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巍華 張 麗
?
寧心和悸湯對冠心病室性早搏的治療效果觀察
徐巍華 張 麗
目的探討寧心和悸湯在冠心病室性早搏治療中的應用價值。方法在醫院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期間診治的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中抽取79例作研究對象并參考隨機抽簽原則進行分組,觀察組(39例)應用寧心和悸湯治療,對照組(40例)應用常規西藥方案治療,對比2組患者治療效果、不良反應發生率以及治療前后證候積分變化。結果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是94.87%,不良反應發生率是2.56%,治療后的癥候積分是(6.41±1.03)分;對照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是77.50%,不良反應發生率是17.50%,治療后的癥候積分是(15.68±2.82)分;2組患者治療有效率、不良反應發生率和治療后癥候積分組間數據比較均有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寧心和悸湯在冠心病室性早搏治療中的應用價值顯著,可明顯改善其體征、臨床癥狀以及心功能,且安全性較高,適宜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治療。
寧心和悸湯;冠心病室性早搏;心功能;癥候積分
冠心病是人體因脂質代謝功能失常引起動脈粥樣化病變,致使患者血運受阻、心臟缺血所致,以心絞痛為主要臨床表現。冠心病患者往往會并發心律失常,而室性早搏屬于心律失常最常見類型之一,因此冠心病室性早搏的發病率較高。目前,臨床上對于冠心病室性早搏主要采取藥物療法,但常規西藥的遠期療效一般,且容易引發各種不良反應事件,因而需探索可兼顧用藥療效與安全性的治療方案。本研究為明確寧心和悸湯在冠心病室性早搏治療中的應用價值,將79例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隨機分組后,分別應用寧心和悸湯、常規西藥方案治療,報道2組患者治療效果、癥候積分變化和不良反應發生率如下。
1.1 一般資料納入本次研究的79例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均為醫院自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收治,隨機將79例病患隨機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分別是39例與40例。其中,觀察組中男21例,女18例,年齡為47~76歲,平均年齡為(62.58±4.95)歲;病程是12~44d,平均病程是(26.61±3.15)d;心功能等級:II級10例,III級29例;對照組中男20例,女20例,年齡為47~75歲,平均年齡為(62.59±4.93)歲;病程是13~44d,平均病程是(26.62±3.14)d;心功能等級:II級11例,III級29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和心功能等級等基線資料經統計學處理,結果顯示其組間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患者西醫檢測結果符合《實用內科學》的“室性期前收縮臨床診斷標準”[1],即提前出現QRS波群,寬大畸形、時限超出0.12s、T波以及ST段的方向和QRS波群的主波方向相反;可成多源性、多形性,聯律間期固定;代償間歇完善;②中醫檢測結果與《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的“心悸”的臨床診斷標準相符[2],即存在苔薄白、口干、面色無華、舌淡暗、倦怠懶言、脈弱、心悸不安、氣短易汗、脈結代、少寐多夢。③參考紐約心臟病協會通過的心功能分級標準[3],患者心功能等級是II~III級;④患者在參與本次研究前即簽訂了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腦部、腎臟、肝臟等重要器官衰竭者;②合并明顯心動過緩、持續室性心動過速、室顫病癥者;③存在電解質紊亂、酸堿失衡、心臟瓣膜病、洋地黃中毒和先天性心臟病所誘發的心率失常者;④年齡在79歲以上者;⑤病歷資料不完整者;⑥在參與本次研究前未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者。
1.3 治療方法觀察組服用寧心和悸湯治療,其藥物基本組方如下:五爪龍20 g,生曬參、田七片、枳殼各15 g,法半夏、竹茹各12 g,紅花、桃仁各10 g,甘草6 g;每日1劑,取汁400ml,分早、晚各服用1次。對照組應用常規西藥方案治療,即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生產廠家:石家莊歐意藥業有限公司;規格:25mg×100s;生產批號:160110),100mg/次,每日1次;同時服用硝酸異山梨酯片(生產企業:山西云鵬制藥有限公司;規格:5mg×100s;生產批號:151217),10mg/次,3次/d;每天晚上入睡前服用辛伐他汀片(生產廠家:江蘇黃河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規格:10mg×10s;生產批號:151130),10mg/次,每日1次。2組患者均持續治療6周。
1.4 觀察指標①參照《心律失常嚴重程度及療效參考標準》[3],觀察其治療前后的心電圖、心功能等級變化,評估2組患者治療效果;②統計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③統計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癥候積分,即使用0~6分半定量積分法,對患者氣短、心肌、失眠、胸痛、神倦、舌苔、盜汗和脈象等體征和臨床癥狀進行記分。其中,各項癥狀:無癥狀記0分,偶爾發作且為輕度癥狀記2分,頻繁發作且為中度癥狀者記4分,頻繁發作且為重度發作者記6分。求癥狀總積分,分值越低,癥候越佳,反之則表示癥候越差。
1.5 療效判定標準[4]痊愈:患者心律失常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且24h動態心電圖監測結果恢復正常,室性早搏次數減少90%及以上,心功能等級改善II級及以上;好轉:患者心律失常等臨床癥狀明顯減輕,發作間歇時間明顯延長,24h動態心電圖監測結果改善,室性早搏次數減少50%~90%,心功能等級改善I級;未愈:患者心律失常等臨床癥狀、24h動態心電圖監測結果和心功能等級均無明顯變化,且室性早搏次數減少不足50%。治療有效率=(痊愈例數+好轉例數)/總例數×100%。

2.1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是94.87%,對照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是77.50%,2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組間對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對比 (例,%)
注:與對照組相比,1)表示P<0.05
2.2 對比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觀察組39例患者中,并發輕微胃腸道反應者1例,繼續用藥后消失,其不良反應發生率是2.56%(1/39);對照組40例患者中,并發神經系統反應者1例,胃腸道反應者3例,心血管系統反應者1例,全身反應者1例,血小板減少者1例,其不良反應發生率是17.50%(7/40)。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的組間對比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
2.3 對比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癥候積分變化治療前,觀察組與對照組的癥候積分分別是(25.14±4.27)分和(25.13±4.26)分,其組間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癥候積分是(6.41±1.03)分,對照組患者癥候積分是(15.68±2.82)分,2組對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
冠心病患者普遍合并室性早搏病癥,而室性早搏可引發心室顫動、室性心動過速等嚴重心律失常,從而誘發心源性猝死。因此,治療冠心病室性早搏的關鍵是改善患者心肌血供、減低其心肌氧耗、控制其心室肌細胞折返激動和自律性。近幾年來,伴隨循證醫學發展,部分研究人員主張采取他汀類藥物、非甾體抗炎藥物等緩解患者心絞痛等臨床癥狀[5]。然而常規西藥綜合治療方案雖有一定短期療效,但需長期應用,一旦停藥即可復發,且其對患者機體以及臟器造成的毒副反應也無法忽視。
中醫學認為,冠心病室性早搏屬于“怔忡“心悸”范疇,是因氣血虧虛、痰飲、心脈不暢、心失所養、瘀血阻滯等所致,本虛是陰陽氣血虧虛,而標實則多為痰濁、血瘀和陰寒,需遵循辨證論治原則治療。目前,臨床上以虛實夾雜患者最為多見,應根據虛實主次緩急予以治療。本研究所用的寧心和悸湯即針對患者瘀、虛、痰病理特征所制,藥方中的生曬參和五爪龍有養心益氣功效,田七片、紅花和桃仁有活血通脈作用,而法半夏、竹茹和枳殼有化痰作用,甘草則可調和諸味藥物。縱觀全方,可共奏化痰、活血、補氣、養心之功。經現代藥理學研究得知,生曬參主要成分是人參皂苷,水解后可生成人參三醇與人參二醇。上述兩種物質有鈣通道組織作用,可組織人體內鈣離子內流,從而降低其心肌氧耗,減慢心率,增加冠脈血流量;田七片和紅花等也被證實有改善人體微循環、調節心臟缺氧缺血的功效;法半夏具備降血脂、抗血栓形成等藥理作用,枳殼內N-甲基酪胺可增加病人的冠脈血流量,并降低其心肌氧耗。因此,寧心和悸湯應用于冠心病室性早搏治療中,可發揮抗心律失常、改善心肌缺血缺氧之功效。同時,中藥口服治療的安全性較高,可避免西藥引發的不良反應事件。
本研究結果亦證實,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高達94.8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7.50%,且治療后的癥候評分低于對照組,證實了寧心和悸湯在改善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體征、臨床癥狀和心功能上的積極作用;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遠低于對照組,印證了寧心和悸湯的安全性。
[1] 胡熙苒,王迎春,周桔紅.寧心和悸湯治療冠心病室性早搏的臨床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1,9(9):1049-1050.
[2] 紀艷,李連春. 穩心顆粒聯用美托洛爾治療冠心病室性早搏臨床觀察[J].醫學信息(上旬刊),2011,24(7):4259-4260.
[3] 范紅軍. 丹芍生脈棗仁飲加味治療室性早搏54例[J]. 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2,22(6):1659-1660.
[4] 周鳳華,黃志勇,陳磊,等.中藥治療冠心病室性早搏隨機對照試驗的系統評價[J].熱帶醫學雜志,2012,12(9):1086-1090.
[5] 安靜. 黃連溫膽湯加味治療痰火擾心型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縮的臨床觀察[J].中醫藥學報,2011,39(4):117-118.
遼寧省沈陽市中醫院內分泌科(沈陽 110003)
10.3969/j.issn.1003-8914.2016.22.032
1003-8914(2016)-22-3299-03
?紅梅
2016-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