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有枝
摘要:對于行政事業單位而言,清查國有資產能夠了解資產的實際使用情況,為推進管理和改革工作提供數據支持。本文立足于實踐,首先介紹了資產清查的重要意義,然后闡述了當前資產清查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針對性的改進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 國有資產 管理 清查
行政事業單位泛指為社會提供服務的組織,在我國公共事業的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2016年1月,財政部頒發了資產清查核實管理辦法,以加強單位內部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質量。就當前我國的管理現狀來看,資產清查工作中存在較多問題,深入探討問題的原因,能夠為制定改進措施提供依據,因此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清查的意義
第一,為財政部門的管理工作提供依據。對于行政事業單位而言,各項工作的開展需要國有資產作為支持,從而促進服務水平的提升。縱觀當下資產管理工作,存在較多的問題,清查國有資產,能夠改進管理效果,提高資產的使用效率。具體來說,清查工作的開展,能夠了解國有資產的數量和結構,明確各項使用情況;而且財政部門開展預算工作,可以以此作為依據。
第二,提高國有資產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對國有資產進行清查,要求政策、方法相互統一。這其中,要重點關注和政府財務部門有合作關系的行政單位,對資產進行準確清點和記錄;而且,資產的處理要考慮市場因素,遵循三公原則,避免腐敗現象。如此,才能實現資產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獲得雙贏局面。
二、當前資產清查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資產產權不清晰
第一,國有資產的各種產權脫節,表現在單位內責權觀念模糊,資產的所有權、使用權、處置權相互脫節,尤其是部分資產由非經營性轉為經營性后,產權關系不清,存在賬實不符的問題。第二,對于無形資產的管理不到位,以專利技術、土地使用權為例,難以真實衡量價值,提高了資產清查工作的難度,造成資產流失現象。第三,對于國有資產,國家具有所有權,單位具有使用權、占有權等,行政管理應該使用公物,預算方案應該使用公款。然而,實際工作中存在私人占用現象,例如違規使用辦公用品、占用商務車輛等。
(二)制度體系不健全
一方面,和資產清查相關的制度缺乏,盡管資產管理法律法規較多,但針對資產清查的,目前只有清查核實管理辦法。而且,缺少實際調研數據、法律效率低、可操作性差,因此指導作用不強。
另一方面,單位的執行力度低,財政部正式發布清查通知后,多數單位能夠順利開展清查工作。與此同時,在清查工作中,也突顯了管理意識不足、資產管理不善、職責劃分不當等問題。
(三)監管力度不足
其一,政府監管效果差。政府部門開展審計工作,對于企業單位而言,能夠實現監督和控制作用;對于事業單位而言,監控效果不佳。分析認為,財政部門、主管部門、事業單位之間,存在密切的關聯,由于責權不明、核查程序不完整,難以對事業單位進行有效監管。
其二,社會監督機構缺失。事業單位可以請社會機構進行資產清查工作,但在資金配置、自身態度的影響下,沒有發揮出這些機構的專業能力,一旦遇到產權糾紛、投資和價值評估等問題,會降低清查工作效率。
三、資產清查工作的改進措施
(一)加強收入收繳管理
首先,構建資產管理的信息數據庫,保證數據的準確性、真實性,能夠通過數據了解單位對資產的使用情況,掌握資產的處置情況,實現動態管理的目標。根據資產的變動,對收入進行查繳、追繳。其次,建立資產租賃和投資的專項檔案,加強租賃合同管理,采用統一的標準和文本。依據相關政策和合同規定,對收入進行查繳、追繳。最后,針對資產的處置,要加強管理力度,依據資產評估制度、公開交易制度來開展工作,避免資產收入的流失。
(二)完善資產管理制度
法律規范和制度,是對資產進行管理的標準,也是堅實的后盾和保障。工作人員要分析各項管理制度,明確其中的不足之處,遵循管理原則,逐步完善各項制度。通過構建一套全方位的法律體系,彌補管理漏洞。具體來說,在資產的配置上,設置配置標準、出臺管理辦法;在資產的處置上,完善相關標準,制定產權交易管理方法;在資產的使用上,制定并完善投資、租賃、實體監管制度;在收入管理上,出臺合適的收入收繳辦法。
(三)采用全程監管模式
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工作量大、各種利益關系復雜,因此提高了管理難度。全程監管模式下,要求關注資產的配置、使用、處置、收益四個環節。具體來說,在配置環節,將資產和預算的管理工作結合在一起;在使用環節,深入研究公物管理制度,提高使用效益;在處置環節,加強產權交易管理,保障資產的完整性、安全性;在收益環節,加大收繳力度,應收資產達到盡收目標。同時,關注資產運營風險,促進事業單位中各項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四)加快信息系統建設
在信息化時代,事業單位的日常工作要融合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一是按時完成資產的年度報表、對產權進行準確登記,提高數據的真實性;二是針對資產事項,優化網上辦理流程,改進審核、審批權限,提高管理效率。例如,資產管理工作通過信息系統完成,有利于實時監控、動態管理,并和財政部門、國庫、政府稅費管理系統等進行對接。最終,財政部門在國有資產的管理上,具有準確的數據信息支持,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質量。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經濟體制、行政體制的改革,在行政事業單位中,國有資產的清查問題一一凸顯出來。通過以上分析,主要包括資產產權不清晰、制度體系不健全、監管力度不足三大方面。針對于此,只有加強收入收繳管理,完善資產管理制度,采用全程監管模式,并不斷加快信息系統建設,才能夠推動資產清查工作的順利進行,提高資產管理質量。
參考文獻:
[1]劉小可.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監管問題研究[J].河南科技:上半月,2012,(08):46-47
[2]陳大愛.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12,24(08):34-34
[3]楊雪波.大理州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清查工作正式啟動[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6,(16):92-92
[4]章尤.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存在的問題和對策研究[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4,(16):23-24
[5]李俊.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清查與管理研究[J].財經界,2016,(14):108-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