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平
5月11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會議提到一個格外引人注目的詞——“品質革命”。會議上,李克強總理提出,當前要促進消費品工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更好滿足群眾消費升級需求。立足大眾消費品生產推進“品質革命”,推動“中國制造”加快走向“精品制造”,贏得大市場。
“品質革命”一詞的提出,意味著一場提升商品質量,滿足群眾消費升級需求的大幕已經拉開。
一、把消費者留在國內
前不久,世界旅游業理事會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游客2015年在國外的消費金額達2150億美元,消費額為全球最高。同時,日本觀光廳公布的最新數據也顯示,2015年,中國游客在日本消費總金額為14174億日元(822億人民幣)。中國大陸游客消費總額比臺灣、韓國、香港、美國游客在日消費的總額還多1518億日元(88億人民幣)。
中國國家旅游局的數據也顯示,2010年至今,赴國外旅游的中國游客人數增長超過一倍至1.2億人次,這意味著每10名國際游客中便有1名中國人。
中國人出境旅游人數的猛增,讓世界各國驚嘆和欣喜。許多國家像法國、英國、德國、日本、韓國等紛紛打出針對中國人的旅游項目和活動,連國外機場的海關人員見到中國游客都熟練的用漢語親切地打招呼。
我們知道,中國人旅游不僅是游山玩水、游覽名勝古跡,還有一個重要事情就是“瘋狂購物”。物品包括小到指甲刀大到箱包,從普通的日用品到高檔化裝品等等。據《全球自由行報告2015》透露,購物在中國海外旅游中,尤其是在自由行旅游中占比最大,超過五成的花費都用在“瘋狂購物”上,比例達55.8%,其次是餐飲,占比10.5%,交通和住宿消費分別占13.1%和9.7%。
那么,我們不僅要問,在中國生產的消費品中,有100多種產品產量居全球首位。包括家電、制鞋、棉紡、化纖、服裝等產能占全球的50%以上,輕工、紡織出口占全球的30%以上,是名副其實的消費品制造和出口大國,但國內游客卻千里迢迢到海外購物,卻不愿意在本國消費,有的商品明明知道是中國制造,也愿意在境外購買,這是為什么呢?
我們認為存在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商品質量,二是商品差價,三是商品品牌。
首先,商品質量存在較大差距。如幾年前筆者在北京購買了一款當時最優質的日本尼康數碼相機。之后,買了同型號的鋰電池兩塊,一塊是日本原產的,一塊是中國深圳產的,經過幾年的使用后,深圳產的電池如今已充不上電,影響了相機的使用,而日本產的鋰電池依舊沒有問題。
其次,國內外產品存在的較高差價,也是國人選擇境外購物的主要原因。一是國內稅率比較高,特別是指定奢侈品的消費稅高;二是國內流通成本高,各種各樣的環節過多。而游客去國外購買同類商品就便宜。
第三,國外品牌知名度高。因為國外的品牌產品,歷史久遠影響力f-,能滿足消費者的心理需求,而中國自己的品牌少,在世界上也沒有知名度和影響力,即使國外品牌商品價格貴也要購買。
所以,綜合上述原因,我們認為國內內需不振,根源在中國本土銷售的商品質量、價格和品牌,與消費者的需求有差距。而中國居民的消費需求,也正經歷從量的滿足向質的提升、從有形產品需求向服務消費需求、從模仿型排浪式消費向個性化多性化需求的方向轉變。因此,百姓被壓抑的消費欲望,在海外得到了滿足和釋放。
那么,如何提升國內商品質量,讓消費者在國內買到稱心如意的商品,“把消費者留在國內”,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新課題。
二、“工匠精神”就是精益求精
2016年3月,隨著全國兩會的召開,“工匠精神”也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報告中寫道,“改善產品和服務供給要突出抓好提升消費品品質、促進制造業升級、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三個方面。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p>
我們知道,“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是指對一個產品的每個環節、每道工序、每個細節都一絲不茍地認真工作。
中國自古以來就不乏持有工匠精神之人。有人說,古代中國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原創之國、匠品出口國、匠人之國。比如,修建在崇山峻嶺之上、蜿蜒萬里的長城;建于隋代的河北趙州橋;現存高達67.1米的山西應縣木塔;北京明、清兩代的故宮;蘇州的古典園林等。這一系列古建筑,凝聚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結晶,是古人工匠們高超的技術和精湛藝術的完美體現。
進入新中國以后,在上世紀50年代國家進行大規模建設的時侯,許多來自全國各地的木匠、瓦匠和鐵匠匯集在北京,他們在缺少機械設備和圖紙的情況下,不計報酬、不講索取、加班加點,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用自己精湛的技藝建立起了北京的十大建筑,其中包括矗立在天安門廣場上的人民大會堂。這些巧妙的設計、精巧的結構和精湛的建筑藝術,給新中國的北京增添了時代的風采,也充分展示了那代人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力,不愧是新中國的能工巧匠。
當時間進入改革開放的80年代,那時鐵路部門最先進的國產機車,就是在湖南株洲生產的韶山一型電力機車,因機車牽引功率小,故障率高,尤其是在大山深處的崇山峻嶺中奔跑時,就是雙機牽引列車也經常是走走停停,無法完成繁重的鐵路運輸。因此,國家不得不花有限的外匯去進口歐洲的電力機車。那時,在大同至秦皇島的鐵路線上奔跑的貨運專列,就是由法國阿爾斯通公司和瑞士聯合研制的8K電力機車來擔當運輸。
之后,經過30年的努力,我們國家終于邁進了“高鐵時代”。高速鐵路建設和對原有鐵路的高速化改造,使中國已經擁有全世界最大規模以及最高運營速度的高速鐵路網。據統計,2015年高鐵行駛里程達到1.6萬公里,今年則有望突破1.8萬公里,并已成為高鐵里程的世界第一。中國已成為世界上高速鐵路系統技術最全、集成能力最強、運營里程最長、運行速度最高、在建規模最大的國家。
高鐵的建設,可以說是憑著腳踏實地、執著專一地“大國工匠精神”在平凡的崗位上干出來的優質精品工程。
另外,我們知道“工匠精神”是一個時代的氣質,是一種熱愛工作的專注精神,這種精神不分國界和地域。它不僅在中國,在世界上許多國家也都在提倡和傳承“工匠精神”。
如景色宜人的瑞士,以鐘表質量和準確聞名于世,世界上10塊手表中有7塊是他們制造的。瑞士制作手表有嚴格的選材標準、質量標準和檢驗標準。在手表外觀、手表靈敏度、走動時的聲音等六項指標達標后,還必須至少是80%的制造價值在瑞士完成,才能注上“瑞士制造”。而且,瑞士手表為滿足個性化需求,還為個人定制手表,在兩到三周時間即可完成,手表銷售到客戶手里后,還負責所有在生產上引起的任何瑕疵。所以,數個世紀以來,瑞士鐘表師以追求完美及不斷創新的“工匠精神”,對每一個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塊表的精心打磨,造就了舉世聞名的瑞士鐘表業。
由此,通過以上這些實例也可以說,工匠精神就是熱愛你所做的工作和事業,在平凡的崗位上,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
三、培育“工匠精神”推動“品質革命”
今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上講到,“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供給和需求兩側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比如,我國一些行業和產業產能嚴重過剩,同時大量關鍵裝備、核心技術、高端產品還依賴進口,國內龐大的市場沒有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p>
因此,發揚“工匠精神”進行技術創新,踏實務實打好“品質革命”這場攻堅戰,是解決高端產品核心技術問題,推動“中國制造”加快走向“精品制造”的有效途徑。
如成立于1995年12月的沈陽機床集團公司,是在沈陽原有三大機床廠基礎上重組建成。經過多年不懈的努力,靠著一股擔當、責任和韌勁,靠著工匠在專業領域上絕對不會停止追求進步的拼勁,他們研制的軌道梁加工生產線等數控機床產品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并已成批量進入汽車、國防軍工、航空航天、軌道交通等重點行業的核心制造領域。
前幾年,沈陽機床還開發出了全新的智能、互聯產品的數控系統——“15”數控系統,該系統的技術能力,甚至走在了德國工業4.0的前面。
今年第一季度,15智能數控機床出貨近3000臺,同時新增訂單12000臺。這是世界上第一個智能、互聯數控系統,是中國產業升級宏大背景下,具有時代啟示意義的創新型事件。
另外,推進“品質革命”,需要千千萬萬勞動者的共同努力,需要大眾創業、萬眾闖新。因為,無論多么高精尖的產品,都離不開普通勞動者的精益求精。只有每個人都發揚“工匠精神”,抓住每個細節,抓住每次機會,才能生產出消費者滿意的優質產品。
如許多中青年創業家,幾年前在廣東佛山創辦自己的工廠,制造廉價電風扇等電器產品。隨著企業的逐漸壯大,也開始涉足制造業,為家電品牌生產零部件。后來,由于看到了不斷擴大的機器人市場,他們在這幾年投身于新興的機器人世界。如今,他們從供應商瑞典跨國集團ABB進口機械臂,然后銷售給中國制造企業,并幫助把機械臂集成至客戶的生產線。而集成安裝生產線就是一項高度專業化的業務。
又比如,廣東伊雪松機器人設備有限公司,看準市場摸清客戶需求,其生產的鮮艷綠色涂裝機器人比瑞典ABB、德國庫卡和日本川崎重工等跨國公司的產品便宜20%至30%,而且,質量毫不遜色,受到國際機器人聯合會專家的認可。
由此,從這些實例看出,要推動“品質革命”,一要靠改革;二要靠培育和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三要靠引導企業樹立質量為先、信譽至上的經營理念;四要靠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五要靠推進國內消費品與國際標準對標;六要靠強化監管,嚴打假冒偽劣商品。
總之,“工匠精神”是“品質革命”的堅實基礎和發展要求。是“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的動力源泉。只有每個人都堅持“工匠精神”,才能生產出高品質的產品,才能提升中國工業產品邁入中高端,才能更好地滿足消費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