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賀
據報載。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個法國飛行員碰到了一件很不尋常的事情。這個飛行員駕駛飛機在2000m高空飛行的時候。發現臉旁有一個小玩意兒在游動著。以為是一只小昆蟲。敏捷地把它一把抓了過來。令他大吃一驚的是。他發現抓到的竟是一顆德國子彈。
很多人以為這個故事是編造的。子彈速度那么快。用手抓住飛行的子彈怎么可能是真的呢?學習了運動的相對性,相信你會明白的。
一顆子彈剛射出槍膛時的速度約為900m/s。但它并不是始終以這個速度飛行的。由于存在空氣阻力。這個速度會逐漸降低,在它的路線終點(跌落前)的速度只有40m/s,這個速度普通飛機就可以達到。因此。當飛機跟子彈的運動方向和速度大小都相同時。這顆子彈相對于飛行員來說,是靜止不動的,或者是略微有些移動。那么把它抓住自然沒有絲毫困難了。特別是當飛行員戴著手套的時候,因為子彈跟空氣摩擦會產生近100℃的高溫。
在生活中。也有類似的事情。比如你和同學各騎一輛自行車去學校,當你騎得很快時,想把手里的蘋果遞給同學,而又不想停下來,怎么辦才行?簡單呀!讓同學與你騎車的方向和速度均相同。此時。你可以把手里的東西輕松地傳給他。在兩列火車向著同一方向、以相同速度并排行駛時。盡管速度很快,但旅客從車窗看對面的火車卻覺得對面列車好像停在那里一樣。所以,只要兩個物體運動的方向、速度相同。彼此之間的距離就會保持不變。這就是運動的相對性。
運動的相對性也能帶來極大的危害。曾看到一篇報道:一架民航飛機在2000m高空飛行,突然,一只小鳥撞上了飛機。飛機機翼受損嚴重。無法繼續飛行。飛機迫降后。機務人員進行檢查,發現機翼上血跡斑斑。飛機著陸燈罩高強度有機玻璃被擊得粉碎。
體型小、質量小的鳥類,與鋼筋鐵骨的飛機相撞,應該是以卵擊石的效果。為什么能把飛機撞壞?這些破壞主要來自飛行器的速度而非鳥類本身的質量。
飛鳥如果撞到地面上靜止的飛機。對飛機不會造成什么損壞。這是因為它們之間的相對速度不大。但飛鳥在空中撞上飛機時。情況就大不相同了。盡管飛鳥的速度并不大。但由于飛機的飛行速度很大。可達1000km/h以上。若以飛機為參照物。飛鳥將以極大的速度撞擊飛機。它將使飛機受到很大的沖擊力。足以使飛機局部受到破壞。經模擬測試可知。一只質量為450g的鳥,以80km/h速度飛行,撞在靜止物體上。可產生1000N的沖擊力。但撞在速度為960km/h的飛行器上。可產生1.2×104N的沖擊力。
責任編輯 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