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菲
“細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葉半青黃。小春此去無多日。何處梅花一綻香。”北風潛入悄無聲。未品濃秋已立冬。秋天的景意并未完全消盡,寒風已攜著枯葉紛繁而下,立冬節氣便在紛亂的落葉聲中。悄悄登場。
立冬的由來
立冬作為冬季的第一個節氣。一般在陽歷11月7日或8日。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關于立冬說:“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一樣,都是農歷上表明一個新季節的開始。對于24節氣的誕生地黃河流域,立春、立夏、立秋三個節氣,往往給人的感覺是實際氣候特點要比節氣所說明的季節屬性來得滯后。而立冬節氣往往與實際天氣的感覺同步。
立冬與農事
立冬前后。我國大部分地區降水顯著減少。東北地區大地封凍。農林作物進入越冬期;江淮地區“三秋”已接近尾聲;江南正忙著搶種晚茬冬麥。抓緊移栽油菜;而華南卻是“立冬種麥正當時”的最佳時期。秋收冬藏。古時人們十分珍惜作為農事休整季節的冬季。
立冬與民俗
立冬是古時的大節。古代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禮。并有賜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宋代每逢此日,人們“慶賀往來。一如年節”。在民間則有祭祖、飲宴、卜歲等習俗。
在食俗方面。立冬有吃倭瓜餃子的風俗。立冬為什么吃餃子?一說是因我國以農立國。很重視24節氣。“節”者,草木新的生長點也。秋收冬藏,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選擇了“好吃不過餃子”;在我國南方,立冬時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還有一說是因為餃子來源于“交子之時”的說法。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
立冬與養生
民間有立冬補冬的習俗。在寒冷的天氣中。應該多吃一些溫熱補益的食物。這樣不僅能使身體更強壯。還可以起到很好的御寒作用。
“生命在于運動”。動為陽,靜為陰,怕冷不運動不利于體內陽氣的滋養。冬季更要堅持體育鍛煉,以獲得養肝補腎、舒筋活絡、暢通氣脈、增強自身抵抗力之功效。
責任編輯 程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