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想玲
今年全國兩會,是封面新聞在重大報道中首次亮相,也是封面新聞與《華西都市報》首次攜手進行大型報道。
3月1日,封面新聞微博微信開通。開通首日。緊緊圍繞全國兩會展開策劃和報道。截至3月10日,封面新聞共推出兩會相關微博上百條,微信27篇?!度A西都市報》亦派出多名記者赴京報道全國兩會,做出了一系列關注度高、可讀性強的報道。
在新媒體傳播手段上,封面新聞利用受眾年輕化特點和團隊強大的技術優勢,強調視頻、H5等全媒交互手段的運用和“封面定制”互動概念的打造。讓兩會新聞刮起新媒體“創新解讀”的清新之風,成為此次封面新聞兩會報道的創新亮點。
3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參加十二屑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四川代表團第二次全體會議,在會前了解封面新聞的建設和打造情況后稱贊:這是一種創新!
一、創新解讀:“10萬+”搶占新媒體話語權
動態播報兩會,獨家解讀熱點新聞,封面新聞的報道傳播非常好,效果極佳。
3月5日,封面微博對政府工作報告做了滾動直播。兩會期間,封面新聞官方微博共推出了“政府工作報告熱詞”、“直通兩會封面”、“兩會打虎”等7個話題,閱讀數超過107萬次。
對《政府工作報告》等民眾關注重點,封面新聞獨家發布了《封面解讀:從“簡除煩苛,禁察非法”八個字看總理的加減法》、《封面專訪: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成員向東:“新經濟首進報告”》兩篇對話報告起草人的深度文章,lO點33分即通過封面新聞官方微博發出,短短一個小時,后臺便取得了“10萬+”的閱讀量。
在封面新聞微博剛開通5天,尚未大規模推廣的前提下,封面新聞傳播好數據的背后,離不開“創新”。
一是呈現形式創新。封面新聞采取長微博形式及時播報兩會動態,在保證信息發布及時性的同時,兼顧了內容的豐富性,充分滿足用戶的閱瀆需求。
二是解讀方式創新。不同于政府工作報告內容本身的解讀,封面新聞在全國媒體中獨辟蹊徑,獨家采訪到政府工作報道起草人,全面解讀政府工作報告之外的內容,既權威閱讀又在互聯網世界引領了一股兩會解讀清新之風。
二、“軟”“硬”互動:拉近閱讀親近感
全國視野,重視原創。本次封面新聞兩會報道,高度重視對原創文章品質的打造。
在兩會這個輿論場中,時政報道天然地成了重中之重?!锻鯂鴳c政協發布會首秀講了哪三個中國故事》、《國家衛計委主任李斌回應華西都市報:支持四川醫科院校申報本科階段設兒科專業》、《交通部長:有些中央領導也坐過網約車》等文章,在封面新聞官方微信獨家發布后,引發全國反響。
封面新聞主打年輕態,服務于網絡原住民。在內容呈現上,除了“高大上”的原創時政報道,更以細膩的情懷式的表達,讓報道軟下來,贏得了網絡世界的共鳴。
雅安、涼山、樂山3地接壤之處,大渡河大峽谷的絕壁之上,有一個“與世隔絕”的小村,這便是被稱為“懸崖上的村莊”的古路村。在現代文明的沖擊下,這個村莊的堅守在哪里?封面新聞記者在全國兩會這個諾大的信息池中,獨家打撈了這個線索,推出《保護懸崖上的村莊》這一原創文章,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情感,成為兩會報道不可多得的情懷式作品。
《我眼中的“傅瑩式發布”四個字:大國氣質》,跳出發布會之外寫新聞,筆力老道,情感濃烈,成為“封面式”報道兩會的佳作。
這一軟一硬,在新媒體上的輿論場上,取得了非常好的傳播效果。封面新聞的這種創新報道,充分說明在兩會報道中不僅僅是硬新聞有傳播度,抓住了情感上的共鳴,軟新聞也有市場。
三、媒體融合:兩個輿論場“動”起來
此次,封面新聞與《華西都市報》攜手報道全國兩會,正是新舊媒體深度融合、良性互動的一個“樣本”。
作為傳統媒體主流陣地,《華兩都市報》連續推出40多個整版的報道,全方位、多角度聚焦兩會,體現大眾化高級報紙的擔當。
封面新聞一“定制你的兩會封面”,重點打造定制概念,強調用戶參與和互動:面向80、90后征集相關意見和建議,并通過微信投票等形式,增強受眾的參與感。截至3月10日,封面新聞微博微信后臺收到的留言征集已達數千條。
《你關心的,才能上封面》,邀請了封面新聞12名兩會記者出鏡,講述自己的采訪重點并向受眾定制話題,在微博播出后,取得了很好的傳播效
針對受眾的年輕化特點,封面新聞還利用后臺技術和創新理念,將熱點提案議案通過H5形式清新呈現,3月9日,封面新聞微信推出H5《兩會刷屏朋友圈年輕人你最關心啥提案議案》,將熱門提案議案通過H5形式展現并發起投票,在朋友圈掀起轉發熱潮。
封面新聞還在兩會報道中增加了視頻播報的頻次和力度,尤其強化了原創視頻的運用。《姜昆談文化進校園》、《交通部長采訪》等原創視頻也取得了很好的點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