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楊
自由職業者
早在2個月前,樊京輝就被ISIS公開“出售”。在今年9月9日發行的英文雜志《達比格》網絡版上,ISIS拋出了一組人質“出售”海報——其中一張底色暗黑的海報上赫然寫著“Chinese Prisoner for Sale(中國人質待售)”數個大字,照片中身著編號“05675”黃色囚衣的樊京輝面容憔悴、眼神空洞,左眼明顯有些異樣。
該海報還詳細標注了樊京輝的個人信息:出生于1965年3月18日,是一名自由職業咨詢師,家庭住址為北京市石景山某社區。海報下方還赤裸裸地挑釁稱:“寫給有關人士,十字軍、異教徒及其盟友,還有那些被稱為人權組織的機構,人質已被他的政府拋棄,政府拒絕為他的自由付出努力。”同時附上了一組電話號碼,稱“無論誰愿意支付贖金來釋放或移交人質,可根據以下電話進行聯系”,并威脅稱“時間有限”。
顯然,2個月的等待已經觸怒了ISIS,魔鬼喪失了耐心。據美聯社開羅消息,當地時間11月18日上午,ISIS在最新一期《達比格》雜志中刊登了樊京輝被處決后的遺體照片,并配以文字:“遭異教徒國家和組織遺棄,已被處決。”隨后,外交部發言人洪磊發表確認消息:中國公民樊京輝被“伊斯蘭國”極端組織綁架并殘忍殺害。正在菲律賓馬尼拉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23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國家主席習近平也發表強烈譴責:“恐怖主義是人類的公敵,中國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堅決打擊任何挑戰人類文明底線的暴恐犯罪活動。”
樊京輝多年前參加過的一檔電臺節目也迅速被網友翻騰出來。那是2001年1月15日,他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午間一小時》周末專版節目中接受白巖松的采訪,談論“飄是一種怎樣的感覺”。從這段時間長達1個小時的對話中,或許可以一窺這個中年男人如謎的內心世界。
選擇“飄著”的生活
大學數學系畢業的樊京輝在北京市石景山區某中學當了6年教師,端著“鐵飯碗”卻對自己的生活狀態越感乏味,他開始選擇“飄著”的生活:先后在廣告公司、百貨公司打工,還去央視新聞中心當過不簽約的“黑工”策劃。從1997年開始,他成為自由職業者,不時為廣告公司提供創意策劃。
在朋友眼中,與周圍人擠破頭想留在“體制內”不同,逆流而動的樊京輝多少有些特立獨行。“我喜歡漂泊的不安全感。”樊京輝甚至刻意追求這種不安全感,原因是這讓他有快感。聽起來似乎有些匪夷所思,但在喜歡讀哲學史的樊京輝看來,古希臘哲學家們對自由精神的純粹追求,讓他非常感動,是鼓勵他追求自由狀態的原動力之一。
“很多人迫于生活、現實、環境,或者家庭的壓力,不敢選擇漂泊。一旦有一天,他們在自己的基本生活能夠得到保證的情況下,我相信相當一部分人會選擇飄流。”樊京輝所說的“基本生活得到保證”或許是指同是中學老師的妻子仍然留在有保障的體制內,為他的“飄”解決了后顧之憂。也因此,樊京輝獨處的時間越來越多,久而久之跟同學、跟外界的聯系也漸漸稀疏起來。
而他當時的夢想,是有朝一日自己的廣告創意作品能代表中國獲得戛納廣告節大獎。天性自由的樊京輝說:“馬丁·路德·金為了夢想獻出了生命,可能到死他也看不到夢想的實現,但要問我的話,我將選擇馬丁·路德·金的路。”現在看來,樊京輝曾經的這段宣言卻是一語成讖了。
今年9月樊京輝被ISIS綁架“出售”的消息傳出后,有媒體曾聯絡過他的妻子張某,她確認了人質就是丈夫樊京輝,但她也不清楚丈夫是何時去的敘利亞。總是處在飄浮狀態的丈夫,讓作為妻子的她也無法了解丈夫的行蹤,家人只能干著急,不知道該怎么辦。
有網友在北師大二附中60周年校慶時公布的校友照片中,發現了標注名為“樊京輝”的學生時代照片,與海報中的人質照片極為相似。這組校友照片是1984屆高三2班的畢業照。事發后,有媒體聯系到該校管理檔案室的老師,但得到的回復卻是并沒有“樊京輝”的學籍卡。老師說,沒有學籍卡也許是因為學生不是正常畢業;也許是因為當時檔案意識不強,學籍卡沒有保存好。而截至目前,也尚未有樊京輝的同學或朋友發出聲音。
就像樊京輝曾于2002年注冊、一年半后又吊銷的廣告公司一樣,他此后的人生軌跡重新湮沒在茫茫人海中,就像滄海中一只螻蟻,似乎再也沒有留下些微痕跡。而直至他離開這個世界,圍繞他的那些疑問,答案仍在風中飄著。“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可以自全。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損失,因為我是人類的一員。因此,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它就為你而鳴。”海明威的詩句雖然已被引用至濫俗,放在此刻卻再合適不過。在恐怖主義的全球威勢下,樊京輝并不是第一個被處決的人質,或許,也不是最后一個。
樊京輝被綁架后,中國政府和人民十分牽掛他的安危。中國政府有關部門第一時間啟動應急機制,想方設法開展營救工作。但恐怖組織無視人類良知和道德底線,仍然采取慘無人道的暴力行徑。中國政府對這一泯滅人性的暴行予以強烈譴責,一定要將犯罪分子繩之以法。
(摘自《讀報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