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楊
近日,北京氣溫持續居高不下,市氣象臺發布今夏首個高溫藍色預警,高溫作業者的工作狀況再次引發關注。北京市安監局于6月21日緊急啟動高溫專項執法檢查,針對高溫作業的重點行業領域,檢查其高溫防護措施落實及高溫津貼發放情況。未按規定發放高溫津貼的單位,最高將面臨1萬元罰款。(據6月23日《京華時報》消息)
夏季來臨,大江南北熱浪滾滾,酷暑之下,高溫費的發放問題又成了熱門話題。按理說國家有規定,高溫費屬于勞動報酬范疇,其發放應該不應成為一個問題。但在現實中,按規定發放高溫費卻成了老大難的問題。主要問題出在一些私營企業,有些企業認為發放高溫費會增加生產成本,擠壓利潤,于是能拖就拖,能賴就賴。不少網友反映,他們為保住飯碗,只能逆來順受,不敢提出要求,如果為了高溫費而丟了工作,這是得不償失的事情。就強弱而言,企業強而職工弱,職工不敢主張自己的權益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要落實國家規定的高溫費發放工作,不能只靠企業的自覺,企業要是沒有自覺性,職工豈不是只能吃啞巴虧?由此說來,要落實高溫費還需輔以執法手段。
今日見到北京市安監局緊急啟動高溫專項執法檢查的消息,讓人眼睛一亮,企業要是執意不執行國家規定,也并非就能逍遙于法律法規之外,因為不執行的背后面臨著的是行政處罰的結果。
北京市執法檢查根據規定的標準,通過查看企業的發放記錄,或詢問職工有沒有領到補助等方式檢查是否落實到位。對于標準低、打折扣,或飲料、津貼相互代替的,都將被重點查處。高溫津貼屬于勞動報酬的組成部分,該發不發屬于違法行為,最高將面臨1萬元罰款,未足額發放的,將被視為拖欠或克扣工資。
違反規定的要罰款—萬元,而未足額發放的,將被視為拖欠或克扣工資。這就將拒不按規定發放高溫費的企業推到了風口浪尖之上,拖欠或克扣工資行為已經列入了刑法,因此,企業拒絕為職工發放高溫費就有受到刑法處理的可能,這對企業來說,豈不是因小失大得不償失的一件事!
一項法律法規的出臺,必須輔以確保法律法規落實的具體措施。北京市的做法之所以受到廣大職工的歡迎,原因就在于采取措施為法規的落實保駕護航。通過深入企業檢查,傾聽職工的反映,有違規者則予以處罰,有關的高溫費發放規定就再也不是掛在墻上的裝飾,而是保護職工合法權益的利器。有這樣的具體落實措施,企業能不認真落實高溫費發放的有關規定嗎?
高溫費的發放問題歷經多年,尚未得到很好的落實,原因是一些地方把文件的落實寄托在企業的自覺執行上,而沒有采取必要的措施來保證規定的落實,于是碰到發放難的問題時就一味地歸罪于企業。要讓企業執行,光說教顯得蒼白,關鍵要讓企業知取舍,執行了皆大歡喜,拒不執行則予以處罰。有了壓力,企業就會權衡得失,從而做出明智的選擇。
我以為,北京市就高溫費發放問題采取的措施具有借鑒的作用,對于解決一些地方存在的高溫費發放難問題不失為一個借鑒。如果我們各地都能象北京市一樣對高溫費的發放工作進行執法檢查,做到獎優罰劣,那么廣大職工就將不再有“春風不度玉門關”之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