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李
核心提示:已批準的三批11個自貿區中,東中西部均有涵蓋,樣本量并不少。目前要做的是大膽嘗試、盡快普及。
不少人提出中國連續開放三批自貿區,是從“1.0時代”到“2.0時代”,又到了“3.0時代”。
“我不認可‘3.0時代這種說法。”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副會長、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原院長霍建國,對《支點》記者說。
霍建國表示,一般“升級版”是指事物“質”的變化,自貿區雖兩次擴容,但堅持體制機制創新、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的本質并未有重大改變。
“第三批名單發布后,對社會的震撼力并不大,原因在于自貿區試驗重中之重的負面清單開放度并未擴大。”霍建國期待,未來負面清單領域能有更大突破。
前兩批對“穩增長”效果明顯
在擔任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期間,霍建國參與過前幾批自貿區前期研究和可行性論證,對自貿區的推進情況十分關注。
在霍建國看來,作為一項國家戰略,前兩批自貿區主要集中在沿海城市,對全國的指導性有一定局限。
“前兩批樣本面還是太小,必須在更大范圍內選擇試點。本次向中西部地區傾斜,也符合國家加快內陸沿邊擴大開放的總體構想。”霍建國說,“穩增長”,則是第三批自貿區獲批的另一大目的。
實踐證明,自貿區對拉動經濟增長有明顯效果。
2015年,上海自貿區以全市1/50的面積創造了全市1/4的生產總值。
去年4月掛牌起至今年2月,廣東自貿區新增外資企業2892家,吸收合同外資數占同期廣東省51%,達1865億元;福建自貿區新增企業近2萬戶,同比增長4.2倍,注冊資本約3483億元,同比增長6.73倍。
天津自貿區從去年4月掛牌至今年6月底,新設外商投資企業1112家,增長2.6倍,占全市59%;注冊資本2511億元,增長2.7倍。
“產業發展基礎、產業轉移考量及國家戰略目標,也是本次自貿區擴容的重要因素。”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向《支點》記者表示,浙江、遼寧本身是沿海大省,河南承接產業轉移進展較快,陜西是考慮“一帶”(絲綢之路經濟帶)因素,湖北、重慶、四川入選,則有長江經濟帶因素。
《支點》記者注意到,不少與第三批自貿區臨近的省份在經濟上更有優勢,但沒有“上榜”。為此,微博上出現了不小的爭議。
比如,山東與遼寧隔海對望,2015年山東GDP為63002億元,而包括遼寧在內的東三省GDP加起來也僅有58000多億元。
對此,梅新育認為,第三批自貿區中選擇遼寧而未選擇山東,很大程度是考慮到振興東北的國家戰略目標,希望自貿區能為東北產業轉型升級助力。
目前,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已公布了第三批自貿區每個區域的具體定位,而梅新育對各地實際運作層面也提出了期待。
“浙江與上海要做好分工協作,遼寧要做好開放環境下傳統原材料工業、重化工業轉型升級的工作,河南要繼續做好延長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生命周期的文章,陜西則要做好部分先進制造業(航空)升級的準備。”梅新育說。
梅新育尤其強調,湖北、重慶、四川要緊密結合長江經濟帶發展。這三省市中,特別是川渝對外經貿發展,要充分利用好三峽物流樞紐作用。
“只要是2003年之前見過川江通行小船的人,看到現在三峽航道上的集裝箱船、汽車滾裝船、油船,都無法不為之震撼。”梅新育說。
歷史上,長江水運一直是巴蜀乃至整個中國西南地區對外貿易的主通道。2004年7月,正式通航的三峽雙線五級船閘徹底改變了長江上游水路運輸條件。
2003年,三峽船閘貨運量上行448萬噸,下行929萬噸,合計1377萬噸;2015年則提高到上行6408萬噸,下行4649萬噸,合計11057萬噸。
12年,增長了7倍,增速十分可觀。與運輸量相比,更為重要的是,三峽船閘從根本上改變了長江上游內河水運運輸方式。
“川江航運原來只能運輸低價值散貨及原料,現在則能通行大噸位集裝箱船和汽車滾裝船,裝運高價值制成品,為提升外貿結構創造了條件。”梅新育說,隨著三峽第二船閘項目啟動,再加上自貿區政策疊加,三峽航運樞紐對西南區域外貿發展的助推作用將更為凸顯。
第三批會復制以往成熟經驗
第三批自貿區名單確定后,不少人認為前兩批自貿區的地位會有所淡化,但霍建國持不同觀點。
“前兩批自貿區在不同領域有很強的代表性,未來真正創造可復制經驗的還將是這些地區。而第三批自貿區,更多是復制前兩批已積累的成熟經驗。”霍建國說,實際上,這三批自貿區設立時的國際、國內背景變化并不大,目的都是堅持以體制機制創新積累對外開放經驗,尤其在負面清單方面摸索經驗。
負面清單,相當于外資投資領域“黑名單”。簡單說,除清單上注明不能做的項目內容外,其他都可以做。
對此,美安康質量檢測技術有限公司執行總裁斯榕深有感觸。該公司是位于上海自貿區金橋片區的一家外資認證機構。
過去,由于來自美國的美安康認證研發中心是非盈利性的專家委員會機構,按照之前外資認證準入條件,并不具備進入中國市場的資格。
上海自貿區成立后,由于外商投資進出口商品認證公司的設立在負面清單管理以外,讓美安康落戶成為可能。
斯榕表示,在金橋片區啟動運營不過半年,美安康已與中國多家食品藥品類企業建立起合作關系。
去年4月8日,上海“負面清單”由最初190條減少至122條。同年5月8日起,第一、二批自貿區開始共同使用這份負面清單。
一直沒被納入試點范圍的北京,也享受到了同等服務。
“北京以服務業為主,基于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思路,天津自貿區服務業開放的有關內容,北京也可以享有。”霍建國說。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第三方機構對上海自貿區聯合評估顯示,82%的受訪企業反映營商環境進步明顯,95%以上企業看好后續發展。
實際上,此前各部門、各地區均已主動向前兩批自貿區取經。而近期,有關自貿區的部分經驗,已通過法律層面擴散到全國。
今年9月3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通過了“外資三法”等四部法律的修正案草案。商務部外資司司長唐文弘表示,這四部法律的修改,主要是為將自貿區部分行政審批事項改為備案制的做法推廣到全國。
期待“負面清單”持續擴大
盡管名單公布已久,但第三批7個地方政府對方案細節均未詳細透露。
其中一省級商務部門負責人告訴《支點》記者,目前各地都形成了默契,暫時不提及任何細節,大家選在合適時機統一發布。
不過,一個細節令人回味——這次新設7個自貿區公布方式比較獨特,是在G20會議前,由商務部而非國務院正式公布。
“如今,反全球化浪潮有所抬頭,2008年以來G20成員共采取了1583項新的貿易限制措施,至今僅取消387項。”梅新育表示,選擇這一時機公布,表明了中國承擔自由貿易旗手的職責,以及抵制反全球化浪潮的決心。
不過,相比過去由國務院公布,這次自貿區公布的“格局”相對“低配”,也引來了一些討論。
“從分工看,商務部負責國際協定談判及協調國內各領域對外開放統籌安排,由其公布自貿區情況也順理成章。”不過,霍建國也坦言,相比前兩次,這次可能也考慮到申請成立自貿區的省市較多,競爭激烈,由商務部公布會“更加合適”。
而身兼網來云商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及商務部特聘講師身份的鄭玉鴻,則向《支點》記者表示,隨著自貿區試驗的不斷成熟,自貿區的開設風險勢必也越來越低,故不再需要以國務院的名義進行背書和統籌。
相比“低配”話題,霍建國更關心實質性的內容。
目前執行的122項負面清單,是擴圍至第二批自貿區時統一施行的,但此次擴容并未提及負面清單變化。在霍建國看來,這距離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構建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新格局仍有較大差距。
“減少負面清單并非艱難的選擇,真正難點是如何加強開放后的事中事后監管。一旦很多領域的外資企業想投資卻不能進入,政府就積累不了落地后的事中事后監管經驗,也不能充分發揮自貿區的功能。”霍建國說。
霍建國直言,自貿區只是在小范圍里試驗,不必太過束手束腳,未來各地在負面清單上還可以壓縮。如一般制造業開放可全面落地,服務業如育幼、養老、醫療等領域開放也應盡快落地,石化、電信等領域也都可以嘗試。
“目前,國內制造業新增投資正在下降,如果真正落實一般制造業全面放開,將會進一步帶動制造業領域利用外資總量,形成新的增長局面。”霍建國說。
對此,廈門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朱孟楠也表示認同。他明確表示,希望福建自貿區可以在博彩業放開方面有所突破。
擴容“第四批”的可能性不大
盡管各地并未公布相關細節,但距離第三批自貿區正式掛牌并不遙遠。
霍建國預計時間會很快到來,因為7個省市前期都做了大量準備工作,“估計近期即將陸續對外正式掛牌。”
由于之前申請成立自貿區但未得到審批的省市還很多,因此,已有人期待,何時會啟動“第四批自貿區”。
“可能性不大。從國家層面看,并不希望一批一批進入試點,那樣反而將試點工作形成了變相審批,有悖自貿區試點初衷。”霍建國說。
梅新育也認為不會無限增加,“倘若無限制增加就等于全國沒有海關了,那不可能。不過,有關自貿區的很多試驗性政策,應會加速向區外擴展。”
目前已批準的三批11個自貿區中,從試點的目的和要求看,各領域開放試點都有安排,東中西部均有涵蓋,樣本量并不少。
霍建國表示,目前自貿區的主要內容應是大膽嘗試、盡快普及,創造條件早日實現全國統一的開放安排,而非再次擴容。
鄭玉鴻也持同樣觀點。
“每個歷史時期都有其歷史性政策,如經濟特區曾在某個階段起著試驗田的作用,不會無限制地增加試驗田。”鄭玉鴻說。(支點雜志2016年1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