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萬明
任何一位真正意義上的科學家,其從來不是單純的思想和智慧的傳播者,他們篤信精勤的步伐中,除了有沉靜有力的執著外,還有濃濃的社會責任感。不斷創新,不斷反思,在科學家張付杰心中,科學和真理更需要坦蕩的情懷。
張付杰,濮陽市化工研究所副所長,更是研究所的創新標兵,他的創新精神給全所、乃至全省的科研工作者樹立起了一個典范。多年來,他先后主持承擔完成河南省科技計劃項目、濮陽市科技計劃項目20多項,承擔完成自主課題35余項;其中,《四耐高光瓷釉》、《超低溫吸附法高純氫生產工藝研究》、《油田驅油劑的研究》、《二苯乙炔衍生物液晶材料合成工藝研究》、《三氯異氰尿酸新工藝研究》等填撲了全省在該領域的空白,十多項科研成果處于國內領先水平,有效促進了該領域的持續發展。
除了科研創新,張付杰副所長還堅持筆耕不綴,通過研究開發、關鍵技術攻關、技術服務等實施,在國內專業科技期刊上先后發表科技論文16篇,參加國內專業委員會交流科技論文近30篇,為學術界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另外,他受邀擔任中國化工學會會員、河南省化工學會常務理事、河南省化學學會理事等多個社會職務,參加各學會年會技術交流論文19篇,獲得交流論文一等獎10篇、二等獎8篇,編入科技論文擇要或選篇3篇,有效促進學術交流發展。
任何科技的創新,其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產業,只有產業才能將科技的智慧真正轉化成生產力和社會效益。在科技成果轉化、重點項目中,張付杰副所長先后主持承擔完成濮陽市重大重點科技項目8項,其中,項目“橡膠促進劑PDM的合成研究”,建成產能500噸/年,年實現銷售收入3600余萬元,年創利潤1100余萬元;項目“新型速效殺菌劑研究與開發”,建成一套年產1000噸的新型速效殺菌劑生產裝置,年創造經濟效益1200萬元;項目“造紙制漿高分子滲透劑研究”,年產量1000噸,年實現產值1800萬元,年利潤650萬元……。通過自己的努力,他深入企業近百家,已建立合作或服務關系55家,受到企業的好評,為企業創造了很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作為濮陽市化工研究所技術副所長和高級工程師,張付杰還為單位制定了多項規章制度和管理辦法,規范了單位的科技管理工作。同時積極培養人才,解決單位人才結構不均衡現象,為研究所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基礎。
付出總有回報,張付杰副所長如今已經賺得榮譽滿缽,二十多項科研成果獲得省市科技進步獎、優秀學術成果獎,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項;2004年以來先后獲得濮陽市科技先進工作者、濮陽市(第四批)學術技術帶頭人、濮陽市首屆優秀科技工作者等榮譽稱號;2014年獲得第十三屆河南省科技情報成果獎二等獎,充分釋放了其個人價值。
多年來,化工領域對環境的破壞直接影響著國家生態事業的發展,強烈地激起了張付杰副所長的民族自尊心和社會責任感。在他的眼里,科研已不再是純粹的智力活動,而是關乎民生的重要使命。這讓他有著無窮無盡的力量,并始終秉持著綠色發展的思路,行走在科研創新的道路上,為祖國的綠色科技事業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