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輝
在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科學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刻內涵的大背景下,自覺運用推進供給側改革的創新理念、思路和方法,結合國有企業實際和行業特點,正確認識思想政治工作供給側與需求側的關系,對于加強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做好新形勢下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同樣具有現實意義。
一、當前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現狀與難點
處于改革攻堅期和深水區的國有企業,轉型發展引發的連鎖陣痛以及維穩工作十分繁重,尤其需要思想政治工作發揮好“事前滲透、事中參與、事后保障”的作用。面對輿論生態轉變、經濟社會轉型,思想觀念多元的新趨勢,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仍有許多難點亟待破解。
難點之一:被動配合多,主動引領少,核心意識彰顯不突出。一些國有企業習慣以經營活動直接相關性來拿捏思想政治工作的“輕重”,用經濟效益要求來衡量思想政治工作“投入產出”,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事而異,忽略了思想政治工作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和價值。生產任務、經營目標、營銷宣傳需要配合,安全月、質量月、愛國衛生月需要配合,土地日、計量日、消費者權益日活動都需要配合,配合成了“圍繞”、“融入”中心的代名詞。從中央巡視組巡視55家國有重要骨干企業通報的情況看,“黨的建設滯后于企業發展,黨組織作用弱化、地位虛化、功能空化比較普遍”。在部分國有企業中黨委成了“標配”的“擺設”,“不多事、不惹事、不找事”成了部分黨委書記的普遍心態,把職責定位在當好配角上,甘愿“默默”奉獻,生怕主動“引領”多了,“核心意識”強了,搶了行政領導的“風頭”,影響和干擾了企業中心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成了“打醬油的”,做職工思想工作像“游擊隊員”,做信訪維穩工作像“消防隊員”。
難點之二:被動應付多,主動作為少,核心作用發揮不給力。“黨的基層干部政治意識淡薄,思想退坡,重業務輕黨建,黨組織凝聚力、戰斗力大打折扣”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中央巡視組的反饋意見中,甚至可以用“情況堪憂”來形容。一些國有企業黨組織在部署工作中習慣于把坐在辦公室里的想法“一桿子捅到底”,“八項規定”實施以來文件明顯減少了,但通知和郵件卻成倍增加,很少給基層“留白”。反復重申“要按上面的精神、思路、要求不折不扣抓好落實”,一個規定動作接一個規定動作,還附帶量化考核要求和時間推進節點。整天跟著“大部隊”兜圈子,應付都應付不過來,自選動作、主動作為確實“勉為其難”。在改制過程中,政工部門被看作是囿于上級主管部門要求而被動保留的部門,不少基層單位因受編制和職數控制裁減或不再設立專職黨務干部。部分政工干部“身在曹營心在漢”怕被邊緣化,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勉,遇事被動應付,甚至把思想政治工作當作一種負擔,面對體制轉變過程中職工出現的顧慮、困惑、失落等心態,不愿主動去面對、主動去疏導、主動去化解。
難點之三:被動傳承多,主動創新少,核心效應輻射不明顯。縱觀國有企業現狀,政工隊伍結構性問題突出、歷史遺留問題多、社會包袱重,思想政治工作與職工切身利益的關聯度脫節,新問題不斷出現,老問題積重難返,思想政治工作已到了必須深刻反思的時候了。一些基層黨組織主責意識和擔當精神失缺,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形式靠被動傳承,少有新意。慣于按上級要求、組織要求被動去做;慣于采用“一刀切”、“大兵團作戰”跟進;慣于停留在字面上、口頭上、場面上打造聲勢;慣于開會傳達、集中學習等傳統單一的模式說教;慣于安于現狀對職工存在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睜眼閉眼”,打“馬后炮”;缺乏從源頭參與加強職工思想引導的主動性創造性,缺乏新常態下運用新思維新技術手段化解矛盾的創新能力,缺乏世界眼光應對不同文化交流交融交鋒的有效辦法,缺乏把解決職工思想問題與解決職工實際困難擺在第一位的決心和定力,導致思想政治工作在職工的訴求、疑惑和期待面前難有作為。
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啟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在各領域全面推進實施,著眼供給與需求的思考,給新形勢下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帶來啟示。
啟示之一:厚植發展理念,主動適應和服務經濟發展新常態。中國企業已今非昔比,有條件有實力也有需要追求更高的境界,這種境界就在于成就企業也要成就個人,讓企業有尊嚴也讓員工有尊嚴。思想政治工作歸根到底就是做人的工作,人是需求側的主體。從功能上來講,推進思想政治工作供給側改革,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減少無效供給,增強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供給側質量和需求側的獲得感。然而,在一些國有企業,往往重視供給側多,關注需求側少,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相對匱乏。一方面“中高端供給”冷冷清清,認為太小眾化、太個性化“擺不上臺面”,甚至被輕視和忽略不計;另一方面“低端供給”轟轟烈烈,認為大眾化、共性化“適宜共享和接受”。思想政治工作日趨表面化,經典做法是“一把鑰匙開百把鎖”、“灌輸、灌輸再灌輸”,經年累月需求側始終處于“被”供給的狀態。世上沒有一片相同的樹葉,也沒有一個相同的人。在新形勢下做好職工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黨組織在國有企業中發揮政治核心作用的生動體現,也是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務須用戰略眼光和發展理念,分析研判供給側與需求側長期積累并且尚未破解的“難題”,敢于打破傳統壁壘和“守攤子”思維,主動改善調整思想政治工作供需結構性矛盾,既關注需求,更強調供給;既要適應,更要引領;既要動腦筋減少無效供給,更要想辦法應擴大有效供給,把思想政治工作作為企業最重要的資源加以整合配置,提高黨組織在國有企業職工中的號召力、影響力和凝聚力。
啟示之二:踐行改革思路,在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中展示作為。長期以來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在繼承優良傳統、發揮政治優勢的探索實踐中,形成了許多符合各行業特點和基層實際的、優秀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手段,經過實踐檢驗是曾經被廣大干部職工普遍接受的,也是有成效的。近年來隨著大批老職工退休、新員工入職,需求側結構出現顯著變化,如文化程度、家庭背景、業余愛好、價值觀以及消費觀等。結構變化看似淺層次的表象的,而需求變化卻是深層次的觸及內核的。物質與精神在需求側中所占的比重同樣也正在發生深刻的變革。反思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領域,時代在變,環境在變,人也在變,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辦法手段還是“老三樣”。對職工關心不暖心、關心不帖心,一味地強調奉獻,很難調動起職工的積極性,基層黨群組織長期沿用的職工對話會、談心會、家屬座談會、家訪、結對子等是否會被當今的微信群、公眾號、朋友圈、網絡視頻等逐步替代?有些問題看似一般小事,解決得好壞直接關乎黨在職工群眾中的形象。有些問題日積月累淤積在職工的心底得不到化解,國有企業幾十年精心培育起來的正能量正在被負能量解構和代替。改革攻堅,行勝于言。新形勢下,供給品質和方式不改革、不適新應變,思想政治工作在職工群眾中就沒有“話語權”。需求側的裂變,表面上是形式變換,實質上是需求升級,國有企業各級黨組織有責任在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中展示作為。
啟示之三:用好創新方法,充分激發需求側群體和個體活力。當前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面臨諸多新情況,多元經濟利益和多元價值觀對職工思想造成>中擊,職工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不斷增強。如果把供給側比作外因,把需求側比作內因,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作為供給側,思想政治工作要把尊重人、關心人、引導人、團結人擺在首位,主動作為,自信應對,做到核心、中心、人心“三位一體”。供給側要擴大有效供給,產生影響力,形成品牌,關鍵取決于制度創新。要從基層實際出發,著手改變片面強調業務不注重做職工思想工作的現象,使企業中最根本最活躍的要素——人,釋放出最大的能量;著手改變做職工思想工作就事論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著手改變同事之間、工友之間缺乏真誠交流,部分職工不愿敞開心扉,不愿說心里話。用好創新方法,激發需求側群體和個體活力,就是要用心做好對需求側分析研究,分清需求層次,找準需求熱點,及時回應需求期盼,確保各項配套政策落地,實事辦實好事辦好。用好創新方法,激發需求側群體和個體活力,就是要改變過去教條式、運動式、灌輸式、大部隊過河式的集中供給方法,倡導精準滴灌,提升精氣神,切實增強思想政治工作供給的適應性、靈活性和有效性。用好創新方法,激發需求側群體和個體活力,就是要培養既精通經營業務又能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兩棲”干部,尊重職工主體地位,發揮職工的首創精神,維護好發展好職工的根本利益,引領職工群眾“聽黨的話、跟黨走”。
三、做好新形勢下職工思想政治工作
馬克思說過,理論在一個國家實現的程度,總是決定于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路,做好新形勢下職工思想政治工作,既是我們面臨的機遇,更是我們必須擔當的歷史使命和時代責任。思想政治工作要正確處理好三個關系,真正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
一是正確處理供給側與需求側的關系。思想政治工作如同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供給與需求兩者結合形成一個有機整體,有效供給擴大需求,無效供給抑制需求;有效需求擴大供給,無效需求抑制供給。關注需求,即關注思想政治工作唯一的活生生的對象——人,關注有思想有情緒的個體和群體,關注群體的需求與個體的差異,關注了解并且把握群體需求趨勢。重視供給,即通過從理念上調整供給結構、從思路上改善供給要素,從方法上增強創新能力,在推進過程中密切關注需求側變化,從而引導需求側實現“品質”提升。創新就有活力,改革就是動力。加強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就是要在新形勢下主動打好思想政治工作這場硬仗,多為現場排憂愁,善與職工交朋友,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解決思想問題,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深入人心,黨才能深得人心。
二是正確處理補短板與強長板的關系。清醒看待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觀念、思路、方法和手段上的短板與長板,把查短板、找長板的過程,成為深化認識、統一思想、形成共識的過程。短板與長板從來都不是非黑即白的——短板中既能做出長板,長板中也會包含短板。越是短板,就越有后發趕超的空間。只有正確處理好短板與長板的關系,才能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實踐中揚其所長、避其所短。管理好、經營好特大型央企,最根本的保障就是黨的領導,最大的動力就是黨的組織,最有效的力量就是廣大黨員隊伍。深學篤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理念,就是要因地制宜補齊短板,因勢利導做強長板,堅持補短板與強長板一起抓。找低端、補短板要敢于擔當,抓亮點、強長板要善于創新,讓短板不短、長板更長,在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實現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
三是正確處理抓當前與管長遠的關系。加強國有企業黨的建設是當前重大而緊迫的政治任務,做好新形勢下職工思想政治工作,是黨的建設在國有企業有效融入、服務大局、展示作為的重要切入點。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干部干部,干是當頭的,既要想干愿干積極干,又要能干會干善于干”。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把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促進企業科學發展的競爭優勢和發展優勢,抓好能管長遠的當前,就是管好能抓當前的長遠,為上海當好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任何脫離實際、偏離中心、因循守舊的做法,都會形成“空對空、兩張皮”,不但收不到實際效果,還會引起排斥和負面效應。在深化國企改革的關鍵時期,我們要堅定地站在黨的旗幟下,自覺地將個人的命運與國家改革發展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踐中實現自身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