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多年來,我先后在中國縣、市、省、中央工作,扶貧始終是我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我花的精力最多。”這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2015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時的發言。
習近平以這樣的親身感悟,說明了中國政府歷來對扶貧工作的高度重視。據世界銀行統計,中國極度貧窮人口的數量從1987年的8.36億減至2010年的1.56億。中國的農村貧困人口從1990年的73.5%降至2014年的4.2%,對全球減貧做出的巨大貢獻有目共睹。中國的扶貧成就也得到國際普遍贊譽,有外媒甚至稱之為“中國奇跡”。
中國扶貧能在世界上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不僅得益于中國長期在扶貧方面的不懈努力,而且還與經濟增長、城市化、改革開放等一系列政策相關。
專家直言,就中國自身而言,盡管過去的減貧事業已經取得巨大成就,但未來同樣還有巨大挑戰。接下來的5年,中國還有7000多萬貧困人口有待脫貧。而扶貧也存在“邊際效應遞減”規律,越是最后的貧困人口,脫貧的成本和難度可能越大。所以,清醒地分析總結過去的成功經驗,繼續堅持改革步伐至關重要。經濟社會的發展有了保障,減貧的“中國奇跡”才可能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