺磷乳油有較好的持效性,施藥 7天后防治效果接近 90%,可以與其他藥劑輪換施用。
[1]于寧.玉米粘蟲病害及防治方法[J].現代農業,2014 (01):35.
[2]屈麗莉,郭英偉.遼寧省 2013年粘蟲嚴重發生原因分析[J].遼寧農業科學,2014(03):78-79.
[3]張亞琴,豆秀英,張秋紅.玉米粘蟲發生危害和防治技術淺析[J].農技服務,2014,31(09).
[4]劉偉.重大蟲害——粘蟲的監測方法[J].現代農村科技, 2011,(14).
[5]鄭慶偉.山西省二代粘蟲預計中等發生[J].農藥市場信息,2013(17).
[6]劉伊玲,鄭樹源,張志澄.應用超低容量噴霧技術防治粘蟲的研究[J].吉林農業大學學報,1980,(02).
[7]王曉云.粘蟲胚胎細胞系的建立及病毒對其侵染過程的研究[D].東北農業大學,2002.
[8]黎國祥.粘蟲的發生危害及防治[J].云南農業,2005, (07).
[9]徐金蘭,徐金龍,閆學凱.粘蟲的發生規律與防治技術[J].中國園藝文摘,2010,(12).
S435.131.4
A
10.14025/j.cnki.jlny.2016.23.049
張苗,本科學歷,山西省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實習員,研究方向:植物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