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敏
?
百合地黃湯治療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臨床療效觀察
王艷敏
目的探討百合地黃湯治療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臨床應用效果。方法對照組給予西醫常規治療;研究組在常規西醫治療基礎上加用百合地黃湯,根據患者中醫辨證情況給予方劑加減,記錄兩組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患者治療效果、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兩組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患者經上述不同方法治療后,研究組獲得高達93.33%的臨床總有效率,對照組總有效率僅為71.11%,數據對比P<0.05(有統計學意義),提示研究組療效優于對照組;治療過程中研究組、對照組不良反應對比P>0.05(不存在統計學意義),分別為17.78%、11.11%,提示兩組治療安全性均較優。結論對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患者給予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百合地黃湯可獲得更為理想的臨床療效。
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百合地黃湯;中醫藥療法
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是由心理社會因素誘發的內臟功能失調綜合征,患者機體組織并無相應病理變化[1]。本文為提高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臨床療效,特于2014年1—12月期間選取我院收治的此類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90例),探討百合地黃湯治療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臨床應用效果,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90例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患者中男41例、女49例,年齡42~70歲,平均(53.42±2.81)歲,病程6月~9年,平均(3.21±1.09)年。經抽簽方式將90例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對照組各45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P>0.05(無顯著差異、有臨床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西醫常規治療,根據患者實際情況提供多潘立酮(提高胃動力)、美托洛爾(改善心臟功能)、谷維素、維生素B1等藥物,連續治療4周為宜。研究組在常規西醫治療基礎上加用百合地黃湯,方劑組成包括百合7枚、生地黃汁20ml,根據患者中醫辨證情況給予方劑加減:①腎陽虛證:臨床表現為夜尿增多、小便清長、月經量增加、腰背冷痛、面色晦暗、精神萎靡、肢體浮腫,舌苔薄白,脈沉細弱,方劑加用巴戟天、黃柏、甘草、當歸、制附子、白術、仙茅、磁石、知母、淫羊藿;②腎陰虛證:臨床表現為月經紊亂(周期或(和)量改變)、出汗、頭暈、足跟痛、尿少色黃、皮膚干燥、烘熱(陣發性)、腰膝酸痛、口干便結,舌紅少苔,脈細數,方劑加用茯苓、枸杞子、山萸肉、山藥;③腎陰陽俱虛證:臨床表現為健忘、耳鳴、腰背冷痛、頭暈、月經紊亂,舌淡且苔薄,脈沉弱,方劑加用白芍、薄荷、淫羊藿、黃芪、白術、柴胡、茯苓、肉桂、仙茅、當歸。上述各證型所用方劑均日1劑,以水煎后分2次口服,連續治療4周為宜。記錄兩組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患者治療效果(痊愈、好轉、無效、總有效率)、不良反應(惡心、嘔吐、頭暈、頭痛、腹脹、腹瀉等)發生情況。
1.2.2 療效判斷標準根據《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中關于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療效標準判斷兩組治療效果:痊愈:各項臨床表現均消失,具有正常舌脈表現,隨訪1年無復發情況;好轉:各項臨床表現均改善,或臨床表現消失但隨訪后復發;無效:各項臨床表現均未改善甚至加重[2]。總有效率=(痊愈例數+顯效例數)/總例數×100%。
1.3 統計學方法將所得數據輸入 2003 Microsoft Office Excel 表中,經SPSS.19(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 19.0)統計學軟件對所得數據給予分析,本文中兩組臨床療效、不良反應均為計數資料,表示方法(例,%)、檢驗方法χ2,檢驗結果P<0.05則提示數據差異具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兩組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患者經上述不同方法治療后,研究組獲得高達93.33%的臨床總有效率,對照組總有效率僅為71.11%,數據對比P<0.05(有統計學意義),提示研究組療效優于對照組,見表1。
2.2 不良反應治療過程中研究組、對照組不良反應對比P>0.05(不存在統計學意義),分別為17.78%、11.11%,提示兩組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患者治療安全性均較優,如表2。

表1 兩組療效對比 (例,%)
注:1)與對照組對比P<0.05

表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分析 (例,%)
注:1)與對照組對比P>0.05
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是神經內科常見及多發病,女性人群發病率較高。研究顯示,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患者機體并未出現相應病理改變,但由于疾病所致神經內分泌功能變化,其臨床可表現為某一臟器或多個臟器癥狀,如消化不良、心悸胸悶、記憶力減退、失眠多夢、頭痛、便秘、多汗心煩等。近年來由于環境惡化、生活壓力增加等因素共同作用,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發病率呈一定程度升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患者臨床療效已成為廣大臨床醫生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
研究表明,以往臨床首選西醫藥物治療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可獲得對癥改善心臟、腸胃等臨床癥狀的用藥效果[3]。但有研究顯示,西醫藥物并未考慮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患者間個體差異情況,且部分患者經西醫治療后相應癥狀雖可有效改善,但隨訪時復發率較高,不利于患者獲得滿意療效及預后[4]。本文研究可知,對照組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患者經常規西醫治療后總有效率僅為71.11%,治療效果并不理想,與林琇[5]研究結果相符。
近年來,中醫理論已逐漸受到國內外醫學工作者高度認可并廣泛應用于各類疾病治療過程中。研究表明,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發病與患者情志因素密切相關,屬“心悸”“汗證”“不寐”“郁證”等范疇,若在常規西醫治療基礎上加用百合地黃湯可獲得理想的滋陰清熱功效。此外有研究顯示,根據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患者不同證型選擇針對性的中醫治療原則,可有效避免因患者間個體差異所致療效不理想情況,其中腎陰陽俱虛證為滋陰潛陽,腎陽虛證為健脾利水、溫腎助陽,腎陰虛證為寧心安神、滋陰補腎[6]。本文中研究組在西醫基礎上加用百合地黃湯辨證治療后總有效率高達93.33%,提示研究組療效優于對照組,與國內相關研究結果相符[7]。
此外有研究顯示,中醫方劑百合地黃湯中所涉及均為純天然藥材,治療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患者時僅產生較少不良反應,因此本文中研究組雖較對照組增加用藥,但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并無顯著差異(17.78%、11.11%)。提示百合地黃湯治療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具有較為理想的安全性,與邱鋼[8]研究資料所得結論一致。
綜上所述,對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患者給予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百合地黃湯可獲得更為理想的臨床療效,值得實際工作中應用。
[1] 王世杰. 綜合療法治療心絞痛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臨床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 2012,10(22): 125.
[2] 王少華,閆曉海,石艷婷. 神經妥樂平對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性眩暈及交感神經皮膚反應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 15(21): 56-57.
[3] 張有為,童漢云,萬斌,等. 以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為主要表現的手足口病六例診治分析[J].臨床誤診誤治,2013, 26(7): 86-87.
[4] 靳玉東. 中藥復方與氟西汀治療影響卒中后抑郁神經功能分析[J].光明中醫,2014, 29(3): 574-575.
[5] 林琇. 帕羅西汀治療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癥的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15, 53(7): 73-75.
[6] 唐永秀,蔣瓊,唐軍輝,等. 百合地黃湯治療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療效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 2013,13(25): 173, 178.
[7] 張文福. 和解少陽法論治雷諾綜合征[J].光明中醫, 2011, 26(2): 352-353.
[8] 邱鋼. 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中醫治療[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2, 4(1): 229.
河南省平頂山市中醫醫院心內科(平頂山 467000)
10.3969/j.issn.1003-8914.2016.22.029
1003-8914(2016)-22-3294-02
?居正
2016-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