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 瑩 李 茗
?
貞芪扶正膠囊配合化療治療乳腺癌32例
卞 瑩1李 茗2
目的觀察貞芪扶正膠囊配合輔助化療治療乳腺癌的臨床觀察。方法隨機將62例術后乳腺癌患者分成治療組(32例)和對照組(30例)。對照組給予AC->T方案化療;治療組給予AC->T方案化療同時配合服用貞芪扶正膠囊。2組均治療兩個療程。比較兩組在治療前后白細胞數、血小板數,兩組患者治療后白細胞與血小板減少分級以及T細胞亞群變化。結果治療后兩組在白細胞數和血小板數均有下降,但治療組下降程度明顯小于對照組(P<0.05)。治療組發生III~IV級骨髓抑制的比例明顯小于對照組(P<0.05)。治療組CD3+、CD4+、CD8+、CD4+/CD8+與治療前及對照組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貞芪扶正膠囊配合乳腺癌輔助化療能有效保護患者骨髓及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乳腺癌;輔助化療;貞芪扶正膠囊;骨髓抑制;T淋巴細胞亞群
化療是目前治療惡性腫瘤的主要方法之一,雖然能夠有效殺死癌細胞,但同時造成了機體正常組織的傷亡,給患者帶來傷害[1]。不同的化療藥物帶來不同的并發癥,其中最為常見的并發癥是骨髓抑制帶來的白細胞和血小板的減少,各種感染機率與自發性出血風險的加大,不僅會中斷患者的正常化療,嚴重時可導致死亡。本文探討貞芪扶正膠囊在乳腺癌輔助化療中的骨髓保護作用及對化療后患者T淋巴細胞亞群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觀察女性乳腺癌術后病例共62例,年齡17~53歲,其中浸潤性導管癌59例,浸潤性小葉癌27例,隨機將62例患者分成兩組,其中治療組32例,對照組30例。兩組在年齡、病理種類上比較,差異無明顯統計學意義。
1.2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經術后病理學檢查確診。按照TNM分期標準,所有的患者均屬于II期。本次治療前從未進行過放化療及內分泌治療。肝腎功能無異常。
1.3 治療方法兩組均采用AC->T方案化療。患者應用ADM60mg/m2,靜脈注射,第一天;CTX600mg/m2,靜脈注射,第一天;紫杉醇175mg/m2,靜脈注射,第一天;以3周為一個療程。治療組在對照組化療的基礎上服用貞芪扶正膠囊(貴州信邦制藥)一日2次,一次6粒。兩組患者均接受2個療程的治療。
1.3 觀察指標空腹采集靜脈血,送檢血常規檢測患者化療前以及第二個療程內(以療程開始第一天計數)外周血白細胞、血小板,并參照WHO推薦化療骨髓抑制分為0~Ⅳ級劃分。空腹采集靜脈血,采用流式細胞儀分別測定患者治療前和兩個療程結束后第一天的T淋巴細胞亞群(CD3+、CD4+、CD8+)的變化。
1.4 統計學方法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5.0軟件對兩組間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時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常規情況比較經過治療,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的白細胞及血小板均出現了明顯的下降,治療組的下降值和下降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白細胞與血小板減少分級比較治療組經過化療后白細胞出現III度及IV度骨髓抑制的比例為34.38%,明顯小于對照組60.00%,血小板出現III度及IV度骨髓抑制的比例為12.50%,小于對照組23.33%。組間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白細胞、血小板水平比較

時間治療組對照組WBC(×109/L)PLT(×109/L)WBC(×109/L)PLT(×109/L)治療前5.63±1.18130.24±21.305.58±1.21129.45±17.77第4天4.41±1.011)2)110.76±19.641)2)4.02±0.921)97.42±15.231)第7天2.97±0.951)2)90.45±18.421)2)2.44±0.711)84.22±15.981)第10天2.20±0.311)2)82.76±18.081)2)1.61±0.271)70.65±16.911)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2)P<0.0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白細胞與血小板減少分級比較 (例,%)
注:組間比較有差異性P<0.05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外周T細胞變化治療后兩組外周T淋巴細胞亞群計數與治療前比較均有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治療組外周T淋巴細胞計數CD3+、CD4+、CD8+、CD4+/CD8+與對照組比較有明顯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外周血T細胞亞群變化

組別時間CD3+(%)CD4+(%)CD8+(%)CD4+/CD8+治療組治療前42.61±6.3229.89±14.7727.78±4.021.24±0.30治療后67.67±5.781)2)37.21±12.111)2)21.47±5.981)2)1.42±0.271)2)對照組治療前42.09±6.1329.81±11.4727.18±5.841.21±0.19治療后61.84±4.391)32.32±12.861)24.66±6.211)1.24±0.311)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2)P<0.05
隨著惡性腫瘤綜合治療的進步,化療在乳腺癌綜合治療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使得乳腺癌的療效和生存率有了顯著提高[2]。在乳腺癌的化療過程中,骨髓抑制是最常出現的毒副反應,尤其是隨著含有紫杉醇的化療方案在乳腺癌中廣泛運用。保護好化療患者的骨髓,使患者能夠順利完成化療療程,避免感染與出血的風險,備受臨床醫師關注。目前臨床常規治療中,造血細胞集落刺激因子一直是治療化療所致骨髓抑制的首選藥物,其見效明顯且快速,但費用高,患者要承受反復肌肉注射的痛苦和藥物不良作用所致的骨痛。骨髓抑制的臨床表現在中醫屬于“血虛”“虛勞”范疇,隨著對中醫學的認識加深,許多健脾補腎補血的方劑越來越多地受到重視,靈活地配合運用到化療的臨床治療中,預防和減少放化療引起的并發癥,從而達到“減毒增效”的作用[3]。貞芪扶正膠囊的主要成分是黃芪與女貞子。黃芪味甘,性微溫,入脾經肺經,可補中益氣。女貞子味甘苦性涼,可滋補肝腎。隨著現代科技對傳統藥材的研究深入,從黃芪內提煉出的主要活性成分黃酮類、皂苷類、多糖類[4],可促進血細胞的生成、發育與成熟,可使白細胞、紅細胞和血小板的從功能低下的狀態恢復正常[5];此外黃芪可通過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促進其凋亡;同時激活免疫系統增強巨噬細胞和NK細胞對于腫瘤的殺傷力[6]。女貞子的有效成分紅景天苷不僅可以有效刺激骨髓,提升骨髓抑制的外周血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數[7];也可以促進脾臟細胞增殖產生IL-2、IgA、γ-干擾素以及提高CD4+/CD8+亞型淋巴細胞的百分率,使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同時得到提高[8]。而對女貞子其他主要成分的研究也提示了對機體抑制腫瘤發生和增強細胞免疫力的作用[9~11]。在本觀察中,兩組患者在經過相同的化療方案治療之后,服用貞芪扶正膠囊的治療組在白細胞及血小板的下降程度相較對照組有明顯的差異。化療后病人出現III級和IV級骨髓抑制,屬于危重癥,主要危險在于感染和自發性出血。在本研究中,貞芪扶正膠囊較好地保護了化療患者的骨髓,降低了骨髓過度抑制導致嚴重并發癥的發生率。
現代醫學認為惡性腫瘤患者的免疫功能較正常人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符合中醫所認為的“正虛”。T淋巴細胞中CD3+CD4+/CD3+CD8+比值保持動態平衡,即可維持機體細胞免疫功能的穩定[12]。有研究表明,隨著乳腺癌分期的進展,T細胞亞群之間的平衡越趨于紊亂,機體免疫功能也越受到抑制,其表現為外周血中具有免疫活性的CD3+、CD4+細胞及其分泌物減少,而CD8+細胞數量增多加強了對免疫功能的抑制[13],這為腫瘤迅速生長、轉移、繼發感染創造了條件[14]。乳腺癌在中醫學中屬于“乳巖”“乳石癰”范疇,病機多為正虛邪實。化學療法是以祛邪為主,為治標實之法。但祛邪必傷正,可進一步加重機體之虛,形成虛虛之患[15]。經過放化療的治療,患者的免疫功能進一步受損,是腫瘤預后不良的危險因素。在本觀察中治療組服用參芪扶正膠囊配合化療后,CD3+、CD4+細胞增長明顯,而CD8+細胞數量明顯下降,與對照組數據比較有統計學差異,證明貞芪扶正膠囊在迅速恢復化療后機體免疫細胞,提升免疫力,促進乳腺癌化療后患者的預后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通過臨床觀察,貞芪扶正膠囊在乳腺癌輔助化療中對患者的骨髓保護及免疫功能的提升有較為明顯的作用。
[1] 馬保平,王鳳蘭.腫瘤病人化療并發癥的處理[J].河南外科學雜志,2004,10(5):78-79.
[2] 潘洪銘,徐農,耿寶琴.腫瘤內科診治策略[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236-240.
[3] 歐明洪,吳德勝,聶茂.腫瘤放化療所致白細胞減少癥的中醫藥治療的研究進展[J].中國藥房,2011,22(7):668-670.
[4] 竇輝,付鐵軍,張帆,等.黃芪注射液的化學成分[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2002,14(6):14-17.
[5] 段萍,王再謨.黃芪在惡性腫瘤化療中的增效減毒作用的臨床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2,22(7):515-517.
[6] 鄧櫻,陳紅風.黃芪注射液及其有效成分對乳腺癌細胞增殖和Akt磷酸化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學報,2009,7(12):1174-1180.
[7] 張新勝,祝彼得,黃曉芹,等.紅景天苷對骨髓抑制貧血小數骨髓細胞周期和凋亡相關蛋白表達的影響[J].四川大學學報:醫學版,2005,36(6):820-823.
[8] Guan S,He J,Guo W,et al.Adjuvant effects of salidroside from Rhodiola rosea L.on the immune responses to ovalbumin in mice[J].Immunopharmacol immunotoxicol,2011,33(4):738-743.
[9] 李璘,邱蓉麗,周長慧,等.女貞子多糖對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響[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8,24(6):388-390.
[10] 陳波,盛玉文.熊果酸對膀胱癌5673細胞的作用研究[J].中國醫學工程,2011,19(5):44-46.
[11] 薛麗君,金中初.酪醇誘導肝癌細胞NQO-1酶基因表達增加及細胞增殖的抑制[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02,18(8):5-9.
[12] 張金葉,郭振紅.腫瘤的免疫逃逸[J].中國腫瘤生物治療雜志,2006,13(4):315-317.
[13] 鄔玉輝,申正堂,海健.乳腺癌患者細胞免疫功能的檢測[J].中國醫師雜志,2001,3(8):627.
[14] 都姝妍,王霜,陳冬,等.乳腺癌患者不同時期細胞免疫水平的變化及意義[J].黑龍江醫藥科學,207,30(5):5.
[15] 魏影非,王素云,任莉莉,等.參芪扶正注射液配合化療治療急性白血病療效及對T淋巴細胞亞群和血清IFN-γ、IL-10、IL-2水平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5,25(4):303-305.
1.貴州省貴陽護理職業學院醫療服務中心(貴陽 550023);2.貴州省貴陽市第一人民醫院腫瘤科(貴陽 550001)
10.3969/j.issn.1003-8914.2016.21.055
1003-8914(2016)-21-3183-03
?珠
2016-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