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莉 肖 強 曾紀煥 謝 琴 鄭小菊
?
治傷三黃酊外敷治療Pilon骨折早期腫脹疼痛的療效觀察
劉靜莉1肖 強2△曾紀煥2謝 琴1鄭小菊1
目的探討治傷三黃酊外敷在Pilon骨折早期腫脹疼痛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間收治的100例Pilon骨折患者按腫脹疼痛治療方法的不同隨機分配至對照組或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采用甘露醇、七葉皂苷鈉消腫,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治傷三黃酊外敷。分別于3天、7天后比較兩組患者腫脹程度及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改善(ΔVAS)的差異。結果在傷后3天及7天,觀察組足踝部腫脹程度及疼痛情況較對照組均有明顯改善(P<0.05)。結論治傷三黃酊外敷能有效改善Pilon骨折早期腫脹和疼痛,具有較好的臨床應用價值。
治傷三黃酊; pilon骨折;腫脹;疼痛
Pilon骨折為累及脛距關節面的脛骨遠端骨折,其損傷機制常常為垂直壓縮暴力,常為高能量損傷,有較明顯的關節移位,干骺端粉碎程度高,軟組織損傷常較嚴重。手術是治療Pilon骨折的有效方法[1],而手術時機和手術方式的選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軟組織條件。高能量Pilon骨折常伴有軟組織嚴重腫脹,受傷時間較長時常可見張力性水皰。為使腫脹消退,獲得良好軟組織條件,常需等待較長時間(1~3周不等)方可行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然而,延遲手術的代價可能導致骨折復位困難、增加患者痛苦及醫療費用。如何盡可能縮短術前腫脹消退時間及減輕疼痛,對于Pilon骨折的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筆者于2013年1月起嘗試采用治傷三黃酊外敷聯合常規消腫方法治療Pilon骨折早期腫脹疼痛,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將我院骨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Pilon骨折病例,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齡11~68歲,平均43.2歲。參照Ruedi-Allgower分型方法對Pilon骨折進行亞組分型[2]:I型為脛骨遠端關節面劈裂性骨折,關節面沒有移位;Ⅱ型為骨折關節面有明顯的移位;骨折的粉碎不嚴重;Ⅲ型為關節面遭到嚴重破壞和脛骨遠端嚴重的粉碎性骨折,其中I型48例,Ⅱ型32例,Ⅲ型20例。按入院先后應用隨機數字表法將10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亞型、就診距入院時長、入院即刻腫脹程度、VAS得分等基線指標上均無顯著差異(P>0.05)。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符合Pilon骨折的診斷標準。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部位骨折;②合并顱腦或其他臟器損傷;③開放性骨折;④伴血管神經損傷者;⑤受傷距就診時間超過72 小時以上;⑥合并心腦肺腎等器官慢性疾病史;⑦雙側Pilon骨折;⑧年齡<10歲或>70歲;⑨既往踝關節病變者。
1.2 方法針對踝部腫脹的治療,兩組患者入院后均給予跟骨牽引,對照組采用甘露醇、七葉皂苷鈉脫水,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治傷三黃酊外敷。記錄兩組患者性別、年齡、亞型、就診距受傷時長、入院時腫脹、疼痛情況等基線信息。脫水藥物使用方法:20%甘露醇250ml靜脈滴注,一日1次;七葉皂苷鈉15mg加入500ml 5%葡萄糖靜脈滴注,一日1次。治傷三黃酊配方:梔子30 g,當歸30 g,川芎20 g,地黃30 g,赤芍20 g,桃仁20 g,紅花20 g,黃柏30 g,白術30 g,蒼術20 g,白鮮皮30 g,車前子30 g,黃連16 g,大黃20 g,白芷20 g,以上15味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劑項下的滲漉法,用800ml 70%乙醇作溶劑,浸漬48小時,進行滲漉,收集漉液1000ml,分裝,即得治傷三黃酊。使用方法:根據腫脹面積取由治傷三黃酊浸泡的紗布(4~5層)于換藥碗中,以不滴水為度,鑷子夾取敷于腫脹處30min后,再揭去紗布,每日2次,持續1周。
1.3 指標評估分別于患者入院即刻、傷后3天、7天進行踝部腫脹程度評估及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計算入院后3、7天較入院時的疼痛改善值ΔVAS。
1.4 腫脹程度評定標準[3]I度:較正常皮膚腫脹,但皮紋尚存在:Ⅱ度:腫脹較明顯,皮紋消失,但無水泡;Ⅲ度:腫脹很明顯,皮膚硬緊,出現張力性水泡,但無骨筋膜室綜合征。評估入院即刻、入院后3、7天兩組患者傷側踝部腫脹程度。
1.5 疼痛評價采用VAS評分法[4,5]:0分為無疼痛,1~3分為輕度疼痛;4~6分為中度疼痛;7~9分為嚴重疼痛;10分為劇烈疼痛。所有患者均使用VAS卡評分,該卡為一標有0~10的直線,“0”表示無疼痛,10表示劇烈疼痛,數字越大,表示疼痛越嚴重。使用前詳細向患者說明使用方法,讓患者根據自己感受的疼痛程度選擇分值。

2.1 兩組患者在傷后3天踝部腫脹及疼痛改善的比較觀察組在腫脹程度上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疼痛改善(ΔVAS)方面,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統計學有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1。

表1 兩組傷后3天腫脹程度和疼痛改善評分
2.2 兩組患者在傷后7天踝部腫脹及疼痛改善的比較在7天時間點觀察組在腫脹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統計學有顯著性差異(P<0.01)。在疼痛改善(ΔVAS)方面,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統計學有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2。

表2 兩組傷后7天腫脹度和疼痛改善評分
Pilon骨折通常伴有嚴重的軟組織損傷,一直是骨科醫生比較難以處理的一類骨折。這種高能損傷,即便是閉合性,局部軟組織也可能會因為高度腫脹或手術時間過早而導致缺血壞死,將直接影響到手術方式的選擇以及治療效果,所以患肢早期腫脹的處理尤為重要[6]。
本研究通過分析我院骨科收治的100例Pilon骨折患者臨床資料,依據腫脹治療方法不同進行隨機分組,觀察組采用治傷三黃酊外敷聯合藥物脫水方法,對照組采用單純藥物脫水方法。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亞型、就診距入院時長、入院即刻腫脹程度、VAS得分等基線指標上比較無明顯差異,具有良好可比性。結果提示,治傷三黃酊外敷能有效改善Pilon骨折早期腫脹和疼痛。中醫學認為,骨折損傷氣血,致血脈斷離,血溢脈外,形成血瘀,以致氣血運行失常,瘀積不散而為腫為痛。治宜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治傷三黃酊是本院自制制劑,批準文號贛藥制字Z20100003,其主要成分為黃柏、黃連、大黃,輔以梔子、當歸、川芎、生地黃、赤芍、桃仁、紅花、白術、蒼術、白鮮皮、車前子、白芷。中醫藥理論認為[7]:黃連、黃柏、大黃具有清熱解毒、燥濕瀉火、消腫散結之功效;現代藥理學認為:黃連、黃柏的有效成分為小蘗堿,具有抗菌、抗炎等作用,并能增加白細胞吞噬病原體的能力,抑制細菌凝固酶的形成,有利于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以增加其抗感染能力。梔子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瀉火、消腫止痛的功效;蒼術、白鮮皮有祛風燥濕、消腫止痛的功效;當歸、紅花、桃仁有活血通絡、通痹止痛的功效;生地黃、赤芍、大黃有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的功效。車前子、白術有清熱滲濕,利水消腫的功效。諸藥合用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理氣通絡、消腫止痛的功效。
綜上所述,治傷三黃酊外敷應用于Pilon骨折早期可以明顯改善踝部腫脹及疼痛,這對降低圍手術期不良反應發生率,縮短治療周期,提高治療效果有重要意義,值得臨床推廣。
[1] 王彥超,徐小雄.高能量脛骨pilon骨折的診療進展[J].中華創傷雜志,2014,30(1),88-91.
[2] Ruedi T, Matter P, Allgower.M.Intra-articular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tibial end[J]. Helv Chir Acta, 1968,35(5):556-582.
[3]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344.
[4] Huskisson EC. Measurement of pain[J].Journal of Rheumatology, 1974,2(7889):1127-1131.
[5] Boonstra AM, Schiphorst Preuper HR, Balk GA,etal. Cut-off points for mild, moderate, and severe pain on 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 for pai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musculoskeletal pain [J].Pain.2014,155(12):2545-2550.
[6] 陳志龍,蔡林. Pilon骨折的治療進展[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 2011,26(4):383-384.
[7] 蔣國鵬,謝興文,顧玉彪.急性軟組織損傷的中醫藥治療進展[J].中國中醫急癥,2015,24(7):1209-1211.
兩面針
性味:苦、辛,平;有小毒。
歸經:歸肝、胃經。
功能: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祛風通絡,解毒消腫。
主治:用于跌撲損傷,胃痛,牙痛,風濕痹痛,毒蛇咬傷;外治燒燙傷。
用法與用量:5~10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煎水洗患處。
注意:不能過量服用;忌與酸味食物同服。
貯藏:置干燥處,防潮,防蛀。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版一部
《內經》諸篇皆 以神氣為言。夫神氣者,元氣也。元氣完固,則精神昌盛,無待言也。若元氣微虛,則神氣微去,元氣大虛,則神氣全去,神去則機息矣,可不畏哉。《脈要精微論》曰:夫精明者,所以視萬物,別黑白,審長短。以長為短,以白為黑,如是則精衰矣。言而微,終日乃復言者,此氣奪也。衣被不斂,言語善惡不避親疏,此神明之亂也。倉廩不藏者,是門戶不要也。水泉不止,是膀胱不藏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
——明·張介賓《景岳全書·虛實篇》
1.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醫院骨科(南昌 330006);2.江西省人民醫院骨二科(南昌 330006)
△通訊作者
10.3969/j.issn.1003-8914.2016.21.057
1003-8914(2016)-21-3187-03
?淑強
2016-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