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導學式課堂教學是突出教與學雙方主體性的課堂教學模式,在實踐過程中要求教師依據具體教學內容、教學對象創設教學情境和問題并完成任務,達到最佳教學效果。其設定的基本教學流程主要包括:任務設計、任務示明、任務導學、任務習評、任務延展等環節。不同的學科對教學環節的實施各有側重,筆者就“任務導學式”課堂教學中的幾個關鍵環節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一、思想品德課堂中的任務示明
圍繞課堂教學目標設置的課堂學習任務必須有價值。艾克爾斯(1925)將學習任務的價值分為三類:一是內部價值,即興趣價值,學習活動本身能帶來快樂;二是獲得性價值,學生完成一項任務可取得好成績;三是利用性價值,即完成這一學習任務可使學生達到其他目標,如獲得學習榮譽等。很顯然學習任務一個很重要的價值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融合教與學的合理性、趣味性及有效性等。在正確定位后,學習任務的示明應做到具體明確、自然流暢、生動激趣。思想品德教學中任務示明的方式有很多,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呈現核心問題是思想品德教學中常用的學習任務示明方式。
【案例1】
在思想品德學科七年級《正確把握寬容友善》教學中,學習任務圍繞學生的一篇周記有效呈現:“一個人應有許多美德,如禮貌、謙虛、助人為樂……寬容也是其中之一,但有一些事我卻不知如何做到寬容。在一節體育活動課上,我突然被人推了一下,摔在地上,回頭一看,只見A同學快速跑開了,我連忙要追過去??墒菦]想到后面還有人,當我起身,居然又被B同學推了一下。過了一會兒,他們變本加厲,趁我不注意,兩人一起在背后偷襲我,他們抓住我的手然后撐住背,讓我無法動彈。由于我的大喊,他們怕驚動老師,所以走開了,我本想上前追趕,但心想:算了,放過他們一次吧! 又過了一會兒,他們居然把我架了起來拖行了一段時間才放開跑了。我追不到他們,就放棄了追趕。我想,寬容是好事,可過分寬容就不好了?!?/p>
圍繞周記內容教師設計了如下學習任務:
1.在活動課上,A同學和B同學是如何對待周記主人的?
2.周記主人當時選擇了怎樣的做法?
3.你認為周記主人要繼續寬容下去嗎?
【評析】三個問題既簡潔明了,又指向本課核心—對“寬容”的理解。在這樣的任務驅動下,教師與學生針對班級學生在活動課上遭遇的真實境遇深入分析交流,能有效地促進學生清晰地把握“寬容與軟弱”“寬容與縱容”及“寬容與維權”的關系定位。本課的任務示明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梯度遞進,課堂教學圍繞學習任務層層展開,收效甚好。
二、思想品德課堂中的任務導學
導學式教學模式是一種以導為主線,以學為主體,強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漸進自主學習的模式。其源于“啟發式”教學模式,但與“啟發式”教學模式相比,其更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學會思考、求知、探究、應用、創新,為終身學習打好基礎。
任務導學是課堂教學的核心環節,導與學雙方交流如何直接影響課堂教學質量高低,任務導學環節突出“導”與“學”的和諧結合。為此,一方面教師在任務導學環節要能做到有效地啟發指導,通過開展課堂研討,促使師生互動,教師的引導點撥精當,能有效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情感,注重學法,注重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幫助學生自我構建。另一方面,學生要能獨立思考、積極合作、大膽展示,能夠自主習得。
【案例2】
在教學八年級《親近師長》一課時,筆者根據單元內容設計了“我們眼中的教師”微課程,利用微課短小精煉的特征和以小見大的特色,呈現教學的核心內容,提高學生認知的有效度。微課按照“了解我們的老師,理解我們的老師,尊敬我們的老師”的順序展開,形象又理性地展示教學內容。依據微課內容筆者設計了“教師的工作有什么特點”“我們應如何對待老師的表揚與批評”“在學習與生活中我們怎樣做到尊敬老師”等學習任務,讓學生積極思考,開展交流。在教學互動中,教師結合微課進一步引導學生談談身邊的老師們,開展“說一說我們老班的一天”活動,使學生深入體會老師獨特的工作,從中感受教師的敬業、愛生、樂教,也進一步了解教師工作的特點,意識到要積極與教師進行有效地交往與溝通,正確對待老師的表揚與批評,努力增進與教師的感情。
【評析】在任務導學式教與學方法下,學生以具體真實的任務為核心,在強烈問題動機的驅動下,通過對已有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運用,進行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的學習,教師在引導學生以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多維互動式教學中,既重視教學的基本知識,又重視學生的智情升華,使學生獲得一種積極的學習實踐活動的體驗,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個智情活動的良性循環,從而培養他們獨立探索、開拓創新的終身學習能力。
三、思想品德課堂中的任務延展
課堂評價中我們對任務延展的具體要求是:教師能對教材靈活處理,能將當前內容拓展與后繼內容相聯系,關注課堂生成;能引導學生關注自己的認知過程,提升學生學習智能,豐富學生學習情感,培育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依據這些具體要求,思想品德教學更突出引導學生的課堂生成,關注學生的認知過程及智情升華,充分體現思想品德課程性質。思想品德課程是以初中學生生活為基礎、以引導和促進初中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為根本目的的綜合性課程,它著力幫助學生形成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逐步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案例3】
在教學八年級《保護我們共有的家園》一課時,筆者設計了“為保護環境,建設美麗中國,我們公民個人可以做些什么”這樣的開放性任務,引導學生從學校、家庭、社會等角度思考我們的行動,交流活動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在此基礎上,筆者又設計了“我們的宣言”活動,創造性地為學生鋪設任務延展。圍繞學習任務,學生在積極合作的基礎上響亮地喊出了“我們的宣言”。在此選取其中一份宣言,從中可鮮明地看到學生們積極環保的決心:浩瀚無垠的宇宙空間,有著一顆美麗的星球,她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搖籃,是生命萬物的家園。在過去漫長的歲月中,人類無情撕裂著與地球母親的親情,人口多了,耕地少了,天空渾了,用水臟了,草原正枯竭,物種在消失。為了子孫后代的幸福,我們絕不允許這樣的情況繼續惡化,堅持科學發展和綠色發展,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建設生態文明社會,是我們堅定不移的選擇。作為地球人,我們要善待每一份資源,減少一份污染,全面提升公民素養,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保護好我們共有的家園!
【評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巧妙地設計了拓展活動,使學生的認知活動更為深入,情感得到進一步升華。元認知就是對認知的認知,其實質就是認知個體對自身認知活動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調節。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通過諸如此類的學習活動強化學生在認知活動中的自我認識和情感體驗,不斷發展學生的元認知水平。
在思想品德課堂中筆者通過積極嘗試任務導學式教學,抓住任務示明、任務導學、任務延展等課堂關鍵環節,成功地達成了教學內容的任務化、教學過程的活動化,較好地實現了教學效果的高效化。
王美娟,女,中學政治高級教師,無錫市政治學科帶頭人。曾獲江蘇省初中政治評優課一等獎,并獲得江蘇省初中政治新教材實驗先進個人稱號,2011年榮獲全國優秀思想品德教師稱號。
從教二十多年來,她始終不渝地用愛心和智慧關懷、教育了無數學生,幫助學生成長、成才。教學中她主張關注生命、喚醒心靈、與學生幸福地同行,形成了平等民主、自然純樸、注重情感、注重感悟、注重踐行的教學風格。她重視教育課題研究,參加的省級課題和無錫市重點課題有“重點中學實施生態道德教育研究”“城市化進程中農村初中生德性養成教育研究”“中學任務型課堂教學模式建構及實踐研究”等,成效顯著。近年來,《增強問題意識,提升思維品質》《對初中思品課真教學的思考》等多篇論文在全國級、省級專業刊物上發表,《讓孩子擁有良好的德性》《求真 求善 求美》等多篇論文獲全國和省級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