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學名為馬鈴薯,別名很多,各地叫法不同。中國東北、河北稱其為“土豆”,華北地區稱其為“山藥蛋”,西北和兩湖地區稱其為“洋芋”,江浙一帶稱之為“洋山芋”,廣東稱之為“薯仔”,等等。土豆有多深入民心?問一問來自五湖四海的“大眾醫學”微信“粉絲”便可大開眼界。
四川:酸辣土豆絲
@脫氧核糖:我媽做的酸辣土豆絲最好吃,酸辣可口又開胃,想到就流口水。
重慶:鍋巴土豆
@最念巴蜀情:我離開重慶五年了,很懷念家鄉的鍋巴土豆。
甘肅:洋芋攪團
@鳳凰山:甘肅的洋芋攪團很好吃!它屬于甘肅隴南地區小吃,將洋芋(土豆)煮熟剝皮,像打年糕一樣將土豆打成面團樣,裝入碗中,澆上漿水,味道酸辣清爽。也可將土豆攪團伴湯汁吃,口味獨特。
陜西:洋芋擦擦
@微光:洋芋擦擦是我們這里的傳統美食,把土豆切絲,伴干面粉,上籠蒸熟,然后調入蒜泥、醋、香油、辣椒等就可以吃了,也可以和其他原料一起炒著吃。
云南:洋芋燜飯
@無雁到峰前:我家云南有句老話“吃洋芋,長子弟”(多吃洋芋的人長得好看),家鄉人會將洋芋做成各式好吃的飯菜,我獨愛洋芋燜飯。
湖北:坑洋芋
@cramoisi:“炕”是湖北省西部地區的方言,大概意思是用少量油在煎與炸之間的一種烹飪方式吧。我們稱土豆為“洋芋”,坑洋芋是家常菜,有種烤熟的香甜感。
內蒙古:山藥魚子
@張一凡:山藥魚子是我的最愛!它是用莜面和土豆泥等原料搓成魚狀制成的,上蒸籠蒸熟后,蘸湯吃。歡迎各位來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品嘗山藥魚子。
廣東:薯仔餅
@周圍:我們這兒稱土豆為“薯仔”。薯仔餅是特色小吃之一,將土豆壓成泥(可加入蔬菜、牛肉等),捏成餅,放在油里煎,外脆里嫩。
大眾醫學:原來全國各地的土豆美食如此之多,不禁再次感嘆我國地大物博、民間智慧無窮。那些離開家鄉的人們,無論雙腳走多遠,始終牽掛著烙印家鄉味道的美食。而土豆之所以可以變化出多種花樣,一代代流傳改良,它所含的營養是重要原因之一。
國民土豆,當糧做菜“兩把刷”
中國營養學會常務副理事長 翟鳳英
土豆與玉米、小麥、水稻、燕麥并稱為世界五大糧食作物。土豆的營養價值高,塊莖中約含碳水化合物17.2克、蛋白質2克、粗纖維0.7克,還含有豐富的鈣、鐵、鉀等礦物質,以及維生素C、胡蘿卜素等。這些微量營養素的含量遠高于稻米和面粉(小麥)。
與其他主食相比,新鮮土豆所含的淀粉不算多,比大米飯、饅頭、面包的能量低,飽腹感卻更強。這是因為新鮮土豆的含水量較高,所含淀粉僅20%左右,還富含能夠產生飽腹感的膳食纖維。所以,如果用土豆代替米飯或饅頭,不但可以減少能量攝入,還能提供更多維生素、膳食纖維等營養素。
無論從營養學角度,還是從延續國民傳統飲食習慣出發,我都鼓勵民眾繼續食用土豆所制飯菜,既把土豆當蔬菜,又使其成為很好的主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