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士旭
直擊要害 化危為安
——中煤集團大屯公司孔莊煤礦強化重大隱患防治小記
□鄒士旭

檢查液壓管路連接
隨著礦井開采深度超過千米,孔莊煤礦井下生產現場危機四伏,地壓、高溫、瓦斯等多風險并害,大斷層、大傾角等多地質構造并存……面對復雜的安全生產環境,該礦嚴格按照國家、省、市、中煤集團及公司的要求,進一步強化礦井災害風險管控和重大災害防治工作,切實采取有效手段,直擊要害,化危為安,有效防范和遏制礦井重特大事故發生。
從2015年11月至今,在該礦最深的7435綜采工作面,瓦斯頻頻“攪局”,煤層瓦斯涌出異常,生產組織一度處于被動局面,嚴重影響了安全生產。為了及時治理瓦斯隱患,該礦通風部門一邊不斷調整IV1采區通風系統,加大排放瓦斯力度,一邊在材料道鉆場硐室對煤層里的瓦斯進行打鉆孔抽采。由于7435工作面煤層分布不規律,除了夾雜斷層之外,7#煤和8#煤之間還存在尖滅區。為了找準瓦斯聚集地,提高瓦斯抽采率,該礦通風科技術人員堅持每天對抽采的數據進行認真分析,圍繞瓦斯抽采鉆孔布置、鉆孔施工等進行分析研討,并采取一鉆場一設計的方案,根據分析的數據,不斷優化瓦斯抽采鉆場和鉆孔設計,縮短鉆場間距,調整鉆孔參數,最終達到高位鉆孔抽放效果最優化。
該礦信息科加大了對工作面瓦斯傳感系統的維護管理力度,安排監測維修員輪流蹲守在7435工作面現場,并在7435上隅角安裝了照明燈和攝像頭,監控上隅角風幛和監測探頭,科學調整甲烷濃度報警值和斷電值,確保工作面瓦斯數據精準。同時,安排專人對監控系統斷電試驗一周一次,確保斷電功能可靠,發現問題及時匯報礦調度室,時刻嚴防瓦斯超限。
綜采一隊堅持以風定產、以瓦斯定產、均衡生產,調整工作面日產量,做到均衡割煤、均衡放煤,并根據工作面瓦斯涌出量變化情況及時對日產量進行動態調控,合理調整工作面偽斜開采長度,同時按要求吊掛上、下隅角風幛,打好隔離墻,及時調整工作面材料道、溜子道的超前距離,為上隅角安全管理提供有利條件。
進入夏季以來,地面氣溫逐漸升高,井下工作面高溫高濕現象加劇,千米深井工作面如同桑拿房般悶熱,讓現場的職工備受煎熬。
在該礦7435工作面現場,一趟走下來,渾身濕透。就是在這種環境下,工人們依舊要完成維護設備、清掃浮煤、運材料、移支架等規定動作。“現在每班職工下井都要帶兩身工作服,灌滿兩壺水。一個班下來,渾身上下像被水澆透了一般,靴子也會被汗水浸透。”技術員王力說。
為了盡快給工作面“退燒”,該礦加強與以色列IED公司的技術合作,安裝了全國煤炭系統首套真空制冰、輸冰系統。該系統由集中控制系統、補水系統、制冰系統、輸冰系統及井下供冷系統構成。該礦在溜子道內鋪設HPSCC-50型空冷器,并配置了2×11千瓦局部通風機,空冷器循環水量為106立方米/小時,通過管道加壓輸送,將冷氣輸送到采區,有效緩解了工作面高溫高濕的現象。同時,該礦通風科科學設計加大巷道的通風量,把風量從原來的1200立方米/分鐘增調至1900立方米/分鐘,封堵工作面上下隅角,避免采空區熱量隨風帶出,并加強老塘側氣體的監測監控,保證逐步增加風量后工作面的防滅火工作。
該礦專業技術人員從7435工作面測得的數據顯示,采深在900米至1000米時,平均實測地應力明顯上升。同等條件下,深部開采巷道變形量比淺部開采巷道變形量平均增加20%左右。因此,7435工作面也出現了頂板周期來壓、底板鼓起、巷道變形等現象。尤其從今年3月初至今,受7435工作面采深大、采動來壓頂板活動劇烈及7433采空區遺留煤柱影響,材料道壓力顯著增大,頂板出現明顯離層、下沉,巷道下幫夾角處錨桿出現斷裂,而且底鼓嚴重,造成材料道發生變形,上出口及超前20米范圍最窄處只有1.8米高、2.8米寬,嚴重影響通風,不僅有瓦斯集聚和冒頂的危險,而且極大地增加了施工難度。
為了減緩礦壓對巷道的破壞,該礦生產技術科定期在材料道、溜子道的規定位置打鉆孔,對工作面進行區域危險分析,在超前工作面200米的煤壁提前打卸壓孔,并在深部開采區域安裝了礦壓微震監測系統,利用檢波器隨時監測煤巖體破斷產生的應力,進行專業分析和研究,加強預防災害的可靠性。
與此同時,綜采一隊定期對材料道兩側和底板進行刷幫、臥底,并把支護方式由以往的“一梁一柱”改為現在的“一梁兩柱”;在推采過程中,用方木、半圓木接頂防止頂板冒落,逐步跟煤層頂板回采;工作面過斷層期間,及時注馬麗散加固前方煤體,防止煤壁出現片幫,同時加強支架工初撐力管理,確保支架前梁貼緊支承頂板、抵實抵緊煤壁,防止頂板發生垮塌、冒落。
(作者單位:中煤集團大屯公司孔莊煤礦)

調試瓦斯監控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