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業類院校學生黨員是學生中的骨干分子,學生黨員隊伍的建設是黨建設的基礎工程。結合農業類院校學生群體的特點,本文分析了農業類院校學生黨建工作中存在的學生入黨動機復雜,基層黨組織不夠完善、入黨教育培養模式陳舊、重視發展前教育、忽視發展后教育等問題,分析其原因,探索出農業類院校學生黨建工作的創新模式,構建領導保障體系,文明養成教育體系,學生黨員培養教育鏈,健全三級黨建機制,確保學生在黨建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對于提高農業類院校學生黨員隊伍整體素質,培養造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農業類院校;學生黨建;工作模式
農業類院校學生黨建工作是黨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十八大以來高校黨建工作落實中央要求、推進改革創新,取得了重要進展,但還存在與新形勢的要求不適應的地方。第二十三次全國高校黨建工作的會議精神,為農業類院校的學生黨建工作指明了新的改進方向。通過對農業類院校學生黨建工作模式的實踐研究,探索出適合農業類院校學生的黨建工作新模式,是貫徹落實全國高校黨建工作會議精神的重要舉措,也是實現高等農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目標的關鍵,對于建設一批信念堅定、素質優良、作用突出的優秀學生黨員以及一支規模適度、結構合理的高校學生黨員隊伍具有重要意義。
一、農業類院校學生的群體特征
1、政治意識不強,對黨組織認識不夠
由于農業類院校生源中來自農村及經濟發達地區的學生比例較高,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生活環境中相對缺乏政治熏陶的氛圍,因此,很多學生接觸的媒體較少,時政關注度不夠,思想覺悟不夠高,政治意識不強。農業類院校入學門檻相對較低,很多學生的理論基礎相對薄弱,對政治關注較少,對黨組織的認識不夠。通過問卷調查,27.53%的學生認為,時事政治、國家大事是國家領導們的事情,與他們沒有什么直接的關系。31.23%的學生對思政教育的學習持有逆反的心理,覺得學這些沒有什么意義,只是為了應付考試,拿到學分。調查中,一半以上的學生政治意識較弱,這就使得農業類院校學生對黨組織的認識與優秀學生黨員隊伍的建設要求存在較大差距。
2、集體觀念不強,向黨組織靠攏的積極性不高
現在的高校學生大都是90后,很多都是家里的獨生子女,在生活和學習中只考慮個人利益,沒有團隊意識,集體觀念不強。通過實踐調查發現,61.53%的學生入黨的目的性很強,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黨員的發展速度和質量。由于農業類院校的特殊性,一半以上的學生畢業后選擇去企業工作,認為專業知識在就業選擇中更重要,對思想文化的教育重視度不夠,造成了學生的思想文化基礎較薄弱,這就使得學生缺乏對黨的理論和政策的正確理解,因而向黨組織靠攏的積極性不高。而有入黨意愿的學生,有的綜合素質不符合黨員要求,有的目的性很強,存在諸如“畢業后好找工作”、“考公務員占優勢”、“增加就業競爭力”的想法,有的學生甚至有“別人是黨員我也想當黨員”的思想。
3、德育培養理念不強,只重專業課程學習
調查發現,通過高中的應試教育學習,步入大學,很多學生還是存在著只注重書本知識的學習,有50.51%的學生進校后存在著“專業思想”問題,認為只要學好專業課程就行,德育培養無關緊要,學與不學都沒有太大的影響,對思想德育的培養觀念較為淡化。
二、當前農業類院校學生黨建工作存在的問題
1、學生入黨動機復雜
通過調查發現,農業類院校學生大都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因此他們渴望入黨的愿望是強烈的。但是,部分學生存在入黨動機不夠純正的現象,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和盲目性。進一步調查發現,農業類院校學生帶有功利性和盲目性的入黨動機主要有以下三種:一是為了獲得就業資本,增加就業競爭力要求入黨;二是因家庭的期望而被動地入黨;三是看到周圍同學都遞交入黨申請書,自己也隨大流申請入黨,持有從眾心理。復雜的入黨動機直接導致了學生們在思想上對黨的認識不足,學習上對黨的知識了解不夠,生活上責任意識不強,嚴重制約著農業類院校學生黨建工作的整體水平。
2、黨務工作不到位
隨著高校學生黨員人數的日益擴大與基層黨務工作人數相對較少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出現了黨務工作不到位的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影響了農業類院校學生黨建工作的健康發展。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以下三點:一是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的數量逐步呈“金字塔”形態,黨務考察工作難度逐漸加大;二是學生正式黨員數量有限,流動性較大,大多集中在大學三年級和四年級,學生在學校的時間較少,而他們出去實習的時間較多,這就造成了對學生黨員思想動態的了解就較少,黨員活動難以順利開展;三是由于黨務工作經費不足,基層黨組織干部配備不齊,顯得相對不夠完善,對學生黨員的管理極其缺乏。
3、入黨教育培養模式陳舊
農業類院校學生有著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學生黨建工作的開展也應有其自身的重點和特點,然而在實踐中調查發現,許多院校仍采用一成不變的理論型、說教式的授課發昂視培養入黨積極分子,很少進行有實際意義的交流和實踐活動。雖然加大了黨課力度,學生需要先進行院黨課培訓,考核通過方可參加校黨課學習,校黨課考核通過才能成為入黨積極分子,但是這種層層培訓的陳舊的教育模式已不適用新時代的農業類院校學生,因此這種“重說教,輕實踐”的方式不能達到“多層面、多角度”培養學生的效果。
4、缺乏黨員發展后繼續教育工作
調查發現,農業類院校黨的建設進展不平衡,有的院校存在“重發展、輕黨建”、“重入黨前發展,輕入黨后教育”的現象。有些院校把發展黨員作為學生黨建工作的主要任務,將工作重心主要放在對積極分子的考察、培養和發展上以及對發展對象的重重考察和教育上,但是卻缺乏對黨員發展后的繼續教育工作,沒有把黨建工作擺在應有的地位部署推進,造成一些學生黨員意識不到自己的黨員形象和應承擔的責任,在日常生活學習中,模范作用發揮不夠,黨性修養也有待提高。
三、農業類院校學生黨建工作模式的探索
學生黨建工作是黨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農業類院校的實際出發,積極探索新時期加強和改進農業類院校學生黨建工作的有效途徑和方法,創新學生黨建工作的模式,是實現農業類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目標的關鍵。
1、構建領導保障體系,確保學生的核心地位
學生黨建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組織體系的落實和制度體系的支撐。針對農業類院校學生入黨動機復雜和黨務工作不到位的問題,要實行黨建工作責任制。為了使黨建工作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緊密銜接,構建領導保障體系,即學院黨委會將學生黨建工作列為學院黨建工作的重要部分,并制定學生黨建工作的目標和發展規劃,在院黨委的領導下,各系黨總支部協調開展、團支部切實負責學生黨建工作。農業類院校應該把落實黨建責任作為干部年度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把考核結果作為選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據,健全考核標準和程序,完善激勵機制,讓抓黨建有成效的各級干部,干起來有精神、做起來有底氣。基本形成院黨委領導、各系黨總支部協調、團支部切實負責的覆蓋面廣、上下聯動的領導保障體系,確保學生在黨建工作中的核心地位。
2、學生黨員培養教育鏈條化,保證發展黨員工作的連續性
探索新形勢下農業類院校學生黨建工作的模式,還要將學生黨員的培養教育鏈條化,保證發展黨員工作的連續性,從而提高黨員的發展質量,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高中與大學培養教育不間斷。由于高中教育和大學教育存在差異,需要清楚新生入黨積極分子的基本情況,并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運用合理的方式對其進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宣傳,同時,可以通過舉辦黨校培訓與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實踐活動,深入入黨了解積極分子的入黨動機,在實踐活動中使學生感受到黨組織的關懷,從而堅定入黨信念。
二是低年級與高年級教育不間斷。由于不同的年級有不同的學習任務,學生的學習能力也存在差異,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確定“一年級廣泛宣傳,二年級重點培養,三年級加強黨員發展,四年級完善黨員教育”的工作思路,把工作重點放在二年級和三年級上,實現黨建工作的重心前移和統籌兼顧。對于低年級的學生,側重于黨的認識教育,把黨的基礎知識教育與適應大學生活教育、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從而使低年級學生對黨有正確的認識。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則重點圍繞堅定入黨信念、樹立正確政治信仰方面進行教育,引導他們自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使高年級學生的黨性修養有所提高。
三是頂崗就業實習培養教育不間斷。由于每一年隨著畢業季的到來,高校都會有很多的學生黨員流出,學生黨員具有較高的流動性。通過對即將畢業的學生進行離校前黨員教育,將黨組織轉移手續、檔案存放等相關知識提前告知學生黨員,使學生黨員能夠清楚地進行對黨組織關系的轉移和保存,以便學生黨員能夠順利地進入新的組織管理,參加新組織的黨員活動。因此,就業實習培養教育不間斷是保證學生流動黨員被納入組織管理的有效方式。
3、健全“學院黨委——黨支部——團支部”的學生黨建工作機制
結合農業類院校學生特點,從班集體、團組織和黨組織三個工作層面來改進學生黨建工作,健全“學院黨委——黨支部——團支部”的三級學生黨建工作機制,不斷提高學生支部、黨團之間、師生支部之間的凝聚力,有效實現學生黨建工作的良性互動。通過建立嚴謹系統的學校黨建規章制度,“學院黨委——黨支部——團支部”的三級黨建機制,使學院、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工作相互銜接,使黨建工作人員與學生黨員之間相互配合并相互監督,將學生黨建工作進一步完善,有效實現農業類院校學生黨建工作的良性互動,從而推動農業類院校學生黨建工作發展。
4、形成文明養成教育體系,不斷增強學生黨員的黨性修養
在文明養成教育體系上,堅持以校園文明建設為出發點,以重要活動日為契機,以增強黨員黨性、提高學生素質為重點,開展多種多樣的主題教育活動,引導學生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堅持理論學習與實踐鍛煉相結合,不斷創新黨員活動模式,通過將學生的專業知識和黨組織活動相結合,激發學生黨員進行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以服務同學為理念,開展學雷鋒等志愿服務活動,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通過文明養成教育體系,全面提升農業類院校學生文明素養,促進其全面綜合發展,不斷增強學生黨員的黨性修養。
該項目系保定市社科聯研究課題:“創新農業類院校學生黨建工作模式的實踐和探索”,課題編號:編號:201505029;河北農業大學黨建理論研究項目,項目編號:DJ20130208
【參考文獻】
[1] 莫 ?坷. 創新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實踐與思考[M].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2.
[2] 薄舜予. 新媒體視閾下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創新研究[D]. 大慶: 東北石油大學, 2014:33-38.
[3] 蔣飛燕, 陳建紅. 農業類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現狀和對策[J]. 廣西農學報, 2013,28(3):62-63.
[4] 孫 ?偉, 甘傳鶴. 高等農業院校學生黨建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安徽農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11,20(2):126-130.
[5] 陳 ?娟. 高等農業院校學生黨建工作新體系建設探索[J]. 安慶示范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10,29(9):91-93.
[6] 張 ?陽. 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模式的構建和探索[J]. 黑河學刊, 2010(2):67-69.
【作者簡介】
王佳惠(1984—),女,河北邢臺人,碩士研究生學歷,河北農業大學講師,主要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