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外語中介語石化現象的研究是二語習得理論構建不容回避的中心問題。引起中介語石化的認知心理因素主要有中介語知覺、中介語記憶和中介語思維三個方面。要杜絕中介語產生,必須在外語認知過程中,不輸入中介語,實現目標語知覺、目標語記憶和目標語思維。
【關鍵詞】中介語;中介語石化;認知心理
中介語石化現象多年來一直是外語研究中的熱點和難度。中介語石化現象的成因是研究的重點之一。中介語石化的產生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的作用和地位也千差萬別,大體可分為外語學習的客觀環境和學習者這一主體兩大類因素。這兩方面的因素哪個在引起外語中介語石化現象中的作用更大呢?不言而喻,學習者這一主體起著關鍵作用,而認知心理因素是中介語石化產生的主體。認知心理因素包含很多方面,其中知覺、記憶和思維三因素是其中最關鍵核心的部分。
一、認知心理因素分析
外語的學習過程,是外語的認知過程。認知是人們獲得知識和應用知識的過程,也可叫做信息加工過程。認知過程,依賴于人的一系列心理活動,如感覺、知覺、注意、記憶、思維、決策、解決問題等。認知過程,主要包括知覺、記憶和思維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是由低級到高級,密切聯系互相影響的認知過程。
知覺是直接接受從外界輸入的信息,并對這些信息進行淺層的加工、處理。它的主要目的在于認識外部世界的特征。知覺的產生,既依賴于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征,也依賴于感知的主體。知覺者的知識經驗及他們對事物的態度,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知覺的過程和結果。明度和強度大、顏色鮮艷、活動變化、與周圍刺激形成對比的刺激容易優先被知覺選擇為認知的對象。伴隨有語言說明和引導,積極將當前的知覺對象與過去的經驗建立聯系,知覺的效果會更好。
記憶是認知過程的一個承上啟下的重要階段。記憶是在知覺的基礎上,將信息轉換成頭腦中的代碼,即形成有組織的知識結構或表征,并將這些表征儲存在頭腦中。人的記憶是巨大的,記憶的內容也在不停地更新,沒有記憶就沒有積累,沒有記憶就沒有發展,沒有記憶就沒有創新。記憶的內容多種多樣,主要有動作記憶、情緒記憶、形象記憶和邏輯記憶四種。記憶的過程可分為三個環節:識記、保持、再認或再現。有明確目的和任務的有意記憶通常比無目的的記憶效果好。動作和形象材料比邏輯材料更易于記憶,視覺材料比聽覺材料易于記憶。
思維是在知覺、記憶的基礎上,對輸入信息進行更深層的加工。它揭示了事物之間的聯系與關系,形成概念,利用概念進行推理和判斷,并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解決人們面臨的各種問題。外語學習的思維階段,對輸入的目標語知覺和目標語記憶進行更深層的加工,主要揭示目標語單詞之間的關系,組詞造句的規則。通過形成的概念,并利用概念形成的語法體系,結合學習者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解決面臨的目標語的交際問題、表達問題和思維問題。問題難度較低,或表現方式直接,已知條件和有效條件明確,關鍵特征和重要關系直觀,思維的目標就會清晰,效率會比較高。中等強度的動機水平對思維活動會起促進作用,動機水平過高或過低都可能會阻礙思維的進行。
二、認知心理中介語的產生
1、中介語知覺
外語的認知過程,首先要經過目標語知覺階段。目標語知覺的產生,要經過感覺、表象、注意等心理活動,對目標語的語音、語意、詞匯、語法等信息進行選擇、加工。學習者已有的語言知識和經驗,在信息加工過程中起重要作用。母語知覺與目標語知覺的產生是不同的。母語知覺之前,學習者原有知識與經驗是一片空白。而目標語知覺之前,已有母語的先行存在。目標語知覺的產生,一方面決定于目標語經過感覺、表象、注意等信息;另一方面決定于學習者已有的母語知覺。兩方面相互作用,進行選擇、加工。因而,目標語知覺的產生和形成過程,很難避免母語的干擾,結果,不能形成地道的目標語知覺,而只能是中介語知覺。在外語課堂教學條件下學習目標語,既缺乏目標語的自然語言環境,也很難保證外語課堂教學輸入的外語是地道的目標語。如果輸入的是中介語,外語教學認知過程形成的目標語知覺,只能是中介語知覺。目標語知覺的產生,如果能達到三個條件,可以避免產生中介語知覺。(1)輸入地道充足的目標語;(2)具有自然的目標語語境;(3)避免母語的負遷移。如果這三個條件達不到,認知過程產生的就是中介語知覺。中介語知覺,只能產生中介語。
2、中介語記憶
外語學習的記憶階段,是將目標語知覺進行再加工,把目標語知覺轉換成頭腦中的代碼,形成有組織的目標語知識結構,使目標語的語音、語義、詞匯、語法等形成有組織的知識結構,并將這些目標語的知識結構儲存在頭腦中。外語教學組織者和外語學習者的主觀愿望,希望記憶的應是目標語。但是否記憶的是目標語,決定于記憶的基礎—知覺。如果記憶加工的知覺是地道的目標語知覺,記憶加工后,儲存在頭腦中的目標語知識結構,也是目標語記憶。如果記憶加工的是中介語知覺,所形成的記憶只能是中介語記憶。在外語課堂教學條件下學習目標語,所形成的中介語知覺,經過記憶加工,儲存在頭腦中的只能是中介語記憶。
3、中介語思維
要實現目標語思維,決定于三個方面:(1)知覺和記憶是思維的基礎。目標語知覺和目標語記憶,決定了目標語思維。如果思維加工的是中介語知覺和中介語記憶,其結果只能是中介語思維。(2)思維加工要運用其已有知識和經驗。因此,母語的遷移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能避免母語負遷移,思維就可實現目標語思維。如果母語在思維加工中發揮負遷移作用,實現的思維是中介語思維。(3)母語文化干擾也是產生中介語思維的一個因素。不容置疑,任何語言都是相對穩固的音意結合的詞匯和語法系統。任何語言學習者,首先掌握了母語才學習外語,這樣,母語的負遷移是不可避免的。特別是當學生想表達的概念超過其目前所掌握的新語言規則的范圍時,他們往往求助于母語的規則系統。由于母語的負遷移,導致外語學習錯誤的產生,延長了學習者犯錯誤的時間,中介語重復的頻率增多了,必然形成石化。如果以上三個產生中介語的因素不能解決,中介語思維是不可避免的。
三、結語
中介語石化,源于中介語。在整個外語認知過程中,要杜絕中介語的產生,學生和外語教師要分別做相應的改進。學生要學習原原本本的目標語,杜絕母語的負遷移;適應目標語的文化,減弱母語文化干擾;認真主動改正外語學習中的錯誤;外語學習中的語音、語意、語法等方面的錯誤都要重視,主動糾正,避免錯誤重復出現。外語教師的外語應是標準的目標語。即使有少許的中介語,必須積極主動改正;教學中進行準確的目標語教學,盡量減少非目標語的輸入;對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學生學習中出現的錯誤及時改正;教師在外語教學中,要加強學生學習外語的動機和學習態度教育,要加強目標語文化的教育。
基金項目:內蒙古工業大學科研項目“外語中介語石化現象的認知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SK201025
【參考文獻】
[1] 楊連瑞. 二語習得研究與中國外語教學[M]. 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8.
[2] 盧秀安. 現代心理教育[M]. 廣州: 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3] 彭聘齡. 認知心理學[M].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4.
【作者簡介】
郭曉紅(1970—),女,內蒙古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