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鵬
【摘要】 目的 探討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療后N末端腦鈉尿肽前體(NT-proBNP)不同水平患者預后情況。方法 50例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測定不同心功能患者治療前后NT-proBNP水平, 觀察患者的預后情況。結果 治療后, 心功能Ⅱ級患者NT-proBNP水平為(98.2±34.5)pg/ml, 心功能Ⅲ級患者NT-proBNP水平為(312.2±82.3)pg/ml, 心功能Ⅳ級患者NT-proBNP水平為(834.4±309)pg/ml。
出院時, 心功能Ⅱ級患者NT-proBNP水平為(20.2±10.5)pg/ml, 心功能Ⅲ級患者NT-proBNP水平為(68.3±43.7)pg/ml, 心功能Ⅳ級患者NT-proBNP水平為(122.2±30.5)pg/ml。心功能Ⅳ級患者的NT-proBNP水平明顯高于心功能Ⅱ、Ⅲ級患者, 不同級別患者的NT-proBNP水平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NT-proBNP水平可以有效的預測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 對患者的預后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
【關鍵詞】 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N末端腦鈉尿肽前體;預后評分;價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9.079
NT-proBNP水平作為檢查心室重構復原的重要指標, 是一種心肌細胞合成的肽類激素, 協(xié)助診斷充血性心力衰竭, 判斷病情的嚴重程度和預后, 以及指導治療已經取得了醫(yī)學界的廣泛關注, 對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預后評分具有重要的臨床研究價值[1, 2]。本次選取本院2011~2015年收治的50例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對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療前后NT-proBNP水平進行檢測,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1~2015年在本院就診的50例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26例, 女24例, 年齡45~78歲, 平均年齡(65.45±6.82)歲。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四肢乏力等癥狀。患者入院做胸部X線以及心電圖檢查, 并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癥狀, 確診為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分級:10例患者心功能Ⅱ級, 25例患者心功能Ⅲ級, 15例患者心功能Ⅳ級。排除標準:患有嚴重的心臟病、糖尿病以及急性梗死患者;有貧血、肺心病的患者。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藥物治療, 針對患者的病情采取標準化治療和針對性的治療方法。使用強心劑、利尿劑、硝酸甘油或酚妥拉明靜脈滴注等。在清晨取3 ml患者空腹時的肘正中血液, 并加入EDTA抗凝劑, 采用心肌梗死診斷儀器對患者的NT-proBNP水平進行檢測, 若NT-proBNP水平>300 pg/ml則表現為異常。
1. 3 觀察指標 觀察不同心功能患者治療前后NT-proBNP水平。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前, 心功能Ⅱ級患者NT-proBNP水平為(169.2±
83.4)pg/ml, 心功能Ⅲ級患者NT-proBNP水平為(512.2±90.5)pg/ml,
心功能Ⅳ級患者NT-proBNP水平為(1524.3±435.5)pg/ml。治療后, 心功能Ⅱ級患者NT-proBNP水平為(98.2±34.5)pg/ml, 心功能Ⅲ級患者NT-proBNP水平為(312.2±82.3)pg/ml, 心功能Ⅳ級患者NT-proBNP水平為(834.4±309)pg/ml。出院時, 心功能Ⅱ級患者NT-proBNP水平為(20.2±10.5)pg/ml, 心功能Ⅲ級患者NT-proBNP水平為(68.3±43.7)pg/ml, 心功能Ⅳ級患者NT-proBNP水平為(122.2±30.5)pg/ml。心功能Ⅳ級患者的NT-proBNP水平明顯高于心功能Ⅱ、Ⅲ級患者, 不同級別患者的NT-proBNP水平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室功能不全而引起的一種臨床綜合征, 也是常見一種心腦血管疾病,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 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越來越多。該病主要集中在60歲以上人群中, 發(fā)病率高且死亡率高, 嚴重影響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由于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預后差, 所以死亡率高于其他疾病。因此早期的診斷和預測對預防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具有重要的意義。NT-proBNP是一種由心肌細胞合成肽類激素, 在血漿中的含量>300 pg/ml則表現為異常。NT-proBNP作為心室肌細胞當中, 對室壁張力增加狀況下能夠將其合成為兩種細胞因子狀態(tài), 若心肌細胞的負荷狀態(tài)增加, 心肌細胞在具體的合成NT-proBNP, 然后經過水的分解形成相應的proBNP, 然后proBNP再經過corin水解之后, 就會成為兩個狀態(tài)下的多肽片段, 也就是上述的NT-proBNP和BNP, BNP在人體內具有一定的血管擴張作用, 能對心肌的室壁張力具有代償性降低的效果, 然而雖然NT-proBNP在臨床當中沒有相應的生物活性, 但其半衰期時間較長, 在血漿當中具有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 對左室舒張末期的壓力升高具有很好的反映效果[3], 并且這種方式也是在臨床當中對心功能評價最為簡單的指標形式。
在本次的研究中心功能Ⅱ、Ⅲ、Ⅳ級患者的NT-proBNP水平具有明顯的差異, 心功能Ⅲ級和Ⅳ級患者的NT-proBNP水平明顯的高于心功能Ⅱ級患者(P<0.05), 這也說明了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NT-proBNP水平>300 pg/ml, 心功能級別與NT-proBNP水平具有明顯的正相關性, 隨著NT-proBNP水平的增高, 心功能級別也在不斷地增高。NT-proBNP產生于心肌細胞, 如果左心室的負荷太重, 就會釋放更多的NT-proBNP。由于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較高, 因此盡早的預測患者的NT-proBNP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 可以及早的診斷和治療, 防止病情的惡化, 盡早的恢復健康。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不明顯, 對于臨床的診斷具有一定的難度, 雖然可以通過患者的右心導管進行診斷, 但會給患者帶來一定的痛苦, 增加治療的風險。NT-proBNP的水平與心功能的分級有著明顯的關聯, 心功能分級越高, NT-proBNP的水平就越高。
綜上所述, NT-proBNP水平可以有效的預測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 對患者的預后評分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
參考文獻
[1] 鮑敏, 郭華. 卡維地洛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臨床觀察. 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2, 7(22):42-43.
[2] 張航, 楊海慧. 胺碘酮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并發(fā)室性心律失常的臨床療效. 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0, 5(16):153-154.
[3] 金雷. 抗心力衰竭治療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漿腦利鈉肽及糖類抗原125的影響. 中國醫(yī)藥導報, 2015, 36(8):26-29.
[收稿日期:2016-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