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鴻飛
摘要:中國經濟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得以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加入到了海外項目的承包建設中,獲取了豐富的資源和利潤。但是由于各種各樣的不穩定因素,海外承包工程項目中的風險也同樣不可忽視。本文就當前海外承包工程中存在的主要財務風險開始分析,針對這些風險提出了一些較為有效的防控方法,希望能幫助企業在海外工程項目的承包中獲得更多的利潤
關鍵詞:海外承包 財務管理 風險 防控
一、當前海外承包工程項目財務管理面臨的主要風險
(一)外匯資金風險
由于海外承包工程涉及到外幣結算,而海外項目一般來說工期都比較長,金額也較大,所以單從匯率上來看,就存在著諸多風險分析。首先是人民幣匯率市場化之后人民幣不斷升值,但是用于結算的貨幣通常是美元、歐元或是合作方本國的貨幣,由于存在匯率差,在國內用人民幣進行采購的材料、機械設備、支付派駐人員的工資等都無形中增大了企業投資的風險;其次是美元或其他國際流通貨幣匯率的波動,當通貨膨時,美元、歐元貶值,企業收到的款項就會縮水,而且金額越大損失越大;三是一些落后國家的幣種由于不能在國際上流通,又受到本國的外匯管制,造成其幣值的不確定,企業因匯兌而造成的損失也無法確定。
(二)保函風險
海外承包工程項目的業主通常會根據FID IC條款在投標時要求投標人出具投標保函,以保證投標人在其投標有效期內不撤標、不改標、不變價。因而企業一旦中標,就需要在投標保函中約定的時間內提供履約保函、質量保函及支付預付款保函等。這些保函在一般情況下由當國銀行出具給業主,而我國銀行僅負責為企業出具反擔保函,這些保函均按單個合同出具,見索即付。但是我國銀行在該類業務領域的尚不是特別規范,財務人才匱乏,尤其是在二、三線城市,大部分銀行都不能給予專業的指導,很多時候企業需要去到指定的銀行進行辦理,但很多時候保函及反擔保函中條款的草擬及核定都不是非常專業,其中經常會有漏洞存在,因而導致各種索賠風險。再加上當前我國企業在海外的工程項目承包主要分布在東南亞、非洲、南美洲等經濟相對落后的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環境極其不穩定性,信用度較差,致使拖欠工程款、違約結算等情況屢有發生,保函索賠率節節攀升。
(三)資金管理風險
海外承包工程項目的建設期長、資金需求大,企業的主要資金來自于政策性貸款或商業銀團貸款,但這類貸款涉及到政府的批準、主權性擔保以及貸款協議條件的落實等,不可控性較大。同時在貸款中簽訂的多為固價合同,這就使得在實際操作中如果產生多余的雜費等需要企業自行承擔,籌措期就存在很大風險。而在項目生效后,承包方可能會需要先行墊付工程款,致使其在建設完工后拒付、延付的情況也時有發生,項目資金無法及時收回。這不僅使得企業的流動資金周轉收到影響,甚至會影響到企業的正常運營。再加上很多企業在財務管理上多采用遠程管理,因而存有一定的信息滯后和些許誤差,從而帶來一些不必要的支出和損失。
(四)稅務方面的風險
很多企業在參與海外投標報價時都忽略了對當地稅費的考慮,但實際上很多潛在的虧損都是由于沒有事先了解合作國稅務法規而產生的。海外工程承包項目的環節較多、稅收關系也相對比較復雜,如果缺乏對合作國稅務法規的了解,一旦項目財務人員疏忽大意,很有可能在稅務備案、申報、結算等過程中違反了當地的要求,而遭致稅務機關的查處,面臨巨額的罰款。這給企業帶來的就不僅只是經濟上的損失,還有名譽和形象的大大折扣,給企業雙重打擊。
二、海外工程承包項目財務管理中風險的防控措施
(一)建立健全外匯風險防范預警機制
對風險的規避應設計工程建設開始之前、建設進行中和工程結束后三個階段,因而企業首先就要在公司總部建立以承接合同為主的外匯風險防范機制。首先在投標時,要關注工程款的計量及付款方式、計量金額以及付款條件、匯率變動損益等是否對承包方有利,從源頭上規避風險;其次在編制標書時,應盡量把工程款的支付日期提前,在一定程度上預防匯率風險、提高工程資金的流動性;不管與哪一個國家簽訂合同,都盡量在工程款的結算上選擇國際通行貨幣而不是當國貨幣來進行結算,如果對未來匯率的走勢判斷準確,企業不但不會蒙受損失,反而能夠獲取額外的收益。
同時還要建立覆蓋全公司的資金結算中心,將各國項目的資金通過外資銀行的資金平臺進行統一調配、集中管理。實時了解各幣種的匯率變化情況、量化收入支出,充分利用收付匯時間差及匯率變動調節外幣資金的持有量,在遇到問題時及時解決方案、規避風險,做到利益的最大化。企業還應懂得合理運用金融衍生工具或金融產品控制,加強與銀行的溝通聯系,了解各種金融衍生工具的具體情況,根據業務的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保值工具,來規避匯率變動引起的資金風險、轉移匯率風險。
(二)規范各項條款,謹慎簽訂合同
關于工程建設前合同的謹慎簽訂,在上一節有簡單介紹,現在本節進行詳細分析,幫助企業從源頭上規避海外承包工程項目的風險。首先就是合同簽訂之前,財務人員協同技術人員一起對業主的招標文件進行深入研究,對條款進行一一分析和認真審核,一是要分析招標文件中所列支的的成本費用內容是否完整,以避免由于成本項目遺漏及成本的測算差異所帶來的風險。二是除了招標文件中的主合同以外,對合同的各項附件也要仔細看清楚、審核確定工程款項的支付時間、支付方式、結算幣種、擔保等,確認好每一個細節,統統無異議再決定投標,避免因己方的疏忽大意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另外就是要做好保函或反擔保函的編制與核算。條款設置必須請專業人士翻譯再進行嚴格審定,保證理解無歧義、條款的公允和清晰明了;二是對賠償的追索最好附條件,以增加見索即付保函的索賠難度;三是做好保函及反擔保函的日常跟蹤管理,當業主存在潛在違約情況時,及時溝通再決定做延期或撤銷處理,以確保風險的可控;三是到期保函的及時收回,僅以銀行認定退還保函才是雙方責任的解除。而在銀行的選擇方面,可盡量選擇國際知名銀行,尋找在中國和合作國家均設分行的銀行開具保函,這樣不僅能壓縮成本,也能減少因保函條款不一致引起的糾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充分了解他國政策,規避稅收風險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項目的前期企業一定要做足功課,充分了解合作國家的相關法律政策,避免因“無知”而造成的損失,不然的話就只有“啞巴吃黃連”。企業首先應充分了解合作國家的稅收體系及納稅稅種、稅率、程序等,做到心中有數。同時采用內外兩套賬的體系分別進行核算,既對投標報價作支撐,又與國內的稅收政策相對比。比如在項目施工過程中,企業財務人員可根據當地稅法規定以當地幣種來進行財務核算、稅金的繳納等,而在國內進行的材料購買、工資支付等則按照國內的會計法規以人民幣來進行賬務處理。這樣不僅避免了因幣種不同、匯率變化而帶來的匯率風險,也將企業海外項目的會計核算信息更為準確地反應出來。不僅如此,企業還應積極與海外運營設置部門溝通,針對合作國的稅法合理設置公司在當國的組織架構,嚴格要求項目在當地國按章辦事,備案、申報、年度結算等必須按法定時間去辦理,規避重大稅收風險及運營風險,避免因小失大。
三、結束語
企業的海外工程項目承包機遇與挑戰并存,在諸多的風險面前,企業唯有做到精打細算、謹言慎行才能有戲地規避風險、管控風險,在險境中逐漸豐滿自己的羽毛、強健自己的筋骨。
參考文獻:
[1]黃佳,曹非.海外投資稅務風險詳解[J].首席財務,2011(12)
[2]趙新.海外工程項目財務風險的控制與防范分析[J].財經界(學術版),2015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