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澤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當前的初中語文閱讀存在重教過于學、忽視閱讀興趣培養等問題。針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一些困惑,來探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優化方法。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優化方法一、認識語文閱讀教學
由于初中受中考影響,在進行語文教學的時候,會以傳授知識、為考試結果為重心來進行教學,過分的追求“技能”訓練,太過于知識導向。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大多數會采用從文章的結構來解析課文,為累計語文知識而進行教學,教師的關注點會過分集中在對文本教法的研究,主要強調的是“教”的作用,基本上以“講授型”和“講問型”為主,教師整體教學思路會根據文章思路而定,而學生的思路則是按照教師的思路來進行,教學只起到教的作用,沒有起到學的作用。這樣一來,不利于學生思維的拓展,也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過分依賴老師,不愿意細讀鉆研,這樣的結果往往會導致學生閱讀能力差,知識面狹窄,思路狹隘。所以,有效地開展閱讀教學是很有必要的。
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優化方法
第一,整體感知要做好思維訓練工作。初中語文課本內容通過讓學生通讀的形式,先讓學生有個大概的認知度,學生通讀一遍后,雖然對文章有了初步概念,但是實際上還是茫然的,無法達到整體感知,這時候教師要帶領大家進行整體感知,進行思維訓練。比如,魯迅先生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散文的篇幅比較長,要想讓學生一下子整體感知到全文內容是比較困難的,這時候要從思維的角度出發,讓學生先把握文章的重點,怎么開頭與結尾,中間怎么過渡,再詳細深入,看情節怎么展開,通過這樣的一個思路引導方式,讓學生對整個文章有了整體的認知,這也就是魯迅先生寫這個文章的思路。所以,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要讓學生先了解作者寫這個文章的思路,再逐漸深入分析。此外,教師可以多擴充課外優秀作品的聽讀實訓,讓學生一邊欣賞優秀作品,一邊思考和感受,了解及發現作者的思路,感知文中的情感,實現整體感知。
第二,要重視導讀方法的引導。當學生在整體感知的過程中勢必會出現很多不解,如果沒有有效的整體感知,學生無法對文章、作者有情感上的共鳴,當進行問題探究的時候,也不知道如何下手,這就需要訓練學生的導讀方法,讓學生深刻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內涵。比如,在《社戲》這堂課程教學的時候,文章的最后一句,從文本上看,作者是真的想表達那爺的戲很好看,那夜的豆很好吃嗎,其實作者要表達的情感不是表面意思,而是要表達自己的童年的美好,那學生怎么去理解作者要表達的情感呢,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從人物角度進行導讀,再逐步展開進行問題探究,通過導讀方法的引導,讓學生有了問題探究的思路,也能夠讓學生把握文章的重點,感受作者要表達的情感。
第三,要加強語言揣摩的定向訓練。要加強定向閱讀訓練,提升語言揣摩能力。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要注意幾個方面:一是要關注文采,讓學生感悟到作者要表達的情感,這個訓練可以通過讓學生多閱讀優秀作文,通過欣賞美文,從美文中感受到語言的魅力。二是要讓學生體驗到文章的美意,如在進行人教版語文朱自清《背影》這篇文章教學時,文章中所描寫的父親爬過鐵道給朱自清買橘子的一幕,字里行間中能夠表達出父愛的偉大以及朱自清對父親的思念之情,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帶入情感的去欣賞,去挖掘作者的內心情感,才能獲得深刻的感悟。
第四,要多運用多媒體技術手段,輔助閱讀教學。多媒體可以播放視頻、圖片、文字、音樂,能夠給學生感官上的刺激,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和學習欲望。比如,在進行文章朗誦的時候,教師可以播放一些烘托氣氛的背景音樂,讓學生能夠快速進入情感,有代入感的進行朗讀,讓閱讀教學效果更好。也可以播放相關的圖片,將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展現出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了解。
第五,要重視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傳統教學中教師起著主導地位,教師在講臺上講授為主,很少會在乎學生的想法,師生之間的互動比較少。因此,需要轉變這種關系,要確保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改變教師權威至上的觀念,培養學生主動學習、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與閱讀視野,讓學生養成愛讀書、喜歡讀書的習慣,最終達到閱讀教學的目的,奠定終身讀書的基礎。
三、結束語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心,是對我國優秀文化的繼承與教育,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應該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拓展,興趣的培養,提升學習主動性,構建一個和諧愉悅的課堂,才能夠達到閱讀教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杜莉.試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困惑及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4,(09).
[2]張法平.從閱讀教學的困惑試論教學思路的新突破[J].中學教學參考,2014,(04).
[3]聶珊.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談略讀課文教學的困惑、思考與對策[J].語文學刊,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