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琴琴
新課標明確提出了英語課程的工具性目標,就是要求英語閱讀教學“以培養學生通過英語課程掌握基本的英語語言知識,發展英語聽、說、讀、寫技能,為今后繼續學習英語和用英語學習其他相關科學文化知識奠定基礎”。我們中學英語教學的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和應用語言的能力。而且,在近幾年的中考試題中閱讀理解能力題占的比重日趨增加,難度也逐年加大,這就進一步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必須注意培養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
一、什么是閱讀
閱讀是一個心理過程。在閱讀過程中,讀者對由視覺輸入的語言文字符號的信息進行解碼,獲取作者想表達的信息。在多數情況下,閱讀的目的是獲取篇章信息。按照交際語言教學的觀點,閱讀是作者和讀者之間的交際。
二、當前中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主要障礙
1.英語閱讀課教學中教師提問不當的障礙
英語閱讀課教學關于提問的問題比較嚴重,突出表現在:①提問內容單一,缺乏靈活性;②提問技巧陳舊,缺乏變通性;③提問手段僵化,缺乏互動性;等等。
英語閱讀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提問難度不適當,提出的問題難度過大,很容易使學生反感或者懼怕,嚴重影響學生的自信心,起不到提問的效果,這樣就不能真正了解學生真實的英語水平,無法正確評價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英語教師在提問中若用一種審問性或者批判性的語氣,會在無形中給學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學生會害怕教師提問到自己。我們知道,有效的問題能夠將教材內容延伸至課外閱讀,能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學生的理解,拓展學生的形象性思維與邏輯性思維,學生在此基礎上能有所創新,做到學以致用。這樣做一方面有利于英語閱讀課教學的高效開展,另一方面能夠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2.學生閱讀不良習慣的障礙
英語閱讀的主要目的在于學生正確理解閱讀材料的基本情況,并且在理解過程中盡快、詳細地明確閱讀材料的主要內涵。當前中學生閱讀不良習慣的障礙主要體現在缺乏良好的閱讀技巧。有的學生由于對文章沒有進行翻譯而產生不安全感,總是在閱讀材料時先將英語翻譯成漢語,然后再用漢語思維來判斷英語閱讀材料進行答題,中間無形增加了一個翻譯過程。有的學生由于精力不集中對前面看過的內容印象不深,于是經常倒回來重新閱讀材料,這無疑會降低閱讀速度。有的學生在平常閱讀過程中一碰到不懂的詞匯就直接查字典,反而忽略了用邏輯推理技巧解決問題。這些不良閱讀習慣都會影響到學生正確理解閱讀材料和自身閱讀能力水平的提高。
3.學生自身認識方面的障礙
我們都知道“三年磨一劍”,學習的功利性導致學生和教師為提高成績而投機取巧,忽略了學好英語閱讀的重要性,導致學生對英語閱讀的態度不端正。據統計有超過80%的學生在課堂之外從來沒有自覺進行過課外英語閱讀,11%的學生是在家長的要求下而被迫進行課外英語閱讀的。另外,部分學生普遍存在閱讀心理障礙,在目前的中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只注重英語的考試作用,反而忽視了其作為文化交流載體的重要作用,從而導致學生將閱讀等同于考試做題,漸漸造成學生對閱讀理解的恐懼、焦慮、緊張等心理負面情緒。
三、新教材中消除學生英語閱讀障礙的應對策略
我們知道,初中英語閱讀理解在中考中占有相當重的比例,不難看出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也是新時代對中學生的要求。傳統的問答式教學雖然活躍了課堂氣氛,但占用了大量的閱讀時間,無法讓學生將真實的想法表達出來,學生處于被動應付狀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不到很好的發揮,使豐富多彩的英語閱讀課成為教學展示課。隨著新教材的不斷完善,英語教師要用新的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經過多年英語教學的實踐,針對當前中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主要障礙,我認為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可以采取以下應對策略。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課文進行閱讀訓練
新教材擺脫了傳統的逐字逐句分析課文、死摳語法的教學模式,本人在教學實踐中經過不斷的摸索和探討,逐步形成了“導(Presentation)→讀(Reading)→練(Practice)”的閱讀教學模式,使精讀與泛讀緊密結合,強調獨立閱讀課文,旨在形成能力。每教一篇新課文時,先讓學生用10~20分鐘進行快速閱讀,同時做課文的理解題,然后再按精讀要求,給學生指定段落,讓他們自己研究主要語言點,鼓勵他們提問和討論,以求弄懂。精讀也全是由學生自己去研讀,改變了那種課堂中從泛讀到精讀全由教師包講到底的局面,使學生自學能力得到提高。
2.培養計時閱讀的習慣
每課時抽出10分鐘進行計時閱讀訓練,教師必須要求學生有強烈的時間觀念。閱讀篇幅不宜過長,150個詞左右、難度適中的短文最佳,再加5~10個理解檢測題,讓學生在限定時間內迅速讀完全文,完成閱讀理解題。然后檢查閱讀速度和理解準確率,進行輔導講評。計時閱讀訓練不只是計算個人讀速的快慢,還包含復雜的技巧問題。因此只有大量的計時閱讀訓練,才能養成有效的閱讀習慣。
3.開展課外閱讀活動
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自學能力,只進行快速閱讀訓練是不夠的。以每周1000個詞來計算,學生一個學期只能完成1~1.5萬個詞的閱讀量,學生無法從中獲取獨立完成英語閱讀的基本技巧。所以,除快速閱讀外,我還開展了課外閱讀活動,目的在于增加閱讀量。向學生提供較多且題材較廣的閱讀材料,要求學生相互交換各自的不同閱讀材料,要求每人每天課外閱讀600個單詞的短文,這樣,既增加了閱讀量,又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4.精心挑選閱讀材料
閱讀速度與閱讀材料所涉及的話題有很大的關系。如果閱讀材料是自己熟悉的內容,閱讀速度自然就會加快;反之,如果閱讀材料所涉及的是非常陌生的話題,閱讀速度便會很慢。所以挑選的閱讀材料要適合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難度與課文相當,內容盡可能與課文相聯系,生詞率控制在2%至3%,使學生讀得輕松愉快,在快樂中獲得知識的同時,增強他們閱讀的興趣。同時鼓勵學生努力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多掌握一些文化背景知識,了解當今英語國家的歷史文化、人物傳記、科技教育等方面的社會知識,這些對提高閱讀速度和閱讀能力是極其重要的。
5.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注意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教師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應積極營造思維氛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成為解決問題的發現者和參與者。對于英語閱讀理解來講,其本身就是以問題的形式來進行的。所以,教師在課堂閱讀教學中,可以以問題為中心開展課堂教學,調動學生參與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課堂上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且組織學生親自參與解決問題。例如,在進行Unit3 Life in the future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遐想。先讓學生通過書本或上網去廣泛閱讀查找資料,在讓自己自由暢想的同時,對現狀與未來的方向有個初步的思辯過程。以此為基礎,教師在帶領學生學完本課知識點后,可以讓學生現場說出“My life in the future”。形式可以不拘一格,但要特別注意鼓勵引導學生應用本課所學的新知識點。這樣,通過課堂閱讀、教材內容和課堂練習三者的有機結合,能實現學生的學習、吸收、運用能力的全面提高。
四、總結
閱讀是一個系統的學習過程,提高中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在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要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科學、正確的閱讀方法并懂得如何根據閱讀材料選擇合適的閱讀方法進行閱讀,從而達到有效的閱讀目的,提高英語的綜合運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