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酒泉市通過農產品“互聯網+”銷售,讓各類品牌農產品從線下積壓變為線上火熱交易,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交易空間,在增加農民收入的同時,也拉動了農業規模化經營,加快了農業產業化發展步伐。目前,全市培育農業新型經營主體2800多個,土地流轉占比提高到33%,規模化經營占耕地面積的21%。在產業化龍頭項目帶動下,全市農產品加工轉換增值率達62%。農業標準化生產加快推進,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示范社達1521個,認證農產品知名品牌39個,落實“三品一標”面積106.7萬畝,占食用農產品生產面積的57.3%,農產品抽檢合格率達100%。
特色農產品“網上走四方”
酒泉市主動適應網絡發展新形勢,積極推行“互聯網+特色農產品”和“電商+特色農產品”模式,支持、引導和鼓勵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把互聯網技術融入農產品銷售環節,實現了特色農產品網上銷售新突破,完成了“市場訂制”。
玉門市清泉鄉推行“互聯網+人參果”電商模式,成功舉辦了人參果網上展銷推介會,網絡銷售量持續增長,目前已通過網絡銷售人參果2000箱。今年,玉門清泉人參果還入選了“蘇寧易購原產地買手計劃”。
瓜州縣廣至鄉引導廣至鑫紅日光溫室蔬菜合作社與甘肅張掖市云通農副產品進出口貿易有限責任公司簽訂訂單農業,采用“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新型產銷模式,大力開展訂單農業。全鄉已成功簽單西紅柿1500噸,輻射帶動農戶150多戶,訂單大棚棚均收入1萬元以上,累計增加群眾收入150萬元。
金塔縣完善電子商務三級服務體系,加強電商平臺建設,培育電商人才,鼓勵引導企業、個人發展電商產業,初步形成了“縣有電子商務服務中心、鄉有電子商務服務站、村有電子商務服務點”的電商發展格局。預計2016年底,全縣建成規范化縣級電子商務服務中心1個、鄉級電子商務服務站10個、村級電子商務服務點50個,培養電商應用技術人才100人,開設網點100家,全縣電子商務交易額和網絡零售額達500萬元,同比增長30%以上。
農村電子商務穩健起步
在清泉鄉免費提供的面積200多平方米的服務站內,玉門市清泉鄉電商服務站負責人牛漢斌說起了自己從一名打工者到電商老板的經歷,話語中透露出曾經的艱辛和收獲的喜悅:“我的電商服務站是鄉里扶持開起來的。現在做電商前景越來越廣闊。今年5月,酒泉市人大常委會調研組調研農村電商發展情況后,各級各部門又加大了扶持力度。這幾天,我謀劃著去趟蘭州,看看能否找到適合貨運儲藏的冷庫,這樣我就可以直接把這里的人參果運到蘭州,減少中間環節。”“電商在農村發展是一個必然趨勢,發展潛力很大。鄉里又有扶持措施,所以我就瞄準這個時機,回到了家鄉。現在看來,我當初的決定是對的。”
為有效促進全市農村電商健康有序發展,深入了解農村電商發展現狀,幫助他們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今年,酒泉市人大常委會調研組對全市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提出了很多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督促解決了存在的突出困難問題,促進了全市農村電商的持續向好發展。
酒泉漢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相關工作人員說,一提起敦煌的李廣杏可謂眾所周知,但提起肅州區金佛寺的李廣杏,知道的人就屈指可數了。如今,他們公司把金佛寺的李廣杏放到網上銷售,銷量很不錯。現在各級各部門對電商的幫扶力度大,政策疊加好,未來農村電商發展肯定會有良好的前景。
近年來,酒泉市堅持政府推動、企業主導、市場運作的發展思路,強化基礎建設,培育經營主體,培訓電商人才,促進電子商務在農村推廣應用,取得了較好成效。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強化引導扶持,農村電子商務開始起步。二是積極搭建平臺,農村電商服務體系不斷完善。三是挖掘產業優勢,農產品品牌戰略持續推進。巨龍集團、漢唐電商被評為省級電子商務示范企業;西北人家和酒泉故事被評為全省“明星網店”……蓬勃興起的電商業,有效帶動了農村電商的穩步發展。
據了解,酒泉市各縣(市、區)搶抓電子商務發展政策疊加的機遇,制定出臺了相關意見,積極爭取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精準扶貧電商支持計劃、阿里巴巴“千縣萬村計劃”試點村等項目和資金,有效提升了農村電商的發展速度。
加快發展尚需突破藩籬
當很多酒泉人還對電子商務一無所知時,酒泉漢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就率先捕捉到了電子商務發展的先機——赤金的韭菜、金塔的手工粉皮、瓜州的枸杞、阿克塞的風干肉等本地特產,經過網絡推廣銷售到了大江南北,使更多的人認識了酒泉,了解了酒泉。
但是,受多種因素制約,有美好前景的農村電商在發展中還需突破一道道藩籬。
“在廣大農村,電商發展還是受到了來自不同方面的制約。例如發運人參果,要從清泉鄉將貨物帶到酒泉,然后通過酒泉電商再發往全國各地。由于交通不便,網店運營成本高,發貨時間也延長了。這是制約農村電商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牛漢斌說。
據了解,目前酒泉市農村電商發展還處在起步階段,與發達省份、地區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應用范圍不廣、水平不高、主體不強、配套支撐體系不完善等諸多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制約著農村電商的發展。
酒泉漢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負責人說,物流停留在“最后一公里”之外、貨物流不夠頻繁、電商人才缺乏等,是酒泉農村電商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玉門、瓜州移民鄉鎮群眾文化水平低、互聯網化基礎程度不高、青壯年多外出打工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當地農村電商的發展。
據了解,制約農村電商發展的主要因素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產業成長性受到瓶頸制約。二是農產品生產標準化、品牌化程度低。三是農村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缺乏。四是干部群眾對電子商務的認知度不高。農產品生產仍以分散的小生產為主,沒有建立起涵蓋生產過程的控制、質量檢驗、清理篩選、分級包裝、冷藏保鮮等環節的一整套質量管理體系。雖然酒泉特色農產品種類多,但具有注冊商標的地標保護、無公害、綠色、有機特色產品少,全市通過食品質量安全認證的農產品生產企業只有20多家,這都影響了農業大生產、大市場流通的形成,制約了酒泉農村電商的發展。
破解“瓶頸”打造平臺支撐
冬日,記者走進肅州區金佛寺鎮電子商務服務站,幾位農民正圍著工作人員李興貴,在“聚農網”上查看農資信息。
“電子商務就像一根根網線,把偏僻的村落和外面的世界緊密地聯系了起來,讓村民和農產品一起‘走出村鎮,也讓更多的人知道了這里。”李興貴說。
電子商務不僅是開網店和賣特色農產品,更多的是從基礎設施建設、特色產業培育等方面為酒泉市的農村長遠發展帶來新希望。
近年來,肅州區把培育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作為助推精準扶貧、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新途徑,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積極培育經營主體,加強電商人才培訓,為帶動農村經濟快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破解農村電商發展的瓶頸,必須要堅持政府推動、企業主導、市場運作、統籌規劃、特色突出、典型示范、協同開發等思路,逐步改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環境,培育農村電子商務市場主體,加快推進電子商務在農業農村的應用。同時,要處理好“兩個關系”。一是處理好電子商務發展中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二是處理好自建平臺與利用第三方平臺的關系。另外,突出“五個重點”。一是加強政府引導。二是加大扶持力度。三是建立電商孵化培育平臺。四是提升品牌戰略。五是加快培養農村電商人才,從而使農村電子商務快速健康發展。
“針對酒泉的特色農產品和旅游文化資源,公司下一步將結合實際,打造新的商務模式,拓展新的領域,讓‘酒泉特色在市場中占有更大的份額。未來的發展中,如果瓶頸問題破解了,農村電商發展對酒泉整個電商產業的結構性調整將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甚至倒逼產業發展。同時,還有望引導新一輪農村青年返鄉創業大潮,幫助農民增收致富,為農村電子商務持續良性發展奠定基礎。”酒泉漢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