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遠洋
(邵陽市水利局 邵陽市 422000)
周良雄 龍飛飛
(邵陽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邵陽市 422000)
水庫養殖對水環境、水生態影響調查分析
李遠洋
(邵陽市水利局 邵陽市 422000)
周良雄 龍飛飛
(邵陽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邵陽市 422000)
邵陽市北塔區13座水庫因水庫養殖而導至水生態、水環境持續惡化,這只是邵陽市1 176座各型水庫的一個縮影,文章對其影響及危害進行分析,認為形勢嚴峻,并提出破解之策。
邵陽 水庫養殖 污染 水環境 水生態
邵陽屬江南丘陵大地形區。類型多樣的地形地勢為基本特點,丘陵、山地占國土總面積2/3,東南、西南、西北三面環山,南嶺山脈西端越城嶺綿亙南境,雪峰山脈聳峙西、北,中東部為衡邵丘陵盆地,地形向東西傾斜,似東北向撮箕形。邵陽市為江南丘陵向云貴高原的過渡地帶,西部雪峰山脈系云貴高原邊緣地帶,中東部為衡邵丘陵盆地的西域。國土總面積20 830 km2,總人口801.34萬人。
邵陽地處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氣溫17.1°C,無霜期278天。多年平均年降雨天數162天,是全省的少雨區之一,有“干旱走廊”之稱。多年平均降水量1 391.3 mm,年徑流深在(500~1 300)mm之間,多年平均徑流深771.2 mm,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160.6億m3,人均水資源擁有量2 091 m3。域內溪流主要靠降雨補給,降雨多的地區徑流豐富,山區多于丘陵、平地。人口少的地區多于人口密集區,經濟欠發達地區多于經濟發達地區。雨(水)量時空分布不均,水多、水少、水臟的問題突出。
據統計邵陽市有5 km以上的河流633條,資江流域面積14 756 km2,占全市面積70.8%;沅江水系(主要分布在城步、綏寧、洞口、隆回縣)流域面積4 197 km2,占全市面積20.1%;湘江水系(主要分布在邵東、新邵、新寧、邵陽縣)流域面積1 365 km2,占全市總面積6.6%;珠江流域面積512 km2,占全市總面積2.5%。流域年內徑流分配及年際變化大,分配不均,多年平均連續最大4個月徑流出現在4~7月,占全年徑流量的55%~68%,汛期4~9月徑流量一般占全年徑流的70%~80%,枯水期(12月至次年2月)徑流量占全年徑流量的10%~12%。同時年際徑流差異較大,最大年是最小年的2倍多。
邵陽市北塔區位于資江北岸,全域都屬于資江流域。國土總面積84.4 km2,總人口14萬人,其中城鎮居民91 800人。為典型的丘崗地貌,地勢較高,水資源貧乏。境內主要內河為封江溪,外河為資江,從南邊擦肩而過。域內有小型水庫13座,其中小(Ⅰ)型水庫1座,小(Ⅱ)型水庫12座。總庫容454.9萬m3,分布在3個鄉1個鎮,13座水庫均具有灌溉、飲水、防洪養殖等綜合效益,灌區總面積1 000 hm2(15 000)畝,有12 300人,6 800頭牲畜依賴水庫飲水。2002年、2003年水庫管理體制改革,水庫經營權拍賣,轄區內13座水庫都通過拍賣將經營權轉讓出去。政府的初衷是通過拍賣,讓長期無人管理的小水庫的經營與管理有機結合,破解小型水庫無人、無資金管理的瓶頸。待經營權拍賣后,更大的危機接踵而至,水庫水生態、水環境持續惡化,不僅水庫水質受
到污染,而且地下水也受到牽連,每年因此引發的上訪案件越來越多。換句話講水庫經營權拍賣后,水質持續變差,水生態、水環境受到破壞成了不爭的事實。
北塔區有小型水庫13座,其中小(Ⅰ)型水庫1座,小(Ⅱ)水庫12座(表1)。2002~2003年水庫管理體制改革,經營權拍賣給私人,時間30~50年不等,水庫由原來的鄉村管理轉變成經營者管理,水庫養殖方式由放養型轉變成了精養型,水庫水質隨經營年限增長而逐漸變差(表2、表3)。

表1 北塔區水庫特性及常年水質狀況表

表2 水庫主要污染指標分析評價統計表(2015年上半年)

表3 水庫主要污染指標分析評價統計表(2002年)
從以上分析評價結果可以看出,不論從單項類別還是年度綜合評價來比較,2002年與2015年上半年水質評價類別變化較大。以糞大腸菌群來做比較,無土水庫(庫區內居民較少)2002年糞大腸菌群數沒有超1 000個/L,2015年上半年則達到1 700個/L;馬石壩水庫,2002年監測結果在7 000個/L以內,2015年上半年達21 000個/L,超幅驚人。2015年上半年監測時段為4~7月份,水庫蓄水在50%左右,預計到2015年下半年枯水期,其水質狀況極有可能還會變差,馬石壩水庫水質將會接近劣Ⅴ類。
從因水庫水質變化引發的信訪案來看,也呈逐年上升趨勢,增長速度達10多件/每年,2014年37件,2015年上半年就有發生27件之多。其焦點問題就是水質變差,水庫水質基本上失去日常使用功能,如:洗衣、洗菜、洗澡等。更為嚴重的是區域內的地下水也因此受到影響,庫區內的鉆孔井壓出來的水異味重、水色深,根本無法飲用。下游原有的泉井,流出的水同樣有異味、水色變差,無法正常飲用。據統計馬石壩水庫,幾十戶庫內群眾,30多口壓井,無一幸免;下游幾公里內的泉水井,水質狀況堪憂。
根據水庫水質狀況對比分析,精養水庫水質比放養水庫差,投肥養殖水質比一般常規養殖差,立體養殖(立體養殖指:禽、豬、魚等混合養殖)比其他養殖差。從水庫底質淤積程度來看,糞肥、渣類比飼料養殖多,飼料養殖比放養多。從水色分析,拍賣前透
明度比拍賣后好,水色逐年由淺變深。從季節分折,豐水期的水質比枯水期好。從水質對水環境、水生態的影響分析,已由點深入到面、由地表浸入到地下、由庫內向庫外延伸、由單因子污染向復合因子轉化。
北塔區屬典型丘崗地貌,有水留不住,降水通過溪溝匯流入江,內陸水資源十分貧乏,如果沒有山塘、水庫等水利設施集蓄,將會降雨成洪、停雨成旱。原本希望通過拍賣,獲得管與養的雙重效益,結果卻事與愿違,權屬人為追求利益最大化,采取各種手段向水域索取,水生態、水環境破壞怠盡,水庫的灌溉功能日益退化;就連水庫進行除險加固,權屬人以庫內魚受到影響為借口,漫天要價,阻工擾工,各級政府及部門苦不堪言。同時,“毛細血管”受到污染后,與大江大河的治理相比,其難度和投入絕不遜色,而且對水生態、水環境的影響將更加深遠,治理的時間更加漫長,治理的手段更加復雜,治理的投入更加巨大,社會危害凸顯。
(1)資金、人員缺乏。
水庫承擔的是防洪、灌溉、養殖等公益功能,是純公益項目。原來水庫管理費靠水費維持,在農業稅取消前,雖然水費收取困難,但多少還有點入賬,隨著農業稅的取消,水費隨之“絕收”,管護資金立刻沒有了腳落。問題出現后,各級政府、部門都在研究破解之策,經營權拍賣就成了最有效手段,由權屬人在經營養殖業的同時,一并代管好水庫,一舉多得。資金問題、編制問題、人員問題等等迎刃而解,各方都在叫好,于是經驗得到推廣。沒想到,后患隨之來到,干旱季節的種與養的用水之爭,水質污染的影響之爭,水庫維修之爭等,矛盾越聚越多,問題越來越凸出,上訪不斷、打鬧不停。“拍賣后”成了燙手“山竽”,令管理者頭痛不已。
(2)經營者責任缺失。
經營者以追求效(利)益最大化為目的,他們想到的是如何賺錢,壓跟就沒想過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和管理職責,無休止向水庫索取。更有甚者,如果要進行除險加固,動工前首先應賠我養魚損失,否則阻工擾工,把除險加固當成漫天要價的砝碼。
(3)監管與制度缺失。
經營權拍賣之后,管理者了卻一大心病,由于政策的前贍性不足,導致今天兩難局面。首先,合同不完善,主體責任未得到落實,管理者為難,經營者叫屈;其次是監管“不癢不痛”,部門職責沒有厘清,執法不到位;第三、制度沒有跟進,缺少過硬的手段,局面失控。
(1)完善與經營者的協議,明確各方責任。
(2)對納入飲用水源地的水庫,經營權一律收回,不能收回的、暫無資金收回的,一律不準精養,只能放養。
(3)加快立法步伐,規范養殖行為。
(4)對水庫經營進行全面規劃,劃定養殖水庫、非養殖水庫。同時加大財政投入,收回非養殖水庫的經營權,解決好非養殖水庫管理體制和資金來源。
(5)加大執法力度,對污染水質的養殖行為予以嚴厲打擊。
北塔區13座水庫因水庫養殖而導至水生態、水環持續境持續惡化,只是邵陽市1 176座各型水庫的一個縮影,如果不加強治理,后果非常可怕。我們常講“主血管”(大江、大河)出了毛病好治理,但是,如果“毛細血管”(水源地、小流域)生了病,治理起來非常麻煩,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同時“毛細血管”有病,一定會拖累大江大河。邵陽市的水庫絕大部分位于大小流域源頭,如果再讓局勢惡化,地上地下立體污染局面一旦形成,治理將更加困難,各級政府及部門應有所做為。
2015-10-09)

李遠洋(1963-),男,大學本科,工程師,主要從事水資源管理工作,手機:13574986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