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蓮薇 郭姍珊++陳逸嘉
相傳古時候,有位少女名叫紅花,因姿色美麗,受到村里浪子的侮辱,終年以淚洗面,還患上了難治的婦科病,終至虛勞而死。少女死后,其墳上長出了美麗的花朵,花瓣靚麗,花蕊艷紅,葉邊緣生著很多鋸齒狀針刺,使人不易采摘,似乎是為了自衛,免受欺辱。村里的婦女采來服用后,困擾多年的婦科病竟不治而愈,長期服用后還變得體健膚美。從此,人們就用那少女的名字“紅花”來稱呼這種花。
藏紅花
藏紅花和草紅花,是兩種植物
紅花的故事代代流傳,人們用紅花、愛紅花。今天,紅花也是現代女性養生保健的恩物。但是市面上名叫“紅花”的產品繁多,番紅花、藏紅花、西紅花、草紅花等,諸多花名看得人眼花繚亂,它們到底有什么區別呢?
其實,藥用“藏紅花”和“草紅花”還真不是同一種植物?!安丶t花”是鳶尾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番紅花的柱頭,經印度傳入西藏,由西藏再傳入我國內地。因人們把它誤認為西藏所產,所以叫“藏紅花”,又稱“西紅花”“番紅花”。而“草紅花”是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紅花的干燥花,主要產于河南、新疆等地,又名“紅藍花”、“刺紅花”等。
藏紅花(花柱)
草紅花
藏紅花多養血,草紅花多破血
草紅花與藏紅花入藥,都歸心、肝經,有活血化瘀的功效,但是兩者也有不同之處。
草紅花性溫味辛,可以活血通經,散瘀止痛,善入血分,可治一切瘀血凝滯之證,如月經不調、痛經、經前乳房脹痛結塊、產后瘀血內阻等。明代《藥鑒》還強調“紅花惟入血分,專治女科……多用破血,少用養血”。
藏紅花性平味甘,藥性平和略偏涼,還有涼血解毒、解郁安神功效,《本草綱目》記載:“番紅花,出西番回回地面及天方國,即彼地紅藍花也。氣味甘,平,無毒。主治心憂郁積,氣悶不散,活血。久服令人心喜。又治驚悸。”
可見,草紅花用量較大時活血作用強,而藏紅花藥性相對平和,可以久服。所以在養生保健選擇時,服用藏紅花為宜;而治療瘀血型婦科疾病時宜選用草紅花,也可在醫師指導下服用草紅花酒等活血化瘀。
這是一位子宮腺肌癥病人的處方,病人表現為子宮增大,痛經進行性加重、難以忍受。方中,草紅花常和桃仁配伍,增強活血化瘀的功效;和水蛭、地鱉蟲等破血逐瘀藥物合用,常用于子宮腺肌癥等瘀血內阻嚴重的病人。
婦科之外,紅花更有大功用
紅花(以下未注明者,均泛指藏紅花和草紅花)除了在婦科方面的功效,還擅于配伍其他中藥治療跌打損傷、冠心病、高脂血癥、糖尿病并發癥、腰肌勞損、神經性皮炎等。其中,藏紅花的主要藥物成分西紅花苷,除了可以治療月經不調、產后瘀血、跌打損傷外,還可以治療憂思郁結、胸膈痞悶和溫熱病出現的斑疹紫暗;從養生保健的角度而言,藏紅花還具有增強免疫、降血脂、保護神經、抗疲勞和抗氧化的作用,可謂用途廣泛。
雖然紅花有很多好處,但是實驗表明,高濃度的紅花具有肝毒性和腸道興奮作用,過量服用紅花容易造成腹痛、腹瀉、惡心,以及陰道出血、經期延長、月經過多等不良反應。所以,紅花不能大量使用。另外,紅花還能提高子宮緊張性與興奮性,雖然沒有傳言中“服了紅花便會流產”那么可怕,但是醫生只有在治療特定疾病時才會選用。尤其是正常懷孕的女性,更要慎用紅花。
美麗健康,善用紅花茶膳
紅花在古時候便常被用于養生茶和膳食中?!毒V目拾遺》說“藏紅花每服一朵,沖湯下,忌食油葷、鹽,宜食淡粥”,可治療各種痞結(指氣血阻塞不通,郁結成塊);又說“藏紅花一朵,無灰酒(不放石灰的酒)一盞,將花入酒內,隔湯燉出汁服之”,治療吐血。古籍中藏紅花用的是花,現代則是[U1]以花柱入藥,每花3根花柱,所以藏紅花一朵,就是3根花柱。古人這么寫,可能是古典文學特有的美學意境吧。
現代生活中,紅花常有各種配伍使用。
* 草紅花和三七花等量混合泡茶,可以活血化瘀、止痛,并輔助降血壓;
* 藏紅花與烏雞燉湯,可活血通經,治療氣血不足、瘀血內阻所致的閉經;
* 燉牛肉時加入適量藏紅花,可益氣活血,適用于產后血瘀、血虛、疲勞過度等;
* 草紅花與山楂1:2混合一同泡酒,可以治療跌打瘀傷和瘀血型的月經??;
* 冬天的時候,用草紅花和桂枝1:2混合一同煮水泡腳,可治療 凍瘡。
經驗之談
紅花特別適合體內有瘀血阻滯的女性,平時臉色晦暗、小腹疼痛固定如針刺、或經行腹痛并夾雜血塊、舌頭有瘀斑。使用時要注意用量,中藥藥典對紅花的推薦劑量是:藏紅花每天攝入量少于3克,草紅花少于10克。養生保健時用量推薦:藏紅花每天0.5~1克,草紅花3克。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紅花,讓女性更健康、更美麗!
[U1]藏紅花的花柱入藥,每花3根花柱,所以藏紅花一朵,就是3根花柱
猜測這么寫,是古人的文學美學要求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