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于小川 特約記者 趙奇
中國煤炭學會七屆理事會第四次會議在京召開
□本刊記者 于小川 特約記者 趙奇

11月25日,中國煤炭學會七屆理事會第四次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王顯政,中國煤炭工業協會黨委書記、副會長兼秘書長梁嘉琨,中國煤炭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鐵崗,中國科學院院士宋振騏、何滿潮,中國工程院院士金智新,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彭建勛,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中國煤炭學會副理事長田會,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解宏緒,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中國煤炭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劉峰,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王虹橋,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中國煤炭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煤炭科工集團董事長王金華,中國煤炭學會副理事長、河北工程大學教授劉建功,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組副書記、副總經理韓建國出席了會議。中國煤炭學會理事、常務理事,分支機構、地方學會和會員單位的代表,相關煤炭企業、高等院校、研究機構的領導和專家等共400余人參加了本次會議。會議由梁嘉琨主持。
會上,劉峰代表中國煤炭學會七屆理事會作了2016年度學會工作報告,王金華宣讀了《中國煤炭學會關于提請七屆理事會第四次會議審議有關事項的說明》并主持審議,彭建勛宣讀了大會命名表彰獎項文件。
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中國煤炭學會七屆理事會第四次會議工作報告的決議》《關于對2015年度經費收支和擬實施崗位績效薪酬管理制度報告的決議》《關于批準增補調整理事、常務理事,吸收團體會員和資深會員有關事項的決議工作報告的決議》,同時對第十四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第七屆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被授予“煤炭行業工程勘察設計大師”稱號的個人、2016年全國煤炭青年科學技術獎、第二屆杰出工程師煤炭行業提名獎、第一屆全國煤炭優秀科技期刊、《煤炭學報》2014年度影響力優秀學術論文進行了表彰,為中國煤炭學會科學傳播專家代表頒發了聘書。
王顯政作了會議總結。他指出,“十二五”以來,全行業深入貫徹實施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實《煤炭工業“十二五”科技發展指導意見》,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以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為主線,著力健全完善技術創新體系,著力開展基礎理論研究和關鍵技術攻關,著力開展科技創新示范工程建設,著力培育科技領軍人才,為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王顯政說,自2012年下半年以來,受國際國內多重因素影響,煤炭行業進入了新一輪下行周期,煤炭需求下降、庫存增加、價格下跌,企業盈利能力下降,虧損面大幅上升,老礦區、老企業經營困難的問題突出。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煤炭工業的健康發展,針對煤炭行業嚴峻的困難形勢,國務院先后出臺了《國務院關于促進煤炭行業平穩運行的意見》(國辦發〔2013〕104號)和《國務院關于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國發〔2016〕7號)文件,建立了煤炭行業脫困聯席會議制度和煤炭鋼鐵行業去產能部際聯系會議機制。按照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在國家有關部門的積極推動下,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與脫困工作取得階段性進展。截至10月底,2016年煤炭去產能2.5億噸的目標任務已基本完成,全國煤炭市場供需實現了基本平衡,部分地區出現了結構性供應緊張,煤炭價格回升,企業經營形勢有所好轉。但行業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依然突出,煤炭需求增長動力依然不足,控總量、穩煤價的任務依然艱巨。
王顯政強調,“十三五”時期,國內外發展環境更加錯綜復雜。從國際看,和平發展仍是時代的主題,能源革命正在改變全球能源供需格局。從國內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雖然沒有改變,但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煤炭行業處于“四期并存”發展階段,機遇與挑戰并存。煤炭科技創新必須滿足能源安全保障、發展模式轉換、供給側結構改革、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需求,成為引領煤炭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促進煤炭行業轉型升級。煤炭科技創新要以煤炭安全綠色智能化開采和清潔高效低碳化利用為主攻方向,瞄準煤炭科技戰略前沿,加強基礎理論研究,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建設示范工程,推動科研成果產業化,提高科技進步對行業發展的貢獻率,推動行業發展由資源、要素投入驅動向創新驅動發展的動力轉換,為煤炭行業轉型升級和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強力支撐。
王顯政強調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驅動力。希望廣大煤炭科技工作者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煤炭行業轉型升級,開創煤炭科技工作的新局面,為提升煤炭工業發展的科學化水平作出新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