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娟
(阿壩師范學院音樂舞蹈系,四川 汶川 623002)
試論羌族多聲部民歌的演唱
李 娟
(阿壩師范學院音樂舞蹈系,四川 汶川 623002)
羌族,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羌族人民勤勞勇敢,且能歌善舞,羌族民歌記載了這個民族的歷史和燦爛文化,羌族民歌是羌族文化的藝術靈魂。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地區是羌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文章以羌族多聲部民歌的演唱初探為研究對象,著重研究羌族民歌的演唱方式和演唱。
羌族民歌;多聲部音樂;民歌演唱
羌族,一個古老而年輕的民族,一個起源于幾千年前的民族。如今,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縣、汶川、理縣、黑水等縣。羌族居住主要在高山上,所以羌族被稱為“云朵上的民族”。羌族人民能歌善舞,勤勞樸實,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
羌族沒有本民族的文字,但是有本族的語言,所以羌族的語言都是口授代代相傳,羌族的方言比較復雜,但是更多的用民歌來表達自己的話語。羌族民歌分類很多,羌族民歌結構單一,但是色彩大膽,旋律流暢,節奏節拍方面自由悠長。對于羌族人民來說,唱歌就是他們的一種社交方式,可以借助任何事物等用民歌表達自己的情感。
羌族民歌大致可以分為酒歌、勞動歌、山歌、情歌和敘事歌等。另外還可以分為單聲部和多聲部的演唱。羌族民歌的音高特點和他們居住的地形息息相關,也可以用另一種解釋說,只有嘹亮的嗓音或許才能傳遞兩山之間的信息,才能讓對方聽到他所要表達的情感。所以羌族民歌很多都是高音部分居多。羌族多聲部民歌可以分為單聲部和多聲部的演唱,聲部最多只有四個聲部。最基本的就是二聲部,聲部的演唱必須是由兩人或兩人以上的演唱。羌族多聲部民歌也可以按照民歌的分類來演唱,羌族的民歌也是需要按照時間、地點等要求來演唱的。比如說在結婚的時候就不能唱祭祀類的歌,羌族的“羌歷年”和“瓦爾俄足”期間,都是需要按節日的類型歌唱羌族民歌的。
《哈盧拉依》①羌族典型的男女聲合唱對唱,這是一首田間勞動和收工時演唱的歌曲。這首歌曲的特點主要是口頭性、集體性、傳承性和即興性。羌族多聲部民歌男女老少都可以演唱,男生重唱,女生重唱,男女生重唱。只是在不同的場合、時間、地點、不同的人演唱罷了。《哈盧拉依》采用領眾合唱的歌唱方式,男女群體合唱式對唱,情緒歡快。羌族多聲部民歌在演唱的時候,第一個音,也就是開始,幾個聲部需要同時演唱第一個音。等第一聲部出來的時候就分別由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個聲部的部分演唱,最后結束時幾個聲部都要同時回到同一個音高。
《哈盧拉依》前兩段是F宮調式,后兩段用C徵調式,運用了同宮系統的調式交替方式,也就是民族調式的調式交替“同宮犯調”②。調式交替對后式調起支持作用,為適應唱歌之人的音色、音區音高等。這樣就更加體現了這首曲子的即興性。羌族民歌節奏緩慢悠長,低音平過地面,高音高過高山,翻過云朵,最后又來到了地面,這首民歌也充分的體現了羌族民歌音高特點。

羌族文化是中國文明的鮮活體現,羌族民歌是中國民間音樂的重要體現,繼承和發展羌族民間音樂,給后繼人創造更多的音樂傳承意義。
注釋:
① 田間勞動和收工是演唱的歌曲。
② 基本樂理第六版 第十一章調性關系、調性變換。
[1] 耿少將.羌族通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2] 黃初新.阿壩文化史[M].四川出版集團,四川出版社.
[3] 金藝風.羌族多聲部民歌—男生二重唱[J].西南民族大學(人文出版社),2007,2.
[4] 樊祖英.羌族多聲部民歌的種類及其音樂特征[J].中國音樂學, 1992,04.
[5] 李靖.羌族民歌演唱風格[D].四川師范大學,2014,3.
[6] 楊碧嫦,陳遠貴.淺析羌族民歌演唱風格分析[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院報,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