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冶
我國發起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旨在秉持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理念,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洽、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這雖然是有益于世界和平發展的大好事,但是對于我國的這一發展戰略心存疑慮者有之,徘徊觀望者有之,甚至心懷抵觸者也有之。也就是說,實施“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國際人文生態環境還不盡如人意,我們必須想方設法進行優化。如何優化呢?辦法很多,但是通過弘揚茶文化來培育“一帶一路”區域內民眾的共同生活愛好和精神追求,增進友誼,不失為最佳的選擇。
如何以茶文化優化“一帶一路”的人文生態環境?首先,我認為應當加強宣傳中國茶道的靈魂。中國茶道的四諦是“和、靜、怡、真”。其中“和”是中國茶道的哲學思想核心,“靜”是修習中國茶道的不二法門,“怡”是修習中國茶道的身心體驗,“真”是中國茶道的起點也是中國茶道的終極追求。
另外,我們還要通過推廣普及茶藝,使“一帶一路”的民眾體驗到中國茶道給人的身心帶來的愉悅,傳播“感恩、包容、分享、結緣”中國茶道內涵。
其次,用茶藝推廣健康、詩意、時尚的生活新方式。中國是茶的故鄉,是世界茶文化的發祥地。在我國茶是“一種生活,一種享受,一種境界”“茶是一種生活”指的是“柴米油鹽醬醋茶”,茶是我國各族人民生活中一日不可或缺的生活資料。“茶是一種享受”指的是“琴棋書畫詩酒茶”,茶是一種與眾多藝術結合的詩意生活方式。
茶早已是絲綢之路沿線各民族待客的“頭道菜”,是這些地區民眾的“快樂之杯”“生命之飲”。我們深入挖掘民間的茶風茶俗并加以整理提升,然后向全世界推廣以茶為媒的健康、詩意、時尚的生活新方式,讓各國朋友從一杯茶中品味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厚重積淀,品味出中華民族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從而愛上中國茶,愛上中國茶文化。
那么如何優化人文生態環境呢?具體來說,首先應當先內后外。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應當在“一帶一路”的國內地段大力推廣茶文化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活動。其次應當與旅游業良性互動。旅游業將會是其建“一帶一路”的先行產業。推廣茶文化與旅游業良性互動不僅能有效地以一業帶百業,提升人氣,加速“一帶一路”的繁榮與發展,同時能優化“一帶一路”的人文生態環境。第三應當與各地的特色美味飲食相結合,征服大眾的味蕾。第四應當把中國茶人的真誠與火的熱情、水的靈動、茶的芬芳以及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結合,征服大眾的心。第五應當與健康產業相結合。健康產業是二十一世紀最大的產業之一。我們在發展茶文化產業時必須十分注重與養生、修心、休閑產業相結合。新疆于田縣就是世界最著名的以茶養生的長壽之鄉,那里嗜茶愛茶的百歲老人比比皆是,我們應當組織科研力量和茶文化專家學者一同總結于田經驗并加以提升和推廣,使茶文化的傳播更具有強大的吸引力。第六應當與“一帶一路”區域內各國的文化相融合。我們在推廣荼文化時特別要注重東西方文明的融洽,推動傳統與時尚的融合,促進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優化“一帶一路”的人文生態環境。促進“一帶一路”戰略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