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浙江/譚儒
三大利好初顯鞋服業明日曙光
文浙江/譚儒

雖然目前鞋服業受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制造成本增高等因素影響,還處于L型發展底部,但是在人民幣貶值、網絡強國戰略、房地產調控及降低五險一金等三大利好的沖擊下,鞋服業已過了深度調整期,初顯發展戰略曙光。
2016年來,受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制造成本增高等因素影響,鞋服企業驟然“入冬”,寒流席卷,倒閉潮、關店潮浪濤洶涌,喜得龍破產,旗牌王破產,達芙妮關店千家,百麗銷量10季未增,貴人鳥凈利潤大幅下跌,步森股份虧損幅度加大,四成服裝類上市公司上半年凈利下滑……在失落和恐懼中備受煎熬之夜,中國鞋服業2016年迎來三大利好,讓世人看見了中國鞋服業的明日絲絲曙光。
日前,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連續多日下跌。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19日報于6.7326,為2010年9月15日以來最低水平。對于鞋服加工制造類企業而言,業務中出口占比較高,人民幣貶值將會對鞋服企業產生一定的利好。
一方面,出口訂單基本以美元結算,人民幣貶值,美元計價的訂單兌換成人民幣的價格將會提升,帶來收入端的增長。另一方面,出口型鞋服企業會保存有一定的美元凈資產,匯率貶值將帶來一定的匯兌收益。長期來看,要素成本上漲背景下鞋服企業競爭力減弱的情況有望伴隨著人民幣貶值而得到改善,帶來訂單量以及中國紡企在國際市場競爭力的提升。
人民幣貶值帶來的利潤彈性=(美元升值幅度×企業出口收入占比/凈利潤率+美元凈資產×基準期人民幣匯率×美元升值幅度/凈利潤)×(1-25%)。
行業經驗顯示,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每貶值1%,鞋服企業銷售利潤率將上升2%至6%。人民幣持續貶值有助于鞋服企業銷量增加和利潤增長。我們可以通過2016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貶值比率,計算出今年鞋服企業的因人民幣貶值帶來的利潤。

今年9月12日,中國鞋服行業與互聯網融合創新大會在溫州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互聯網協會、中國服裝協會、中國皮革協會等單位共同主辦。會議強調,鞋服業與互聯網融合是大勢所趨,是鞋服業轉型升級的根本。
10月9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實施網絡強國戰略進行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發表講話,提出6個“加快”,對建設網絡強國作出全方位部署。毫無疑問,高層意志將推進中國信息化和制造業深度融合,促使“互聯網+鞋服業”新的組合發展模式深入社會機理。
據日泰集團董事長金哲新稱:中央目前制定的網絡強國戰略有利于鞋服業轉型升級。鞋服行業是互聯網時代轉型的先鋒,在利用互聯網進行大規模個性化定制和柔性化生產上,可以最大限度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進而激發消費潛力,使鞋服企業有目標地進行“點菜做飯”式的生產。
在中國鞋服行業與互聯網融合創新大會上,中國皮革協會秘書長陳占光指出,制鞋行業面對壓力,積極響應“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行動戰略和“三品”戰略,從供給側結構性創新入手,行業整體結構進一步優化,運行效率有一定提升,新的競爭優勢正在重塑,新的增長動力正在逐步形成。剛剛發布的《皮革行業發展規劃2016-2020》提出,要深入開展“互聯網+”行動,提升研發、制造、供應鏈全程數字化管理水平。近年來,行業在兩化融合方面取得了積極的成效。
報喜鳥、奧康、紅蜻蜓等鞋服企業都是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企業。
近年來,中國鞋服企業面臨兩大成本的壓力,一是因為通貨膨脹帶來的生產成本大幅度上升,包括土地價格、房地產價格、租金等;二是因為新勞動法帶來的勞動力成本大幅度上升,而且隱形成本更高。
過去十多年,中國造城運動欣欣向榮,使得鞋服業生產成本跨越式增長。溫州、東莞、廈門等地,許多農民工無法承受物價上揚的壓力而涌起返鄉潮,推高了當地鞋服業用工成本。同時,新勞動法執行,使得勞動力成本不堪重負,而這兩者又相互促進,鞋服業越來越難。
9月底10月初,全國有超過20個熱點城市陸續出臺調控政策,業內人士預計,隨著調控效果的日益顯現,全國樓市熱度將有所降溫,城市的土地價格、房地產價格、租金有望回調。
2016年4月13日,國務院曾召開常務會議,為減輕企業負擔,增強企業活力,促進增加就業和職工現金收入,決定階段性降低企業社保繳費費率和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范西尼服飾公司副總經理何貴霞對此稱:“國務院支持各地階段性降低五險一金,降低勞動力成本,這肯定利好鞋服企業。”
作者日前在溫州、福州、廈門等地對鞋服企業進行調研發現,雖然鞋服業還處于L型發展底部,但是在以上三大利好的沖擊下,鞋服業已過了深度調整期,初顯曙光,一些龍頭品牌正充滿信心迎著曙光在昂首闊步地奔馳中。
譚儒,本名:許強,曾在多家國內媒體擔任過首席記者、專欄作家,著有數百萬字的書籍和數千篇經濟隨筆,所著《中國人可以說富》一書發行量突破十萬冊、《大謀局》一書為中國商界熱銷書“三大局”之一、《鞋密碼》一書為中國唯一的鞋店營銷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