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李卉嬪 彭納 攝影 廉鋼
公務自行車 出行“新常態”
·本刊記者 李卉嬪 彭納 攝影 廉鋼


1月13日下午,在省機關事務管理局的自行車棚里,停放著一排貼著“綠色出行、低碳辦公”的嶄新自行車,與旁邊其它自行車形成鮮明對比。這時,一位上身穿著白色羽絨服、30歲左右的女性取下掛在墻上的自行車牌,登記好借車信息后,騎著自行車外出辦事去了。新年伊始,省機關事務管理局在省級機關中,率先推出公務自行車借用辦法,開啟了“綠色出行”的新探索。出乎大家意料的是,短短幾天時間,這些自行車就成了“搶手貨”。翻開借車登記冊可以看到,第一頁上,借車人姓名、外出事由、還車情況等信息被寫得滿滿當當。
在全球氣候環境面臨嚴峻考驗的今天,“綠色發展”的理念顯得尤為重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數次提到“綠色發展”理念,突出綠色惠民、綠色富國、綠色承諾的發展思路,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行動是最好的落實,在四川,“綠色出行”已經悄悄在政府機關鋪展開來:
2011年7月1日,成都市溫江區正式啟用公務自行車,320輛自行車向溫江區所有政府機關工作人員開放申請使用。截至2015年底,累計使用近20萬人次。
2012年11月,南充市政府辦公室統一采購50輛“永久牌”自行車。投入使用的頭3個月,每天節約公車出行燃油費支出400元。
2015年1月,武侯區機關事務管理局舉行了公務自行車啟用儀式,倡導“135”出行方案,即1公里以內步行,3公里以內騎自行車,5公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綠色出行方式,說起來并不是“高大上”的事物,但其中卻蘊含著大文章。
更省錢
省機關事務管理局配備的這20輛自行車,在1月4日正式與大家見面,分直杠的男士車10輛和斜杠的女士車10輛,車座座椅都是可調整式的,騎行者可根據自己的身高,輕松地選擇舒適安全的座椅高度,每輛車還配備7速變速裝置。為了方便出行人員,每輛自行車都配備了一件雨衣。這批自行車配置高、配備完善,那么相應的花費是不是也很高?省機關事務管理局服務中心副主任肖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這些車每輛花費800元左右,加上配套的車鎖、打氣筒和車棚的改造整修,費用總計不到2萬元。自行車的使用和維修管理辦法提出“公務自行車因使用不當發生的損壞和丟失由借用人賠償”,因此,自行車后期的維修費用成本非常低。
省錢不僅體現在前期購置和后期維修上,在出行上,自行車也相對更節約。據肖江介紹,局機關工作人員帥師明前幾天借用自行車,到位于新南門的省地稅局辦事。這趟來回一個小時的行程只用了5毛錢寄車費。若乘坐公交車最低花費都在1元錢;若安排汽車出行,燃油費加上停車費,費用成倍增長。
調查顯示,每年一輛公務車的運行成本至少6萬元,有的甚至超過10萬元,包括燃油費、公路養路費、車輛維修保養費、保險、司機工資等開支。而使用公務自行車,這些開支基本清零。若以每個單位3輛公車計算,每年可節省20萬-30萬元,我省共有6萬多家公共機構,每年可節省100多億元。
另據調查,制造一輛自行車只需要制造一輛汽車所需材料和能源的5%,而一個機動車停車位可以停放10輛自行車。推行公務自行車制度,可減少機動車停車場的建設維護費,還可避免很多單位即使擴建了停車場仍存在車位不足的尷尬。

省機關事務管理局辦事員騎車外出辦事。
目前,城市交通擁堵的情況成為普遍現象,外出辦事的人員反映,以前習慣使用公車出去辦事,但經常遇到堵車的情況,辦事花的時間還沒有路上花的時間多。如果遇到辦事的地方無法停車,駕駛員一般會將車開回單位,自己辦完事還是只有坐公交車回單位,又費事又費時。
針對這種情況,國家發改委提出了“135”出行方案,即1公里以內步行,3公里以內騎自行車,5公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意圖構建立體綠色出行方式。這種方式也正在四川各政府機關部門推行。
“我們此次推出公務自行車正是給市區內辦事的機關工作人員增加了出行的一項選擇。”肖江告訴記者,相比汽車,自行車小巧靈活,不存在堵車的問題,路線的選擇相對于公交也靈活,而且不用花時間去尋找停車位。省機關事務管理局在推出公務自行車后,也針對出行選擇的問題做了相關的數據調查,在選擇公共交通工具還是自行車問題上,多數工作人員還是傾向于騎自行車外出辦事。
肖江還告訴記者,目前省機關事務管理局的立體綠色出行方式基本已經形成。很多同事都是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綠色出行中,以往沒有自行車的時候,大多數人都選擇乘坐公交車或者步行,除非迫于辦事地點遠等特殊條件,才會申請使用公車。現在隨著公務自行車的推出,大家伙兒騎車的積極性更高了。
去年,《中共四川省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鼓勵自行車等綠色出行”,這也與國家發改委曾提出的“135”出行方案不謀而合。
2015年,霧霾頻繁“光顧”了全國各大城市,成都地區是全國霧霾污染的四大重點區域之一,很多人更是談“霾”色變。2016年元旦期間,成都及其周邊區縣多日發出霧霾紅色預警,能見度不到50米。12月8日,省環保廳廳長姜曉亭揭露了成都霧霾的原因,一方面,受盆地地形影響,加上靜風、雨小、濕度大等不利氣象條件,污染物懸浮在空中,不易擴散;另一方面,燃煤、工業企業揚塵、機動車尾氣、秸稈等生物質燃燒系四川霧霾主污染源。推行公務自行車制度,減少公車出行頻率,必能有效減少汽車尾氣排放,為治污減霾作出貢獻。
專家認為,汽車對環保最大的危害還有一項是噪音污染。馬路上川流不息的汽車帶來的噪音,讓你在辦公室、教室、醫院、家里,耳朵都不得清靜。另外,汽車噪音還嚴重影響人的身體健康,會造成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癥狀。如今步行、自行車等綠色出行不但沒有噪音,還讓長期久坐辦公的公務員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這些穿行在道路上的公務自行車就像一個個流動的廣告牌,引導更多的民眾選擇綠色出行。(責編:雷怡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