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靜 顏麗
【摘要】 目的 探討大環內酯類抗生素聯合吸入類固醇應用于支氣管哮喘臨床治療中的效果。方法 90例哮喘患者, 根據用藥方式不同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 各45例。對照組采用吸入糖皮質激素聯合長效β2受體激動劑治療,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羅紅霉素治療。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 并記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研究組顯效24例、有效13例、無效8例, 總有效率為82.22%;對照組顯效13例、有效14例、無效18例, 總有效率為60.00%。組間總有效率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僅發生1例口咽部不適、1例胃腸不適,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44%, 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均未出現明顯不良反應, 經對癥處理后均緩解。結論 大環內酯類抗生素聯合吸入類固醇應用于哮喘臨床治療中, 臨床療效療效肯定, 用藥安全性高。
【關鍵詞】 吸入糖皮質激素;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哮喘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9.084
支氣管哮喘為呼吸內科常見疾病之一, 系多種細胞和細胞組分參與的氣道慢性炎癥性疾病, 表現為可逆性氣道狹窄與通氣功能障礙。在臨床上, 治療以糖皮質激素為主, 但存在療效持久性較差、易反復等缺點。研究指出[1, 2], 大環內酯類抗生素14元環、15元環可影響炎癥細胞膜穩定性, 應用于支氣管哮喘治療中具有肯定療效。作者旨在通過將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應用于臨床治療中, 以觀察其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90例哮喘患者為研究對象, 納入標準[3]:①體格檢查可見反復喘息發作、咳嗽、氣喘等癥狀;②經實驗室檢查, 符合《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診斷標準;③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對已知藥物過敏者;②近期內服用糖皮質激素者;③支氣管異物及呼吸衰竭者;④肝腎功能不全者;⑤臨床資料不全或配合度較低者。根據治療方式不同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 各45例。研究組男29例, 女16例, 年齡29~71歲, 平均年齡(45.12±14.53)歲, 病程1~13年, 平均病程(7.12±3.95)年;對照組男30例, 女15例, 年齡30~73歲, 平均年齡(47.25±13.82)歲, 病程1~14年, 平均病程(7.56±4.12)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采用吸入糖皮質激素聯合長效β2受體激動劑進行治療, 氟替卡松250 μg, 1次/d, 沙美特羅50 μg, 1次/d, 連續用藥6周以上。若合并氣喘, 可適當加用沙丁胺醇氣霧劑。
1. 2. 2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大環內酯類抗生素, 羅紅霉素0.15 g, 口服, 1次/d, 連續用藥6周以上。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4] ①根據GINA成人支氣管哮喘控制等級進行臨床療效評價, 具體標準如下:顯效:白天、活動后及夜間均未出現氣喘等癥狀, 第一秒最大呼氣量(FEV1)及最大呼氣峰值流速(PEF)等肺功能指標正常;有效:不同時期癥狀發作頻率明顯減緩, 發作1~2次/周, 肺功能檢查為個人最佳值;無效:未達到上述療效標準。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②不良反應:口咽部不適、心悸、胃腸不適。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顯效24例、有效13例、無效8例, 總有效率為82.22%;對照組顯效13例、有效14例、無效18例, 總有效率為60.00%。組間總有效率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僅發生1例口咽部不適、1例胃腸不適,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44%, 與對照組相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均未出現明顯不良反應, 經對癥處理后均緩解。
3 討論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慢性氣道炎癥, 臨床治療具有一定難度。糖皮質激素作為最有效的抗炎藥物, 受到臨床青睞。其中, 氟替卡松作為最新型糖皮質激素吸入劑, 可通過增強肥大細胞和溶酸體膜穩定性而抑制免疫反應所致炎癥, 具有強大抗炎作用[5, 6]。在臨床上, 吸入類固醇多聯合長效β2受體激動劑進行治療, 具有一定效果, 但存在耐藥性差、療效不穩定等缺點。而大環內酯類藥物已被廣泛證實為治療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抗生素, 可通過可逆性結合病原體50 s核糖體亞單位抑制RNA依賴蛋白合成。現有醫學研究證實[7], 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除固有抗生素活性外, 其14元環、15元環的疏水特性可改變炎性細胞膜穩定性;可抑制嗜酸粒細胞趨化活性, 影響炎性介質代謝;還可有效降低哮喘患者氣道高反應性。
本組研究結果顯示, 研究組聯合應用羅紅霉素后, 總有效率為82.22%, 顯著優于對照組的60.00%(P<0.05)。說明聯合應用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療效更好。研究組聯合應用羅紅霉素后, 僅發生1例口咽部不適、1例胃腸不適, 其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44%, 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均未出現明顯不良反應, 經對癥處理后均緩解。說明聯合使用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用藥安全性高。
綜上所述, 大環內酯類抗生素聯合吸入類固醇應用于哮喘臨床治療中, 可有效控制炎癥反應, 臨床療效療效肯定, 用藥安全性高。
參考文獻
[1] Lomotan EA, Hoeksema LJ, Edmonds DE, et al. Evaluating the use of a computerized 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asthma by pediatric pulmonologis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Informatics, 2012, 81(3):157-165.
[2] 李少雄, 魯平海, 楊光榮, 等. 吸入糖皮質激素聯合茶堿與聯合長效β2受體激動劑治療支氣管哮喘的效果對比. 國際呼吸雜志, 2015, 35(23):1773-1776.
[3] 丁娟娟, 時軍. 吸入糖皮質激素聯合茶堿與聯合長效β_2受體激動劑治療哮喘的臨床對照研究. 實用醫學雜志, 2012, 28(18):
3124-3125.
[4] 麥毅忠, 王小群, 林小華, 等. 循證藥學——β-內酰胺類與大環內酯類抗生素聯合應用的合理性. 數理醫藥學雜志, 2014(1):88-89.
[5] 邵安龍, 馬居峰, 王利民, 等. 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治療哮喘急性發作療效的薈萃分析. 世界臨床藥物, 2014(8):483-486.
[6] 林潔, 駱林勝, 黃鵬, 等. 肺炎支原體感染與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的關系及大環內酯類藥物治療的效果分析.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6, 20(12):1511-1513.
[7] 王佐巖. 大環內酯類抗生素聯合舒利迭治療哮喘COPD重疊綜合征的療效分析. 中外醫學研究, 2015(8):27-29.
[收稿日期:2016-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