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琳
作為一名日語語言學習者,在大學就業面試過程中,招聘單位的基本要求就是需要有相應的過級證書,目前全世界承認的就是JLPT。如果缺少這個敲門磚,不管是否具有足夠的業務能力都會被拒之門外,與合適對口的工作失之交臂。那么,在課堂上老師是否可以通過一些設置,既能使學生掌握課本知識又可以提高他們的過級能力呢?本文嘗試探討這方面的一些設想,以期能夠有所突破。
日本語能力測試(JLPT, the Japanese-Language Proficiency Test)是由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主辦,為母語為非日語的日語學習者設置的水平測試。在全世界范圍內具有較高的參與度:以在校日語專業學生為主,其他非專業以及社會人士出于求職、晉升等目的也可以來參加日本語能力測試,每年的考生范圍都在不斷擴大。
目前,隨著時代的發展、“地球村”的繁榮,各國的交流融合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為了更好地促進交流,語言學習者的任務就更側重于跨文化交際,而日語作為繼英語之后的第二大語種,它的學習者所肩負的使命就更加的沉重。對于一名在高校任教的日語老師來說,了解班上學生日語水平的一個比較客觀權威的測試平臺就是日語能力測試。它同時也是學生進行自我評估的一個標準,通過測試獲得的證書更是將來能夠順利打開就業大門的一把鑰匙。迫于日語學習者提高自身的綜合應用能力以及就業的需求,提高學生的日語測試過級率就非常必要。在提高學生實際能力的同時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在日常課堂學習過程中掌握必要的過級知識,就是一個很有意義的課題。
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越來越多的老師致力于探索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教學模式,以期能夠讓學生在順利通過國際日語能力測試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但是實際上幾乎沒有人能夠真正做到,基本都是將教學重心只放在其中的一個方面上。本文嘗試探討既能使學生掌握課本知識又可以提高他們過級能力的方法,以期能夠有所突破。
一、當前日語課堂教學方法和手段
最簡單也即最直觀的教學方法就是直觀教學法,適合用于初學者,通過向學生提供具體的實物讓其觀察并教授相關知識來達到教學效果。但是隨著知識量的增加以及抽象內容的出現,就需要根據需求增加其他的教學法來作為補充。那么問答法就是一個能夠掌握學生實際能力同時又可以鍛煉學生運用知識能力的方法。它不僅可以活躍課堂的氣氛,還可以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但是由于課堂時間有限,不可能做到大部分學生都有機會參與進來,比較適合于小班教學,這一情況也基本符合日語目前的教學實際。人數基本在30人以下,可以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對學生進行鍛煉,這也是在實際教學中運用最多也最有效的教學法。
將教學方法運用在課堂上需要借助的教學手段隨著經濟科技的發展也變得逐步先進方便起來。由最開始的錄音機、錄像、圖片、幻燈片等通過提供直觀印象的設備發展到現在的多媒體教室、CD、網絡信息等,它們都在很大程度上輔助了教學,能夠根據教材的內容時時提供相應的情景。那么如果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這些手段搜集教學資料運用于課堂的話,對教學將是一個很大的促進。
二、提高JLPT通過率的課堂模式研究
每年兩次的國際日語能力測試的通過率都很低?;谀壳叭照Z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我們在思考如何能在提高學生運用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過級率,如何解決實際能力和應試能力不能同時提高的問題。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既然是應試,我們首先就要先分析研究這個考試。比如它的考試標準、考試要求、歷年真題等等,做到心中有數,然后再針對性的進行突破。
新的JLPT級別分為五個:N1、N2、N3、N4、N5。N1為語言知識(文字、詞匯、語法)、閱讀共110分鐘和聽力部分60分鐘;N2為語言知識(文字、詞匯、語法)、閱讀(105分鐘)和聽力50分鐘;N3為語言知識(文字、詞匯,30分鐘)語言知識(語法)、閱讀(70分鐘)、聽力(40分鐘);N4為語言知識(文字、詞匯,30分鐘)、語言知識(語法)、閱讀(60分鐘)、聽力(35分鐘);N5為語言知識(文字、詞匯,25分鐘)、語言知識(語法)、閱讀(50分鐘)、聽力(30分鐘)。N1、N2考試分“語言知識(文字、詞匯、語法)、閱讀”"和“聽力”2個科目,N3、N4、N5考試分“語言知識(文字、詞匯)”;“語言知識(語法)、閱讀”及“聽力”3個科目,滿分均為180分。新的標準要求考試中的每一個科目都要達到及格線以及總分達到及格線才算通過考試,準予發放相應級別的證書,這相對于原來的考試要求又增加了難度。
縱觀5個級別的考試內容分類可以發現,日語能力測試主要考察學生的文字、詞匯、語法、閱讀和聽力五部分,所以對應的要進行這五部分的練習,其中難度最大的就是聽力部分。
到目前為止作為二語習得學習的外語聽力都是一個大難關,大部分的學生能做到讀寫譯說都沒問題,但是聽力就非常薄弱,這是因為缺乏一個聽說的環境。那么在課堂上我們如何提高呢?可以嘗試利用多媒體資源在課前和課間播放一些日語音頻或視頻。先從基礎的開始,可以是一些簡單的對話、一些動漫原音,根據學生的水平和適應能力慢慢過渡到日常的日語對話、日劇或電影的臺詞等,以提高學生對聽力的興趣以及讓耳朵逐漸適應日語。也可以一周一次讓學生進行日語配音的課堂演示和比賽,這就能帶動學生多聽、多模仿,進而達到鍛煉聽力和口語的目的。除此之外,課堂上老師盡量用全日語進行授課,當然如果是低年級的學生要進行必要的翻譯。同時也要求學生在教室的時候盡量用日語來表達,遇到不會的可以積累下來集中查閱或者咨詢老師。這樣整個學習生活環境就是全日的,潛移默化之中學生們的聽說能力就會有所提高。最后,就是正式的練習歷年真題的階段,這個部分可以在聽力課堂上得到實現。除了配套教材的聽解之外可以額外補充國際能力測試的聽力訓練,讓學生能夠逐漸適應聽力考試的題型,從而達到熟練并取得高分的目的。當然僅僅通過課堂的練習是遠遠不夠的,但通過課堂的訓練可以促進學生有意識的去進行練習。
文字、詞匯、語法和閱讀是密不可分的兩部分。如果語法不過關,想要在閱讀上面獲得很好的成績是不可能的。所以要先攻語法再結合大量的單詞識記來攻克閱讀。在課堂上單詞語法是必講內容,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老師提前搜集國際能力測試常考的詞匯語法,市面上也有許多這方面的練習冊可以作為資料使用。那么,在課堂上授課時就可以將這些單詞糅合進來,讓學生在上課過程中逐步將這些單詞掌握。另外,句型方面。在講解教材里面出現的語法時,可以將相關的國際能力測試的語法穿插進來進行講解,再將真題做例句進行解釋或讓學生進行造句練習等,然后通過問答法來檢測學生掌握程度。通過這樣的練習學生會在平時上課過程中就自然的掌握了大部分的單詞和語法知識,在課下自學時就會有目標有計劃地進行練習。
三、結語
通過上述分析,基于現有的教學手段和方法,結合國際日語能力測試的相關考試標準和要求,通過授課老師課前的大量準備工作可以實現將提高國際能力測試的通過率和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相結合,解除在老師負責課堂、學生課下完成課堂任務的前提下課堂和考試不能兼容的被動局面。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筆者將嘗試運用這個課堂教學模式,并做出相關的對比資料進行研究。
(湖南科技學院外國語學院)