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楠
核心提示:湖北自貿區起步晚,但具備后發優勢,可借鑒其他自貿區的經驗,有望實現彎道超車。
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上海自貿區”)成立3周年之際,湖北成為新一輪7個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自貿區”)試點地區之一。
8月底,商務部部長高虎城透露,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在遼寧省、浙江省、河南省、湖北省、重慶市、四川省、陜西省新設立7個自貿區。
9月中旬,《支點》記者從湖北省商務廳獲悉,商務部正與相關省市和部門一起研究完善新設立自貿區的總體方案??傮w方案有望于11月出臺。
這表明,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湖北自貿區”)掛牌已進入倒計時。身處內陸腹地的湖北自貿區,將扮演怎樣的角色?對湖北、中部地區乃至全國來說,又意味著什么?
為何選中湖北
這一輪,全國共有21個省市向國家提出設立自貿區的申請。
為何湖北能被選中成為“幸運兒”之一?
“改革開放38年來,在沿海地區的帶動下,中國經濟已得到快速發展。下一步,中國經濟的主要任務是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上升到高收入國家行列?!比A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建華對《支點》記者說,“要達到這一目標,既需要沿海地區的持續拉動,更需要廣大中西部地區深化改革,釋放更大動能,共同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p>
“湖北作為中部地區的支點,是‘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節點省份,在國家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具有重要意義?!睆埥ㄈA補充說,“設立湖北自貿區,有利于促進中國經濟進一步發展?!?/p>
除此之外,在張建華看來,湖北之所以獲得青睞,也是自身不斷努力的成果,湖北已具備承擔國家使命的能力。
近年來,湖北經濟實力不斷增強。
2015年,湖北GDP總量逼近3萬億元,在全國的排名由第9位上升至第8位,位居中西部省份前列。
不僅如此,湖北對外開放的格局也在不斷深化。
當前,湖北已與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往來關系,在湖北投資的世界500強企業達228家;擁有武漢東湖綜合保稅區、武漢新港空港綜合保稅區、武漢出口加工區,以及黃石棋盤洲、宜昌三峽、襄陽保稅物流中心6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擁有武漢陽邏港、花山、金口、漢南、黃州、三江,以及黃石外貿碼頭、宜昌云池、荊州鹽卡9個對外開放口岸。
交通方面,湖北鐵、水、公、空綜合網絡已通達全球:連接歐亞大陸的中歐班列“漢新歐”常態化運營,國際班列發送量躍居全國第二,武漢正成為全球貨物中轉中心;武漢新港開通至東盟四國集裝箱試驗航線、至日韓集裝箱快線,武漢加速建設長江中游航運中心;高速公路四通八達,通車總里程達6204公里,一舉躍居全國第4名;武漢天河機場開通國際及地區航線40余條,拉近了湖北與世界的距離。
2015年,湖北貨物進出口總額達到2838.8億元,比2010年增長75.8%,年均增長11.9%。
“這一切都說明,設立內陸自貿區,湖北獨具優勢。”張建華說。
補齊外向型經濟“短板”
成功申報自貿區后,會給湖北帶來哪些發展機遇呢?這也是很多人十分關心的問題。
“毫無疑問,自貿區會帶動湖北經濟特別是外向型經濟邁上新臺階?!蔽錆h大學中部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張建清對《支點》記者說,“雖然近年來,湖北的外向型經濟已加快發展,但發展不夠一直是短板。”
2015年,湖北GDP總量在全國排第8位,但進出口總值排在全國第15位;對外貿易依存度為9.6%,出口依存度為6.1%;實際利用外資89.48億美元,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實際投資額為12.5億美元。這些都表明,湖北外向型經濟還不夠強。
“與沿海地區相比,身處內陸的湖北,在地理位置上存在先天不足,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睆埥ㄇ逖a充說,“自貿區本身就是以開放促改革的平臺,在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后,政策寬松化、貿易自由化、投資便利化等功能都將得到大幅提升。這種提升,有助于湖北發揮主觀能動性,克服地理位置的劣勢,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
在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自貿區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波看來,湖北自貿區的設立,不僅能帶動湖北經濟的發展,更能促進長江中游城市群乃至長江經濟帶的整體發展。
“就像上海自貿區的制度創新,已被長三角地區其他城市借鑒實施一樣,湖北自貿區也具有同樣的功能。”陳波向《支點》記者解釋,中部地區只有湖北和河南成功申報自貿區,其他省份也有進一步對外開放的需求,它們就可與湖北合作,大家共同發展。
陳波舉例說明:在涉及進出口貨物需要在中部省份流通時,其他地區的海關可采取和武漢海關一樣的標準,優化報關、檢驗、檢疫等流程,從而大大降低流通時間和成本,為企業營造更有利于發展外向型經濟的氛圍。
“物資間的相互流動只是開始,未來還可拓展到產業合作等方面?!标惒ㄕJ為,長此以往中部地區就能打破一直存在的區域壁壘,既能開展內陸經貿合作,又能一起做大外向型經濟。
自貿區應有湖北特色
湖北自貿區在帶來各種機遇的同時,也面臨不少挑戰。
客觀來講,已運行的上海、廣東、天津、福建等自貿區,各方面的條件、資質,整體上優于湖北,湖北自貿區還有很多需要趕超的地方。另一方面,在同批設立的7個自貿區中,與湖北同處中部地區的有河南,同處長江流域的有四川、重慶和浙江,它們的發展狀況和湖北相似,這也將成為湖北自貿區創新的挑戰。
要成為中部崛起的戰略支點和長江經濟帶建設的脊梁,湖北自貿區必須先行先試。
“首先,要以更加開放的發展理念,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解決湖北自貿區的基本功能問題。”張建華稱,湖北可借鑒已有自貿區的經驗,建立四大制度:以負面清單管理為核心的投資管理制度,以貿易便利化為重點的貿易監管制度,以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的事中事后監管制度,以金融服務業開放和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為目標的金融創新制度。
市場主體依法平等進入
綜合專家們的觀點,具體表現為,在市場準入上,凡是負面清單以外的行業、領域、業務等,各類市場主體均可依法平等進入。
在貿易便利化方面,可建立高效通關機制,如實行“先進區、后報關”的海關監管制度,“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的便利措施,以及建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集聚貨物申報、企業資質、支付結算、貿易許可、郵包查詢等功能于一體。
在簡政放權方面,能更多地放手讓微觀主體發揮作用,如企業要落戶湖北自貿區,若沒有不良信用,審查登記通過網上短時間內就能完成,并成為一種常態。
在金融創新方面,傳統銀行除設立一般業務外,還應開展資本項目可兌換、人民幣跨境使用等創新業務。此外,還要引進互聯網金融、跨境融資和投資等新金融服務,全面開放金融服務。
“這些都需要湖北自貿區不斷學習和探索,并在實踐中形成自己的特色。”張建華認為,湖北科教資源豐富,高科技產業走在全國前列,完全可將科技與金融結合發展,探索知識產權入股等融資機制改革,并研究科技金融在各個制度方面的創新。
陳波和張建清還建議,除了要在自貿區基本功能上下功夫,湖北還應為自貿區營造更好的外圍環境。比如,應加快大通道建設,打造江海直達、鐵路直達、空港聯運等多式聯運中心,助力湖北自貿區更好地發展。
優勢產業要有更多的“華為”
做到這些是否就夠了呢?顯然不是!
“無論是投資便利化還是貿易自由化,又或是金融服務和基礎設施條件的改善,最終是為了和產業對接,從而推動地區經濟發展?!睆埥ㄈA提出,“湖北自貿區的建設,還得在產業發展方面做文章。”
湖北自貿區地域廣闊,既包括武漢這一省會城市的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又包括宜昌、襄陽兩個省域副中心的中心地區,總面積120平方公里。三個片區之間的發展差異明顯,在產業發展方面,首先得處理好內部片區的協調發展問題。
陳波表示,就像湖北自貿區的申報方案那樣,武漢片區應重點發展國際商貿、金融服務、現代物流等現代服務業,以及光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特色互聯網等新興產業;襄陽片區應重點發展高端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宜昌片區應重點發展文化旅游、航運物流、綠色環保等產業。
張建華認為,在大的產業發展方向上,湖北除了自身要培育發展這些產業,還要通過承接產業轉移使湖北產業結構更加優化。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只要有投資就要接受。”張建華補充說,而是應該把握湖北產業發展的要素稟賦、條件和市場前景,充分認識有效需求和供給,有序引進投資,不可一擁而上、不加區分,更不可惡性競爭形成產能過剩。
持同樣觀點的張建清舉例說,光電子通信雖然是武漢的優勢產業,但在武漢,具備像華為、中興這樣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并不多,在承接產業轉移方面應多引進華為、中興以及國外高端企業,建立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總之,湖北自貿區雖然起步晚,但也正因于此而具備后發優勢,能借鑒其他自貿區的各項經驗,有望實現彎道超車。”陳波總結說。(支點雜志2016年1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