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秀啟 陳亮
“技術達人”范愛國
□甘秀啟 陳亮

范愛國正在對電氣設備進行“診斷”
他技術精湛,處理電器設備故障手到“病”除,多次解決生產難題;
他會過日子,帶領班組成員大搞技術革新,年創效益200萬元;
他藝高不保守,傳技解惑帶高徒。
他就是被工友們譽為“技術達人”的中煤集團大屯公司徐莊煤礦井下電鉗工首席技師、實操基地教師、大屯公司技術鑒定站特聘考評員、機電科調試組組長范愛國。
“范師傅是我們井下電工的‘活字典’,每當井下電氣設備有‘疑難雜癥’時,都會想到他。”
2015年10月,徐莊煤礦II1下山電瓶車充電機出現故障,一直處于故障保護中,廠家來人處理后,只用了15天又出現同樣的故障。在連續換了三臺充電機后,廠家實在沒轍了。
“叫老范來看看吧!”在場的技術人員建議。范愛國一天下了三次井,終于找出了原因——電源質量有問題。“現在的高科技數字化設備對電源質量要求很高,供電系統只做到安全、可靠是不行的,更要注重電源的質量,給充電機更換獨立的供電電源就好了。”范愛國給出這樣的建議。充電機電源改造后,使用至今未出現故障。
2015年11月中旬,掘進五隊施工的II3下采區迎頭空調設備的直流電源板損壞,空調不能正常運行。直流電源板是波蘭生產的,換新的需要7萬多元。范愛國到現場看了后說道:“先別買新的,我來試試吧!”他用井下人員定位系統淘汰下來的電源板代替直流電源板,性能完全可以滿足空調設備的使用。新的人員定位系統電源板才1000多元,僅此一項就可以節約資金7萬多元。
小電鈴、小按鈕、小開關、照明信號線、接線盒被稱為煤礦“五小”電器設備,不僅使用量大,而且極易損耗。
“別小瞧這些‘五小’電器,一個接線盒四五百元,修修還能用,扔掉太可惜。現在不比從前了,咱得過緊日子!”范愛國說。他在完成各類電器試驗工作的前提下,帶領全班職工主動承擔起“五小”電器的修舊利廢工作。僅2015年,他們就維修大小設備801件,創造了200余萬元的經濟效益。
“說實話,以前圖省事,照明綜保的本體插件只要是壞了,基本上都是直接換新的。現在范師傅要求我們必須把插件壞的原因找出來,能修復的一定要修復。”徒弟李學軍告訴筆者,“這個插件換新的要600多元,其實有時候就是電容和電阻的問題,換一個電容或電阻才幾分錢。經過這樣處理后,兩年內沒有購買新的本體插件。范師傅還自己花300多元錢買來了語音電鈴按鈕和密封圈,現在有321個語音電鈴是復用的,花300元創造了17萬元的價值。”
俗話說: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可范愛國卻不這樣認為。他說:“傳道授業解惑是師傅的職責。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企業發展要靠大家,看到年輕人快速成長,當師傅的臉上也有光!”
“范師傅是個有心人,他把平時工作中處理故障的方式方法和積累的工作經驗記錄成冊,把實用、管用、用得上的經驗傾囊傳授給我們。他還常用自己的經歷激勵我們,鼓勵大家認真學習業務知識,克服惰性,提升理論和操作技能。”說到師傅范愛國,徒弟李學軍總有說不完的話。
徒弟劉占東、李學軍、王彬勤奮好學,憑著過硬的技能成了生產骨干,還分別被聘為高級技師、技師和高級工,在2015年的技術比武中分別取得采掘電鉗工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好成績。
為了更好地激發年輕職工的學習興趣,范愛國還經常帶領他們進行技術革新,先后完成交直流耐壓試驗時間提示器、繼電保護試驗裝置、KXH127A組合電鈴檢修試驗裝置、充電機散熱風扇保護裝置、LED燈等多項革新項目,為礦井安全生產、降本增效作出了貢獻。
“他們成長很快,現在都能獨當一面了,工作也很主動。作為調試組組長,我現在的工作好干多了。”范愛國自豪地說,“今天我下井了,上井發現他們把昨天回收的幾臺開關全部修好了,再也不用我天天安排了!”
(作者單位:中煤集團大屯公司徐莊煤礦)

范愛國為徒弟們現場上課傳授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