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9年的秋天,密歇根州立大學(當時叫密歇根農業學院)前植物學教授威廉-比爾開始了一項實驗。據美國國家公共電臺報道,至今,該實驗還在進行,成為目前世界上為時最長的實驗之一。
這項實驗是為了研究不同種類的野草種子在地下休眠多長時間后,在適當環境下暴露后仍可以生長。由于缺少除草劑,當時很多農民面臨雜草問題。
實驗中,比爾在20個威士忌瓶大小的玻璃瓶中裝上沙子和20多種的野草種子。接著,他把這些瓶子帶到校園里一個秘密地點,未封口、瓶蓋朝下,把這些瓶子埋了起來。
每隔五年,比爾就挖出一個瓶子,檢測瓶子里的種子是否仍然可以生長。由于實驗結果都是同種的種子可以發芽,五年的間隔就被拉長到了10年,現在成了20年。
自從比爾開始這項實驗以來,將實驗堅持下去的任務曾多次易手。現在,主管實驗的任務落到了植物生物學系教授弗蘭克·泰勒斯基頭上。
“在這項實驗跨越的一百多年里,會發生一定程度的自然選擇、一定數量的突變。如果我們能把這個過程量化,那肯定有意思。”泰勒斯基認為,這項實驗對大學以及整個科學界都有重大意義。
下個瓶子將于2020年重見光日,到時候,泰勒斯基要記錄下實驗結果。屆時,還將剩下四個瓶子沒有啟封。按照這個進度,這項實驗將會持續到2100年。
(摘自《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