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
【摘要】寶泉嶺農場現有非公企業30個,其中規模以上企業4個,是管局擁有非公企業最多的一個農場,近年來,由于非公企業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還存在思想認識不到位,總量不足,質量不高,結構不合理等方面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非公企業的發展。沒有幾個非公企業能夠真正發展壯大起來的。加強非公企業人才隊伍建設對提升企業競爭力、增強企業活力,全面提升專業技術人才的工作能力和水平,為企業快速健康發展提供堅強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加強;非公有制企業;人才隊伍
寶泉嶺農場現有非公企業30個,其中規模以上企業4個,是管局擁有非公企業最多的一個農場,近年來,由于非公企業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還存在思想認識不到位,總量不足,質量不高,結構不合理等方面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非公企業的發展。沒有幾個非公企業能夠真正發展壯大起來的。加強非公企業人才隊伍建設對提升企業競爭力、增強企業活力,全面提升專業技術人才的工作能力和水平,為企業快速健康發展提供堅強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進一步促進農場非公企業的發展,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加強非公有制企業人才隊伍建設。
一、教育引導,樹立非公企業人才工作新理念
“國以才興,企以才興”誰擁有了人才,誰就掌握了市場競爭的制高點。幫助企業主充分認識到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關鍵是人才的競爭,不斷增強發展是“硬道理”,人才是“硬家當”的意識,真正樹立人才是企業發展的長久動力和真正后勁的理念,使會員企業主自覺從企業發展需要出發,科學引進、使用和培養人才,用事業留人,用環境留人,用制度留人,用待遇留人,用感情留人,為人才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硬件”與“軟件”一是要牢固樹立“人力資源是企業最大的資源”的人才理念。破除企業重物輕人的現象,真正樹立人才是競爭之本、發展之源的思想。二是要牢固樹立人才重在經營的理念。要學會用與時俱進的標準去鑒賞和識別人才,用與時俱進的理念去培養和開發人才,用與時俱進的方法措施去管理和使用人才。
二、政策引導,構建非公企業人才開發好環境
農場要把非公企業的人才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內容納入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加強宏觀管理和指導,構建非公企業人才引進的“綠色通道”,為非公企業人才的培養、使用和激勵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持。一是建立了非公經濟人才數據庫。通過調查摸底,掌握了全區上規模非公企業近幾年的基本情況、經營情況和管理與發展情況。二是建立和完善企業專業技術人才資源信息庫。通過對企業內部所有專業技術人員的調查摸底,充分掌握各種人才信息資料,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信息庫。該信息庫除要求具備專業技術人員的基本信息之外,還必須明確他們所掌握的技術特點和特長,為企業人才的調配提供便利。三是制定優惠措施吸引人才,建立科學的激勵約束機制。一是要拓寬選人用人渠道,通過科技項目和專業崗位公開招標和招聘,把高素質的人才引進來。以情感留人,以事業留人,以待遇留人,確保引得進,留得住。四是要完善人才獎勵機制。對專業技術人員攻克技術難關、完成高新技術項目、開發出新工藝和新產品等,根據貢獻的大小給予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的獎勵,對有突出貢獻的人才政府應實行重獎,充分調動專業技術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要在非公有制企業中探索建立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的多元化分配體制,鼓勵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參與分配。五是要搭建人才“柔性”流動的橋梁。根據非公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鼓勵各類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才在完成本職工作、不侵害原單位合法權益的前提下,通過參與項目研發、技術攻關和提供咨詢服務、技術服務、人才培訓等多種方式,到非公企業兼職兼薪,為企業搭建人才“柔性”流動的橋梁。六是不斷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的素質和水平。一是要制定科學的培訓目標,采取“走出去”、“請進來”、“聯合辦學”等多種靈活多樣的形式和途徑,努力為專業技術人才提供學習培訓的良好條件。
三、宣傳引導,營造非公企業人才成長好氛圍
加大對非公企業人才工作政策及優秀人才的先進事跡、科研成果的宣傳力度。要充分利用各級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對非公企業人才工作政策及優秀人才的先進事跡、科研成果的廣泛宣傳,全力營造一個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社會氛圍。要進行精神激勵。嘗試在農場范圍內設立“技術能手”、“突出貢獻優秀技師”等獎項,使他們創業有機會,干事有舞臺,發展有空間,社會有地位。還要給予物質獎勵。對有突出貢獻的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進行物質獎勵,形成以政府獎勵為導向、用人單位和社會力量獎勵為主體的人才獎勵制度。在非公企業的專業技術人員中開展職稱評定,對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人才,可以破格晉升專業技術職稱。要落實必要的保障措施。完善人事代理辦法,為非公有制企業提供全方位的人事代理服務,幫助解決非公企業就業人員的戶口、保險、大中專畢業生轉正定級等一系列切身利益問題。嚴格執行國家有關職工基本養老醫療生育工傷等各項規定,解決非公企業人才的后顧之憂。
四、市場引導,暢通吸引非公企業人才的綠色通道
在具體工作中,農場注重發揮市場在人才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建立服務周到、運行規范的人才市場體系,引導非公企業自主擇人,人才自主擇業。不斷引導人事人才中介服務機構為人才流動牽好線,架好橋,并依托勞動服務部門為企業招聘人才。并且,努力搭建校企合作、場企合作、企企聯合、內外聯合的平臺,積極鼓勵、引導和推薦科研院所科技人才、高校畢業生、下崗工人、農民工等到農場非公企業建功立業。
五、搭建平臺,發揮好非公企業人才的作用
以創新的政策制度,農場企業共力,構筑起讓人才有榮譽、有地位、受尊重的生活和工作環境,“尊重人才,從領導做起”!應建立領導班子成員聯系優秀人才制度,要求每位領導聯系幾名高層次人才,其中包括1—2位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并要求領導在元旦、春節等重大節假日必須要專程走訪慰問高層次人才,了解他們工作與生活情況。有困難需要幫助解決時,必須要切實幫助解決。在農場的引導下,企業也開始了“留才運動”。比如開設了福利性食堂,隨時解決員工的就餐問題;出臺了人才探親管理辦法,省外人才每人每年可享受15天探親假,省內人才也享受10天;制訂了人才退休生活保障制度,引進人才,最終的目的是:加快人才資源轉變,發揮人才作用,創造更多社會財富。而人才是否有用武之地,關鍵取決于人才的創新創業平臺,它需要制度、物質和服務作保證。激勵,是該市構建人才資源轉變的內在動力機制的重要手鼓勵非公有制企業人才創新創業,如對獲得國家級和省級科技進步獎的,分別給予物質的獎勵。鼓勵企業實施人才參股等薪酬制度,激發人才創業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