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佳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各種大型機械生產也相繼得到了進步與完善,這就導致對大型鋼結構的焊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具備科技的生產方案,并能全面掌握大型鋼結構焊接生產時,經常出現的焊接變形情況,針對焊接情況制定出相應的有效控制,使焊接技術更好的為大型鋼結構做出貢獻。本文也會對焊接變形的控制和預防方案進行詳細的闡述和分析。
關鍵詞:焊接變形;預防方案;分析闡述
0 引言
在大型鋼結構的焊接中,最容易出現的誤差就是焊接變形這個難題,因為其受高溫環境的影響較大,會發生熱膨脹現象,當溫度降低后,其又會急劇收縮,焊接余熱大于收縮力度時,就會致使焊接部件出現變形的情況。一旦被焊接的部件出現變形,就會影響其正常的運用,使結構設計的完整性和工藝制造的合理性都會大幅度降低,從而減少工業生產的經濟效益。因此面對這種情況,相關部門必須引進高科技的焊接技術,制定科學的焊接方案,由專業的焊接人員對其進行操作,這樣才能全面的杜絕焊接變形的影響因素。同時還要制定有效的預防措施,一旦出現突發狀況,可以及時的進行補救或調整,為保證焊接質量提供可考的保障。
1 引起焊接變形的影響因素
(一)焊縫分布的影響
通常情況下,在進行焊接設計時,一定要將焊縫合理均勻的分布,否則會出現焊縫密集區和稀疏區的差距。同時還要注意焊縫與構件截面中心軸是否對稱,也可以縮短其與中心軸的距離,這樣就可以最大化減小構件的彎曲變形。切記焊接工藝設計只有在不可避免的情況下才可以進行設計,否則會延長鋼構生產的周期,增加生產成本。
(二) 結構剛度的影響
鋼的結構剛度可直接影響焊接的變形程度,結構剛度越大,則變形幾率越小,反之則越大。而結構剛度既與焊縫的過分集中有關,也與鋼結構的截面形狀和尺寸有關,因為焊縫太過集中會使鋼應力疊加,降低構件的剛度,從而導致焊接變形。同時如果鋼截面面積過小,剛度就會變小,則變形幾率就會越高,反之變形幾率就會減小。
(三)焊接裝配的影響
大型鋼結構要進行點裝后才能對其焊接,因為點裝后會增加鋼構件的剛性,致使焊后變形的幾率也會縮減。而對于那些結構復雜的鋼構,則可把它先分成幾個簡單的部件,然后再對各部件分別進行裝焊,最后再將焊接后的分部件組裝起來進行總裝焊接。焊接過程中一定要按照先里后外、先短后長的拼焊原則實行,這樣既可以促進部分焊件的自由收縮,又可以減小焊件中的應力,使其在不影響整體結構的情況下,有效地控制了焊接變形情況的產生。
(四)焊接順序的影響
在大型鋼構焊接時,還要注意焊接的先后順序,否則也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變形現象,首先應采用對稱焊接法,減少焊縫的過多或集中,從而導致變形量的增多。其次應先焊焊縫少的一側,避免不對稱構件之間的差距變大,容易出現焊縫變形的情況。
(五)坡口形式的影響
眾所周知,焊縫越長焊接變形的幾率就會越高,進而就會影響鋼構內坡口空間的增大。所以坡口大則變形就越大,坡口小變形就越小。焊接人員在進行鋼構焊接時,一定要結合實際的操作情況,盡量選擇坡口間隙小的焊縫進行焊接。
(六)焊接工藝的影響
在焊接過程中,即使處在同樣的焊件環境下,只要焊接工藝規范不同,則產生的焊接變形也會不盡相同。一般情況下,當層焊、大電流及焊條移動速度較慢,而擺動幅度大的情況下,其所停留的時間也會延長,這就會導致所產生的變形要大一些,而當多層、多道焊及小電流移動速度較快,焊條不擺動的情況下,則產生的變形就會縮小,因此在焊接時一定要按照相應的焊接規范來進行,避免出現焊接變形的現象發生。
2 控制焊接變形的預防方案
(一)焊接前的有效預防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我國焊接技術也有了很大的提升,目前較為常見的預防方法有預拉伸法、預變形法及剛性組裝法三種。其中預拉伸法應用范圍一般都集中在平面薄板的焊接過程中,首先在焊接前,要使薄板的熱膨脹和預張力都達到相應的焊接要求,再進行有效的焊接。其次當焊接完成后,要立即對薄板實行預加熱或預拉伸,這樣就可以降低焊接的余熱溫度,使薄板及時的恢復常態,避免變形的現象發生。預熱薄板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減小溫度梯度,所以要注意預熱時的溫度控制,因為焊接余熱過高的話就會容易使薄板變形。預變形法是一種與焊接變形方向相反的控制手段,也被稱作反變性法,主要是在焊接過程中,提前預測出焊接的變形方向和大小,并根據預測結果產生相反的變形量,當焊接完成后,焊接余熱力度就會將焊接預變形量抵消,從而使薄板恢復到設計所需的尺寸和形狀。剛性組裝法則是利用剛性較強的胎具或家具,將薄板構件進行固定,然后按照固定模型進行焊接,進而有效的避免了薄板焊接的彎曲和變形效果。
(二)焊接過程中的有效預防
為了杜絕焊接過程中的變形或彎曲的現象,應該遵循嚴格的焊接規范來進行焊接操作,采用科學、合理的焊接方法,按照相應的焊接順序,根據實際的焊接構件情況而定,不同的焊件,所采取的焊接方法也不盡相同,如:隨焊碾壓、兩側加熱、跟蹤激冷等方法。這些焊接方法所產生的線能量也不一樣,應盡量采用線能量最低的焊接方法,有效控制焊接的規范參數,從而減小焊接的塑形壓縮面積,降低變形的幾率。另外在焊接過程中,還要注意焊接部件和組件的劃分情況,要采取先組件后分件、先短件后長件的焊接原則,從而保證焊接的準確性和實效性。同時盡管隨焊碾壓法的操作比較復雜,但是其可以實現優質的焊接效果,是其它方法所不能比擬的。而兩側加熱法則可以對應那些結構較為精細的部件,使焊件的縱向應變、橫向應變及剪切應變合理的分布,進而平衡整體焊件的應變力,減小焊接的余熱溫度。此外通過隨焊激冷法也可以降低焊熱后的殘余應力,使變形幾率得到有效的控制。
(三)焊接后的有效控制
焊接工程完成后,操作人員也不要掉以輕心,因為很多焊件的余熱也會導致其變形或彎曲,所以必須采用科學的矯正方法來禁止這一現象的發生。目前主要的矯正方法有兩種,即機械矯正法和加熱矯正法。前者主要利用沖擊力和機械力較強的矯正設備進行變形的控制,這種矯正方法還包括了焊縫滾壓法、靜力加壓法和錘擊法等措施。后者則是包括整體加熱和局部加熱方法,其中局部加熱法一般都是利用火焰來對焊接的局部位置進行加熱,當焊接部件處于高溫位置時,其自身剛性就會增強,構件壓縮性變形幾率就會縮減。相反處于低溫位置時,焊接部件就會冷卻收縮,將焊后的變形因素所抵消,以最大化實現矯正的目的。通常情況下,火焰加熱的常用工具基本都以氣焰焊炬為主,因為其操作靈活、方便,所以其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應用的范圍也最為廣泛。此外整體矯正法是對整體焊接部件進行加熱,使整體溫度達到鍛造溫度要求時,再對其進行矯正和調整,這種方法比較適合于面積較大的焊接構件。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焊接技術屬于一種特殊的生產作業,對于技術含量的要求十分之高,所以為了全面保證焊接質量,必須對其采取科學合理的預防方案。在預防過程中一定要分析實際的誘發因素,如:焊接材料、環境等影響因素,根據所分析的結果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按照嚴格的焊接規范和焊接順序進行,從根本上杜絕焊接彎曲或變形的情況發生,從而有效提升我國的焊接技術。
參考文獻:
[1]王世斌.淺談大型鋼結構的焊接變形控制[J]中國水運(下半月). 2015(11)18-20
[2]程翠麗.淺談大型鋼結構的焊接變形控制[J]山西建筑.2015(03)22-25
[3]于之翠.大跨結構鋼箱梁焊接變形預測與控制的應用研究[J]燕山大學.2016(05)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