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爾街日報》12月22日文章,原題:中國權衡如何應對新的美國貿易敵人對于特朗普任命質疑對華貿易的人執掌美貿易政策的舉動,中國本周四做出審慎反應,北京正斟酌如何應對特朗普就貿易問題發出的威脅。任命納瓦羅——及特朗普威脅對進口中國產品加征高關稅——已在華引發怒火。曾擔任北京貿易顧問的程大為說,他們的言論基于“錯誤觀念”,但“中國不會先動手”。北京正利用美新政府上臺前這段時間收集對美發動報復性貿易行動所需的證據,“中國正在準備一些‘武器。”
經貿分析人士稱,美國對華強硬措施很可能促使北京采取精心籌劃的報復。“這是中國的風格——只做事不聲張”,曾在美國財政部任職的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赫夫鮑爾說,“其目的是通過對美國的軟肋采取針對性報復措施以抵擋特朗普的攻擊。”
貿易專家說,中國的報復目標可能包括波音和美國農產品出口;還將尋求向通用汽車等依賴中國市場的美跨國公司施壓,迫使他們游說特朗普;也可能借助某些非正式貿易壁壘進行報復,如以健康為由阻止美國食品進口。此類措施因極具技術含量而難以在世貿組織內予以反制,卻能損害美國出口商。
全球兩個最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戰將導致兩敗俱傷。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數據顯示,美國2009年對中國輪胎進口征收懲罰性關稅時,曾挽救1200個崗位。但更高的價格使美國消費者在2011年損失約11億美元——相當于用約90萬美元挽救1個崗位,并對其他零售產品減少支出,最終導致美國總體喪失2500個工作崗位。
“即便美企遷回本土,也不意味著制造業崗位回流,因為美企將采用自動化以節省資金”,程大為希望納瓦羅能訪華以提高其理解力,“目前政策有悖于世界經濟趨勢。”▲
(作者馬克·麥格聶,丁雨晴譯)
環球時報2016-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